Photo Credit: Science AdvancesPhoto Credit: Science Advances
皮膚讓我們感受到外界的溫度、壓力、振動和觸覺,並且保護著我們內部的組織和器官,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受皮膚具有感測壓力的啟發,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的研究人員研發出「電子皮膚」(e-skin),模仿人類真正的皮膚,將能運用在義肢上,使裝設義肢者能夠「親身感受」溫度、壓力及濕度,未來可望進一步運用於機器人、健康監測和生物醫學設備上,為生物科技ㄧ大躍進!
整理/林孟正、劉易軒
根據人間福報報導指出,由科羅拉多波爾德大學研究者研發的電子皮膚,以纖薄的半透明材質組成,就如人類的皮膚一樣,對外界的溫度、壓力、溼度等皆有感知,能用來改善義肢無感測壓力的缺陷,幫助義肢使用者拿取物品時,能準確掌握力道。《科學先端》(Science Advances)期刊內容指出:「電子皮膚能夠感受到擠壓力道,這是改良義肢的關鍵因子。」此外,電子皮膚也可運用在機器人上,有助其控制力道、避免損毀物品。,目前電子皮膚也被運用於研發其他的生物醫學裝置。
中央社報導提及,目前所使用的電子裝置都屬於被動系統,並沒有像人類皮膚有主動感知的能力。
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的機械工程師 Jianliang Xiao 表示:「電子皮膚就是賦予原本被動的系統,有『感覺』的能力。」研究共同作者、化學教授 Wei Zhang 說明:「試想我們皮膚可以做到的事,它能避免我們被燙到或受傷,基本上電子皮膚即可模仿這些重要的保護功能。」
科技新報說明,電子皮膚由新型雙鍵聚合物「聚亞胺」(polyimine)與奈米銀粒子構成,具備良好的機械強度、化學穩定性和導電性。
研究人員指出,電子皮膚具備自我修復性,當電子皮膚受損時,只需將乙醇中的化合物融入電子皮膚,讓受損部位重新形成化學鍵,就能幫助它自我修復。
(具備可修復性並可回收的電子皮膚。來源:Science Advances)
(具備可修復性並可回收的電子皮膚。來源:Science Advances
ETtoday 國際報導,電子皮膚除了應用於義肢,也使仿生科技運用上獲得不少進展。如果未來機器人使用電子皮膚,將能感測溫度及壓力, Jianliang Xiao 表示:「當人類與機器人互動時,感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確保機器人不會對他人造成傷害。」以照顧嬰兒為例,當機器人因電子皮膚感知到壓力,便更能控制力道,將嬰兒抱在懷中時則會更加安全,除此之外,還能偵測嬰兒的體溫,判別是否發燒。
目前電子皮膚雖已相當接近人類皮膚的功能,卻仍無法比照真正的皮膚那般自由伸縮,研究團隊正積極改良及優化電子皮膚的功能,期望它在未來能更容易製造並真正與義肢、機器人作結合。
明日科學報導指出,電子皮膚還有一個特色為該材料可以回收重複使用,只要將舊的電子皮膚浸泡到特製溶液中便能將聚合物分解,同時奈米銀顆粒會沉澱而分離出來。如今環境正面臨嚴重的電子垃圾污染,兩位研究者也夢想著有朝一日,所有電子產品都可以應用這項特性,如筆電、手機等,皆可像電子皮膚一樣浸泡至特殊溶液中分解、進一步回收再利用。如此一來,可避免過多的電子垃圾產生,降低環境的負擔。
核稿編輯:李沂霖
參考資料
【明日亞洲 - 2018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 】 邀你為亞洲提出解方!
今日亞洲,正共同面臨許多未解之題,明日亞洲,如何用社會創新翻轉難題?
聚焦 4 大主題(食農、銀髮、弱勢就業、環保綠能),安排 2 場主題演講、4 場電影欣賞、9 場大師工作坊、16 場平行論壇,邀請 15 國、超過 30 位國際講者共襄盛舉,希望與您一同參與,為明日的亞洲尋找改變的契機。
超級早鳥 33 折優惠即日起至 3/20 截止,快手刀購票去!

文章標籤

  • 社企流新聞快報

    社企流新聞快報

    由社企流編輯群為你定期整理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相關新聞活動,讓你輕鬆掌握即時資訊無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