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整理/林孟正、劉易軒
台灣第一座食物森林,由梧桐基金會於去年引進美國西雅圖食物森林的概念後,於新竹高鐵站旁一塊空地開闢全台第一座「公有食物森林示範處」。
聯合報指出,「食物森林」是在都市中打造的生態空間,而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首座「食物森林」位於美國的西雅圖。園區內模仿自然生態層次,有喬木的果樹,灌木的野莓類,以及地上的香草、蔬菜,這些植物隨四季更迭長出不同的食物,餵養城市的居民。受惠的不只是參與種植的志工、任何訪客,更是城市需要食物的弱勢者,以及城市生態及生物多樣性。
而根據「食物森林」粉絲專頁的資料,梧桐基金會於2014年參訪了美國西雅圖的食物森林後,便對其不僅帶動政府與民間的友好合作,同時活絡周邊社區的影響力印象深刻。因此在2015年3月,新竹縣世興空氣品質淨化區由梧桐基金會認養滿一年後,經過多次溝通獲得縣府支持,便決定在這塊公有地上展開「食物森林」的成長計劃,讓城市裡的人可以一起共耕共享。
上下游則報導,由於新竹每至冬季總會刮起強烈的北風,因此梧桐基金會在2015年3月開始整理該塊空地時,首先招募志工在迎風面上密集的種植67棵果樹,總共約25種。
另外他們也發現800坪空地下,竟埋藏許多水泥廢棄物和大小石頭,於是他們仿照樸門的「香草螺旋花園」農法,向「大自然學習收納美學」,在土地上放入環保局利用廚餘直接發酵的有機土壤,並將廢棄石頭排成直徑約有4公尺的螺旋狀,形成中央高起、越往外地勢越低的螺旋菜圃,目前已播下8種蔬菜、香草植物種子。
根據中國時報的報導指出,這座位於竹北的食物森林,未來3到5年樹長成後,可以發揮防風功能,加上栽種的蔬果植物涵括地底下到地面,從一年生草本、多年生灌木到高大的喬木都有,多元層次的種植讓不同季節時段能產出各式各樣食物。
一年之後,食物森林的理念也擴散至新竹市區。ETtoday報導,新竹市計畫在綠園道打造由全民共同設計參與的食物森林,為了帶領市民了解食物森林的核心精神與建構元素,竹市政府從今年4月至今已共計舉辦9場食物森林講座暨工作坊,另外也特別於今年8月間舉辦新竹市綠園道食物森林設計比賽,邀請全民為新竹市食物森林示範地投入設計想法,新竹市環境保護局將會彙整各個作品想法,應用於食物森林示範地的最終設計。
核稿編輯:林冠吟、郭潔鈴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