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theguardianPhoto Credit: theguardian
僅有58%自閉症者在20歲以前離開家庭庇蔭進入職場,一個由美國電信公司AT&T所贊助的就業計畫希望改變這個現況,培訓自閉症者進入職場的能力,發揮長期被忽視的天賦。
編譯:黃思敏
根據統計,下個十年預計有50萬名自閉症者進入美國職場,但多數將在找尋第一份工作時碰壁。
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ersity)2015年的報告指出,每10個自閉症成人中就有4人在20歲以前沒有工作經驗。
相較之下,患有其他學習或語言障礙的同齡身心障礙族群,卻有90%能找到工作,但其中將近80%是兼職,時薪平均約9美元(約290台幣),僅略高於基本工資7.25(約235台幣)美元。
現在,一項新的就業計畫希望能替自閉症者銜接職場,發揮他們長期被忽視的長處。這項計畫由20間公司孕育而成,目標是在2020年前,培訓5,000名自閉症者進入科技業工作
本計畫的合夥公司包含AT&T、Meticulon(加拿大軟體顧問公司)和MindSparks Technologies(科技服務供應商)等將會提供職能訓練和職缺。 AT&T將提供大部分的資金,其他公司提供人力資源及相關花費。
(美國專為身心障礙者媒合職業的仲介商LaunchAbility。來源:LaunchAbility)
(美國專為身心障礙者媒合職業的仲介商LaunchAbility。來源:LaunchAbility)

透過訓練,自閉症者能克服障礙,適應職場

以德州一家專為身心障礙者媒合職業的仲介商LaunchAbility為例,他們培訓一位身心障礙者的平均成本為7,000至8,000美元(約25萬台幣)。「很多人都能透過教育訓練受雇於傳統工作場域。但是在他們具備的能力,與獲得那些職位所需的能力之間,存在著鴻溝。」LaunchAbility的行政主管Kathryn Parsons指出。
自閉症是因腦部異常而引致的一種發展障礙,影響患者與他人溝通、互動的能力。有些自閉症者會表現得孤僻、冷漠或情緒不定,也可能無法正常地進行對話、接受回饋和與他人合作。
Parsons指出,其實透過適當的訓練,自閉症者可以習得職場上的應對進退,包含書信禮儀,例如讓客戶優先反應、傳達簡短的訊息等。
「許多職員認為任用自閉症者是很困難的,因為他們會忽略社會線索(註一),但是你可以教他們理解規則,而這正是傳統訓練所忽略的。」Parsons進一步補充,例如在科技業中軟體測試這種尋找安全漏洞或偵錯的工作,需要密集的注意力來處理細節,和不斷重複同樣的任務,正好是自閉症者擅長的。
但是訓練自閉症者需要更加嚴厲與耐心,Parsons指出。自閉症者不擅長改變,訓練必須有一致性、每天遵從相同的模式,且教練必須給予極為詳細的工作描述與指導。
「重複和一致性對於自閉症者和其他身心障礙者是非常重要的。」一名46歲,患有自閉症的的圖像設計師Ron Kerns指出,求職面試對自閉症者而言,極具挑戰性,因為他們需要更多時間與面試官建立連結和溝通。
「當你在面試的情境中,你只有5至10分鐘就要與對方產生連結,而這通常不會發生,也正是屏障所在。」Kerns近期在電視訪問中表示,「我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表達出心裡想說的話,而這在面試當中並不是很理想。」
Kerns指出LaunchAbility的培訓幫助他擁有自信,知道怎麼回答問題。「以我為例,培訓員花了3小時模擬面試問題,包含自我介紹。」他說,「有5億種答案出現在我腦中,而我不知道要說出哪個,所以她真的幫助我化解困難與準備。」
(研究顯示雇用自閉症者對企業有益。來源:The 5000 Initiative)
(研究顯示雇用自閉症者對企業有益。來源:The 5000 Initiative)

科技產業聯合培訓、雇用自閉症者

LaunchAbility於今年五月在達拉斯(Dallas)啟動一個新的自閉症者求職培訓的計畫,參與的企業如MindSpark Technologies和Ultra Testing,也將陸續執行培訓計畫,以達成2020年培訓5,000名自閉症者進入科技業的目標。
Parsons指出,沒有任何一間公司承諾培訓結束後雇用自閉症者,但她相信他們會這麼做。
AT&T的多元化及包容性總經理Belinda Grant-Anderson表示,AT&T長久以來任用身心障礙員工為技師、零售業務和顧客服務代表,「我們相信有一個多元並能容納身心障礙者的就業環境,將幫助我們創新。」。
「光是得到工作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證明這是可持續的。」Parsons指出,這項就業計畫的成功與否,並不能單用受訓人數來衡量。確保受訓者能受雇並穩定的工作,才是更大的挑戰。提供培訓的組織打算調查公司員工對於受訓過的自閉症員工的表現是否滿意,他們亦將指導自閉症者更加了解自己,以及如何在工作上精進。
註一:社會線索(Social cues)為人們藉由手勢、面部表情等非語言行為所傳遞的訊息。
核稿編輯:黃培陞、林冠吟

文章標籤

  • 社企案例地球村

    社企案例地球村

    由社企流編輯群介紹世界各國社會創新案例,讓你不出門也知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