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簡佩吟
「我有許多朋友都說『我希望改變世界』,更棒的是我們都相信自己做得到!」一位西密西根大學26歲學生侯尼克(Max Hornick)的分享,反應了當今「循環經濟」的趨勢如何激發青年貢獻社會公益的熱情。
侯尼克與四位夥伴創辦了具有永續精神的「在地循環農場」(Local Loop Farms),也因此獲得了2015年的威茲獎(Wege Prize)。這個在地循環農場採用「魚菜共生」(aquaponics)的食物生產概念,並以此發展成一個社區型的新創公司。
侯尼克指出:「隨著全球人口增長,現今最重大的挑戰之一在於找出餵飽所有人的方法。在循環經濟下,你可以擁有超級在地的食物系統,且這種系統還能讓有機廢料中的營養重新循環回食物鏈中;如此一來,民眾購買食物的同時也等於投資自己的社區。重要的是,新鮮食物就在身邊,消費者可以知道自己的食物從何而來,一舉數得!」
除了美國以外,循環經濟也漸在英國蔚為風潮,它代表了年輕世代影響未來的機會。未來的社會將面臨資源短缺、失業以及通貨膨脹等問題,而循環經濟提供了一套更具創意、創新及有策略的方法來因應這一系列挑戰。
英國的派斯雷文法學校(Paisley Grammar School)與「艾琳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EMF)合作,在各學科教育中提倡循環經濟的思維。過去三年,他們辦理了循環經濟展覽會,參與的學生需要善用各項資源與材料發展解決方案。學生的點子豐富,包括利用在地咖啡渣栽種蘑菇,或製作可重複印製贊助商名牌的環保足球隊服等。
約克的 Archbishop Holgate高中也與艾琳麥克阿瑟基金會共同在學校推廣「設計經濟」。「設計經濟」一詞的創辦人也是該校老師帕金森先生(Steve Parkinson),他強調,循環經濟不只是一項社會工具,也是商業機會。
帕金森先生指出:「當我們跟學生提到循環經濟的商業面時,學生們無不躍躍欲試。學校的數學老師也認為,循環經濟的課程就是在幫學生準備未來的就業市場,即使這個市場現在還不存在,但我們心裡都相信這是未來的新機會。」
「我們想邀請業界的領袖到學校演講,分享他們經營與製造產品的經驗,而學生的任務就是將這些產品重新設計,以符合循環經濟的特色。」他接著說。
蘇格蘭政府也善用年輕人的創意與想法來打造循環經濟政策,他們與Young Scot 及Zero Waste Scotland等組織合作,在愛丁堡為16到25歲的青年辦理創意論壇,活動的主題為「在25小時內為未來25年帶來改變」。
與會者來自全蘇格蘭,他們共同討論如何打造更乾淨、更少浪費的生活。參與者提出的行動方案含括商業面(零包裝的超市、都市農場等)、教育面(生態學校、手機互動式展覽等)、政策面(稅制改革與儲蓄方案等),以及公民參與(循環社區聚落、撿垃圾活動)等。
即使許多活動參與者一開始並沒有聽過循環經濟這個詞,但他們參加完論壇後都深受啟發。一位16歲的高中生席米(Sylvia Sime)對論壇涵蓋的廣度印象深刻,她說:「在循環經濟下,我們都需要某種程度地參與其中,即使只是從小事做起,例如回收或是再利用袋子。」而另一位深受影響的23歲青年萬達(Goodness Wondah)也立志要以循環經濟為基礎創業。循環經濟的潮流已是可預見的未來趨勢。
核稿編輯:賴菘偉、金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