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從土地做起 打通產銷二脈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2015年7月26日)
返鄉從農愈來愈夯,新農世代革命正在地方萌芽,屏東「綠農的家」創辦人洪輝祥鼓勵新一代農民從友善土地做起,並要先打通從農「任督二脈」;頂著高學歷從農的許偉哲則說,實現夢想要有衝動,但隨時都要有應付危機的準備。
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主辦的「青村夢想田地新農世代革命」社會企業講座,昨天下午在屏東縣政府舉行,講座邀請洪輝祥、許偉哲及黃麗琴等返鄉從農者共同分享「平台創益」、「青年農業」、「創新農業」等主題,吸引一百多位青年農民。
返鄉務農一年多的何雨宣,昨天特別前往聆聽,她說自己返鄉一年多,種過番茄、美濃瓜,看似能種出成績了,但是重要的還是「通路」,「怎麼賣出去最重要」。
屏東「綠農的家」是以友善農業為主軸的平台,創辦人洪輝祥表示,目前旗下有118位農民,採無毒農法者佔51%,有機佔48%,走了10年直到2013年才損益平衡,「但就是要從土地救起,才可能找回農業的本質」。
他建議青年從農,一定要先打通「產.銷」的「任督二脈」,要有通路,才有繼續的可能。
頂著台大財務金融系學歷的許偉哲,5年前與友人轉行種芽菜,從對芽菜「完全不熟」、到和芽菜「睡在一起」,再回到根本問題「如果我是芽菜,我希望被怎麼對待」?才慢慢摸索出芽菜商機,如今他們賣出的芽菜可以堆出50座台北101。
「實現夢想要有衝動」,許偉哲說如果重回5年前,他可能不會做相同的事,而是會採取更好的方法,但「沒有當年的衝動、沒有今天」,他鼓勵年經人勇敢向前之餘,不要以為不會有「萬一」,隨時都要有應付危機的準備。
芳榮米廠執行長黃麗琴以小包裝為傳統稻米再創新的商機,她說,稻米有機之路也許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但只要鄰田可以少噴一點農業,這條路就有意義。
創立於1926年的芳榮米廠,旗下有80位契作農民,知名崑濱伯就是旗下農友,黃麗琴秉著「我想做一件最想做的事」,於是加入了農委會推動的稻作產銷專區,為傳統稻作開啟了翻轉契機。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