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三周年論壇「堅持的力量」,用馬拉松的概念貫串全場。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以「總教練」的身份開場,用全程即席問答的方式,分享心中最深刻的忠告給社會創業家。
文:蔡業中/圖:社企流
好團隊應該理念一致,背景多元
短跑不難,但是不懈的長跑需要有理念一致的團隊,例如微軟的長久理想是讓家家戶戶享有個人電腦的便利。必須將目標相同的人放對位置,才能堅持下去。
成長背景多元的李開復,指出社企應有地球觀與獨特想法。台灣人常教小孩遇到事的第一反應就是喊媽媽,但李開復認為這是阻礙年輕人獨立的洗腦。
亞洲創業家的風格踏實,相較之下創業傳統深厚的美國,更願意相信創業是改變世界的機會,而不僅是條致富的途徑。兼容亞洲傳統與美式理想正是台灣年輕人應該追求的優勢。
動手做,實際點
年輕人常擔憂沒錢、沒基礎來實現創業想法,其實創業不乏集資管道,可是沒技術的話一切就只是空想。「全世界沒有一個創業家是靠空想而成功的,台灣年輕人需要的就是動手做;從最小的產品、服務開始,去滿足需求和測試市場。」先從可行的地方下手,例如Facebook最初的服務範圍也只限於哈佛校園,別一開始就想改變世界。
台灣的社企趨勢在李開復的觀察中,存在「社會很多,企業不足,太過理想化」的現象,常想像搭建個平台就能速成。但永續經營的基石在於對用戶需求保持謙卑的態度,不能因為使命崇高就不屑於賺錢,必須認知賺錢是件好事。李開復強調,「社會企業要懂得把握網路的力量,例如共享經濟,就是一個打破壟斷的武器。」
很多人說台灣市場小,不利於本土創業,但以網路創業為例,台灣市場其實不大不小,雖然不至於不出走就無法生存,但也不是養成獨角獸的巨大沃土。社企雖然未必需要走向國際,但國際視野很重要,例如在世界蔚為風潮的共享經濟,台灣仍有跟進的空間。
社企的金錢觀與3大奧援
社會企業的投資人難尋,而一般投資人縱使有耐心也難以擺脫獲利壓力,但台灣人同時也熱衷於公益捐獻,若能尋求交集將有助於社企找到適合的投資人。另外,如何達到損益兩平以維持營運,也是社會創業家的心頭大石。李開復引述精實創業的概念,鼓勵創業家「省著用」,畢竟社企的錢得來不易,該用最小單位操作來確認可行性。若擠身少數能夠獲利的社企之一,也別急著花掉利潤做公益,將利潤用來擴大投資,變成大公司的話分享效益會更大。
在李開復的心目中有3大社企資源:
1. 網路:網路正改變世界,想掌握趨勢,須善用網路傳播力量。
2. 志工:很多台灣人願意當志工,活用志工人力可為社企降低成本。
3. 名人代言:可多找名人為社企代言,對名人而言這只是舉手之勞,且社企題材的代言風險相對小,何樂而不為。
看到自己創辦的創新工場達成一個個里程碑,鼓勵著李開復堅持幫助年輕人創業。如今是科技改變世界最多、最快的時代,過去都是長輩告訴年輕人怎麼做,現在年輕人該自己發聲,發揮出網路與新世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