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張簡如閔
潺潺流水、綠堤楊柳,「甘樂文創」座落在三峽老街附近的清水溪畔,靜靜地在這片土地上滋育文化的脈絡、凝聚青年的活力與藝術的能量,陪伴社區的人們一同成長。
創辦人林峻丞因為搶救阿公肥皂工廠的機緣,回到三峽老家推廣肥皂品牌,並在短時間內獲得可觀收入。回鄉期間也因結識三峽在的的文史工作者,讓他重新檢視原先純然地為了獲利的企業價值觀,因而萌生在賺錢的同時,建立一個與在地文化、土地共好的平台的想法。
看見三峽新舊交替問題 修建老屋打造公益平台
「重點不在自己可以賺多少錢,而是我們希望能夠改變這個地方。」林峻丞觀察到,現在的三峽因為台北大學特區出現、建商進駐,使得整個區出現新城區與舊城區的差異,且這兩個城區的居民在知識、經濟,各方面出現很大落差。此外,他也發覺三峽區是新北市青年吸毒人口最高的區域,有許多生活在社會邊緣的孩子,亟需社區對他們伸出援手。
「如果未來新舊城區愈來愈便利、完整,那未來舊城區會不會變成是貧民窟、吸毒窟?」他擔憂商業化現象造成新舊城區的極化,讓他思考自己接下來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要有一定價值,且能帶著社區與整體社會正向發展。
在原有的肥皂品牌生意如日中天之際,林峻丞毅然離開原有的事業,與妻子一起胼手胝足地打造「甘樂文創」。他向銀行借貸大筆金錢,以簡約、現代的透明玻璃設計外觀,讓一幢古老三合院在現代化的外觀下被完整保存、襯托,並活化這個空間為舉辦講座、藝術家駐村、社區參與的公益用途。
林峻丞提到自己小時候常在這附近走動,卻不曉得原先高高的圍牆之後,竟然有一棟老房子。直到他動了想再次創業的念頭,又看到外牆上張貼「出租」的公告,當時他探頭過圍牆,看到了這棟屋頂塌陷,卻令他驚喜、心儀的老屋,當時的他興奮地想著:「這空間可以做我理想中的那個平台!」
連結在地原有資源 陪伴藝術家與青少年成長
近來台灣許多在地創業多採用開咖啡廳、經營旅店、打工換宿的模式,與其他模式不同的是,「甘樂文創」在經營上有兩大特色,一是融入在地藝術家的創作,二則是從小學時段開始陪伴孩子,對他們的成長產生正面影響。
「三峽原有的資源就是一群在地藝術家,」林峻丞說,目前三峽在的有超過三十多位的藝術家,也有李梅樹紀念館、三峽祖師廟等藝術殿堂,讓藝術的能量在這片土地上孕育、發光。於是,他們撥出店內的部分空間,供給三峽當地的藝術家作為工作室,也讓這些在地的原創藝術品找到展示的場所。
三年前多前,「甘樂文創」與李梅樹紀念館合辦「梅樹月藝術祭」活動,串聯當代藝術家在三峽各處辦展覽,第二年在地藝術家接手這項理念,又將之擴大至三峽十九個展廳,讓三峽的室內與戶外,都能看到在地文化特色在大街小巷發光發熱。
除了陪伴在地藝術家成長,甘樂文創也和三峽在地幾所小學的輔導室合作,讓高風險家庭的青少年,或是有社區意識的大學生,能參與淨溪活動、幫助在地老農賣出農作物的經驗。林峻丞提到,他們深入在的的國小、社區服務已經有八年之久,從中是一段緩慢且持續修正的過程,「很難評估具體的影響力,因為改變需要長期累積。」但他相信,只要一旦被這樣的理念影響,一定能造成個人很深度的改變。
令他欣慰的是,現在的他逐步看到第一年他帶著淨溪的青年,又回到三峽做社區服務,循環、回饋的模式已逐步建立。「不是只有做青年創業,也不是只有藝術家串聯,在這個社區已經形成一個從小到大的網絡,」林峻丞說。
多角化經營模式 在地社會功能缺一不可
目前的甘樂文創的業務與商業模式,從空間租借、藝文展演活動、課程講座、文創商品販售、餐飲服務、社區營造、設計、觀光旅遊……等等業務一應俱全,很難想像這一切是出自員工只有五人上下的團隊之手。
林峻丞表示,他身兼各種業務的負責人,即使在人潮沒那麼熱絡的平日,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業務和合作要談,他同時也是雙月刊《甘樂誌》的總編輯,積極連結全台各地的在地青年創業聚落,以文字影像報導方式,發掘台灣在地更多的在地實踐的故事。
「今天若少了《甘樂誌》,不會是現在的甘樂;少了平台的功能,也不會是現在的甘樂。」林峻丞說,即使多角化的經營方式弄得五、六位團隊成員相當忙碌、緊湊,主要營收也大多倚靠假日的人潮、不定期辦活動的場租。但他認為,在地創業不能偏廢任何一方,少了任何一塊都將失去某部分的社會功能。
文創不能脫離文化 連結民間信仰不斷創新
至於他怎麼看待「文創」這兩個字所代表的涵義?林峻丞認為徒有設計的創新設計並非真正的文創,他認為:「文化脫離了在地的脈絡,那麼就失去了生命。」他們的團隊曾經配合《甘樂誌》當期主題「信仰」而做了創新的嘗試,當時適逢北港朝天宮的媽祖到三峽作客,因此他們在這段期間在「甘樂文創」舉辦媽祖攝影展、董事長樂團《眾神護台灣》的簽唱會,也邀請八家將彩繪臉譜、台灣傳統刺繡的行家來課堂講座。最後,他們將放完的鞭炮的炮屑回收做成另一尊紙塑媽祖。
「文化要從土地出發,重新認識、咀嚼和消化,」林峻丞認為,文創必須要有文化、有故事,而他們嘗試以全新的方式,重新詮釋台灣傳統信仰,並透過創意而讓文化永續,而不是抹去原本的脈絡,造出另一個全新的商品。
八年的耕耘,讓他在這條創業的路上縱使走得辛苦,卻也堅持、篤定,一如他們當初創立的初衷──「甘」之如飴、「樂」在其中。
延伸閱讀
- 甘樂文創官方網站
- 甘樂文創Facebook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