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機構如何更企業化?

慈善機構想要創造商業機會及達成永續,創設社會企業貿易部門將是好方法

編譯:簡佩吟
編按:原文作者為「社會投資服務顧問公司」(Social Investment Consultancy's)的執行長Jake Hayman,刊載於英國衛報。
英國的「合作社集團」(The Co-operative Group)每年出版「良心消費市場報告」(Ethical Consumer Markets report),其中最新一期的報告顯示,英國的良心消費金額已經臨近突破500億英鎊大關,且約有半數的消費者避免購買在社會責任方面聲譽不佳的品牌。越來越多的企業察覺並開始重視這樣的趨勢,而將他們的產品結合社會意識。但這種現象是否表示慈善機構有更多機會將他們的產品與服務順利整合進商業市場呢?
想要成功銷售良心商品並不簡單,不是取得較佳的販售地段就有優勢,因為許多開設在熱鬧街區的店家或設立在市區的慈善機構並不見得比較成功,真正重要的是:慈善機構能否藉平時營運累積的洞察力與專業,提供更高品質的社會產品及服務?要成為一個有效率的慈善機構,通常需要這樣一群專家:他們對於要解決的社會問題有充分理解、對服務的社群具有高度的洞察力,並熟知進入市場及目標客群的管道。
那麼,慈善機構將其服務商品化,以及商業組織企圖增加社會回饋,是否前者較為簡單呢? 長久以來,慈善機構向企業推廣他們的理念與品牌而獲贊助,但現在的消費者並不滿足於這樣的模式與行銷方法。有些機構藉由行善社會自給自足、維持良好運作,這樣的組織才是現在消費者願意支持的對象。無論是針對民生消費品、健康或教育產品,甚至是金融服務等,慈善機構都大有潛力進行商業化,也能啟發產品或服務的發展方向,可惜的是,大部分的慈善機構都不知道自己具有這樣的能力。
現在有越來越多慈善機構「販售」服務給消費者,或是創造產品及服務的生產線,這些都漸漸成為部分慈善機構核心工作的一環,有些也採取在鬧區設點販售的商業模式,這些都可以提升他們的形象與商譽,但目前這個市場的潛力還沒被完全開發。當然,慈善機構結合商業活動有其風險,但幾個成功的例子證明了這樣的嘗試很值得。例如「高齡英國企業」(Age UK Enterprises)利用其對老年人需求的理解,針對50歲以上的人口開發高端商品如旅遊保險、行動輔助器材等,並成功在2011年12月累積超過2000萬英鎊的收入。
想成功將慈善機構企業化?「社會投資服務顧問公司」( Social Investment Consultancy's) 提供以下建議:
1、多與你的贊助者溝通。如果你的計畫具永續經營的願景,資助者將更願意提供贊助,這能為你的組織爭取更多資金。
2、做好投入資金的準備。雖然新創企業不一定要砸下鉅資,但需要投入一定額度的資金。慈善機構在招募方面需要有商業化思維,也就是說要聘用最佳人才,而非只重新分配工作給原有員工;另外也要投資在品質管理、品牌創造及行銷上。如果沒有投入資金的準備,最好三思是否要創業。
3、最重要的:發揮優勢。創業的領域最好是你已熟知的產業或你已進入的市場。慈善機構創立的企業應從其相關領域開始,或與其核心工作相關;若非如此,就不是善用你的資產發揮優勢。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