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高克瑋
過去十年來,即便非洲國家展現出令人期待的經濟成長潛力,卻沒有改善糧食匱乏的問題。這不僅是一個為饑荒所苦的大陸,近四分之一人口的飢餓,讓無糧可食對非洲人民來說,是件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到了2030年,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人口將會是現在的兩倍,屆時,食物的生產與取得將是非洲各國需要面臨的最大課題。現在,東非的產業供應鏈正在尋求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教育及培養技能
在東非,許多農夫都擁有農田。諷刺的是,他們不但無法自給自足,反而是世界上最常挨餓的農夫。因此,現在東非有些組織,提出永續長期的解決方法,藉由倡導食物在地製造,來解決糧食匱乏的問題。
社會企業One Acre Fund已在東非透過「點土成金」(market bundle)專案已幫助超過13.5萬個農民擺脫飢餓。此專案成立當地農業生產合作社,提供包括農業教育、貸款、銷售訓練及作物保險服務。循此模式,可提高農業生產力,每種植一英畝的農地即可獲得兩倍以上的獲利,其餘的盈利還可以用來償還貸款及運自己家庭上。
儘管擁有高度的都市農業,東非許多城鎮及都市仍然存在嚴重糧食匱乏的問題。國際慈善機構Tree for Cities在當地倡導城市食物(編按:城市食物,指利用城市的角落種植作物,供給社區所需,讓人們瞭解土地與自身的關係)的概念。例如,在烏干達集結街上流浪的小孩與校園裡的小孩一起栽種作物,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種植的知識及技能及照顧果樹的過程中受益,還可藉此教育小孩對糧食匱乏及健康飲食的觀念。
進入市場
當農民的作物產量提升後,將面臨第二個問題:如何進入市場,並銷售多餘的糧食。目前,全球有30-50%的糧食,不曾被人類食用。這樣的數字更顯得「救飢」行動有其迫切性。目前有些具高度影響力的非營利組織正在想辦法協助貧窮地區進入市場,確保糧食供應無虞。
過去20年,公平貿易組織已經成功地幫助開發中國家的農民進入國際市場。例如1990年代的一間社會企業Twin Trading就率先以販賣貧窮農民產品為號召,成功地創造Cafédirect及Divine Chocolate兩個品牌。根據英國公平貿易基金會統計,今年英國公平貿易組織將成長15%。為了滿足公平貿易組織的強勁需求,許多金融機制也如雨後春筍出現。
非營利社會投資基金Root Capital投入四億兩千六百萬美元給合作社,讓成千上萬的小農得以貸款增加資本,進而提供產品給跨國企業。隨著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重視產品上是否有公平貿易商標及值得信賴的供應鏈,許多跨國企業也漸漸加入公平貿易。
隨著農民獲得的新技能、新市場及適當的融資,接下來要面臨的就是如何將食物從產地運送到市場。TradeMark East Africa與邊防哨所及海關合作,試圖改善昂貴費時的運輸過程,以及食物運輸途中所浪費的時間和金錢。
整合上下游
要解決開發中國家飢荒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與供應鏈間的互動。農耕技巧及知識固然重要,但若沒有可運輸的道路,也只能讓多餘的食物腐爛;假使因為如此而興建道路,消費者卻沒有需求,基礎建設也無法發揮功用。總結來說,直接給予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如同「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這句俗諺的精神,唯有整合不同層級的供應鏈,共構繁榮的生態系統才能使飢荒成為過去式。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