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的銀行家 - 淺談微型貸款(Microfinance)
(此圖攝於2007年夏天,於柬埔寨一個叫Battambang的城鎮。圖中婦女為我服務的NGO的小額信貸借款者。)
因為2007年暑假的實習,是幫美國一間蠻大的微額信貸非營利機構工作,而這之後的一整年,又幫他們做了很多資料的分析報告,所以讓我興起和大家談談微額信貸的念頭。
微額信貸(Microfinance)是近年來十分火紅的話題,第一個創辦格拉明銀行(Grameen Bank)提供窮人微額信貸的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2006年得了諾貝爾獎,自此之後,許多微額信貸的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微額信貸也成了近年來頗具認同的除貧方法。
在資本主義沒有觸及的鄉村,缺乏基本抵押品與正常金融的管道,正是微額信貸銀行出現的原因,穆罕默德‧尤努斯不顧一般的貨幣經濟和風險理論,堅持窮人一樣有權力貸款,因為那五十、一百美金的小額貸款,是他們得以投資獲利的小成本,也唯有和正常的金融管道接軌,窮人才能靠自己的力量跳脫貧窮,免除高利貸的剝削。這樣風險高又缺乏市場資訊的金融市場,是從前沒有的,以前存在的,是大家靠著前人智慧所組織的儲蓄自助會,也就是早期台灣很流行的標會,這是小額信貸銀行的前身,目的是讓大家可以有一個存款的平台,之後可以借款投資,但是缺點就是缺乏管理的組織,借到錢的時機不定。葛萊敏銀行,正是服務窮人的銀行,秉著消除貧窮的使命,讓窮人也有創業的機會,而不只是等待著慈善的施捨。目前從事小額信貸的機構,貸以窮人小額資金,貸款期限比一般商業銀行短,還款頻率較高,並透過團體借款(Group Lending)的方式做為信用保證以降低風險,還款率大多逼近百分之百,營業支出成本和利息利潤是可以永續經營的。這也證明了,窮人也可以借錢還錢,靠自己的力量跳脫貧窮--只是需要一個機會。
截至目前為止,小額信貸的非營利機構總計已服務六千五百多萬窮人,許多商業銀行也積極地想進入這個市場,而近年來因為市場競爭,所有小額信貸的機構也越來越有效率,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如:儲蓄服務、微額信貸結合健康保險、就業輔導等。而亮麗的成就也使得許多國際扶貧的資金投入這個市場。
當然,微額信貸也有許多遭人詬病之處,由於這是一個新開發的市場,面對高風險高成本的窮人客戶,利率始終無法降下來,一般來說,年利率高達30%以上,而面對競爭的壓力和成本風險的管理,許多機構並不是借錢給真正最赤貧的人(Extreme poverty – Less than $1/day),甚至走向商業化或經濟規模的服務,偏離貸款於最窮人的使命,所以有人批評,缺乏其他當地建設和教育資源的配合,微型信貸能消除貧窮的功效還是有限。
消除貧窮是這世紀很重要的議題,因為就在我們豐衣足食甚至有錢可以亂花的同時,卻還有人吃不飽,穿不暖,沒辦法上學,甚至連借小錢買農藥的機會都沒有。所以我相信,微額信貸雖不是消除貧窮的萬靈丹,但是它是一個有效的機會。可以預見的,這個領域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也需要配合當地的政策和建設,但這是一個希望的開始。
參考網站:
  1. 你也可以成為窮人的銀行家 - Kiva(這是兩個史丹佛畢業的學生創的線上貸款的網站,提供一個平台連結世界各地類似葛來敏銀行服務的窮人可以在網路上募款,一般使用者只要透過這個網頁就可以貸款給這些人。貸款人不會收到利息,因為還款的利息會給那些非營利機構作為營業成本的支出。但是貸款人會收到定期的還款追蹤報告,如果投資者還錢之後,那些錢可以繼續周轉給其他的窮人(好像是不能拿回來),所以和一般的慈善捐款是不同的。當然,和銀行家一樣,貸款也會有倒帳的風險,所以借錢之前要仔細評估, 借錢後也必須有承擔風險的心理準備。我剛借了25美元給柬埔寨一個賣蔬菜的婦女,之後再和大家報告,也鼓勵大家可以參與看看,當個窮人的銀行家。)
  2. 推薦書籍-Bank to the poor 窮人的銀行家(英文版)(中文版
 

文章標籤

  • 貧窮研究室

    貧窮研究室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應用經濟博士,主修發展經濟。 從立志念MBA,投入行銷工作,到23歲改變人生的印度實習工作半年,終於找到關心社會實踐生命的方式,投入研究貧窮議題。從馬里蘭公共政策碩士畢業,主修國際發展與貧窮議題。曾在耶魯大學經濟系教授的研究機構從事有關微額貸款的創新與研究。在印度、柬埔寨和美國都有實務研究經驗。希望透過研究、寫作或各種社會參與,讓更多人瞭解貧窮議題、用不同形式投身相關產業。她同時在Yating's worlds分享田野調查、美國留學、與期刊論文中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