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使命發想,創新吸睛的社會企業行銷術
編譯:周承緯
去年夏天,超過三萬人分享了一支高樓跳傘的影片,由知名天氣預報員Michael Fish為了響應氣候變遷所拍攝,這項壯舉是販賣良心服飾的社會企業Rapanui策劃,廣告製作約花費一千英鎊,卻帶來一萬五千英鎊至兩萬英鎊的銷售額,除此之外,他們的網站人氣暴增了五倍,人們蜂擁而至想要了解這個品牌並購買產品,當然包括為Michael Fish量身設計的Che Fish T-shirt
 
 
而這只是去年由企業發起改善社會或環境也能從中獲利的案例之一。環境正義網絡(Environmental Justice Network)的救救蜜蜂運動讓Rapanui為活動設計的T-shirt入選Vogue雜誌,幾個星期內便銷售出上百件衣服,而且每賣出一件就捐贈5英鎊給Environmental Justice Network。「在救救獾活動中除了製作T-shirt外,還與Badger Trust合作,邀請名製作人Brain May及Sir David Atteborough共同製作要於聖誕節發行的單曲,單曲在亞馬遜獲得第四名的銷售佳績。」Rapanui創辦人之一Rod Drake-Knight說道。
 
 
而其它的社會企業也逐漸意識到,議題行銷的方式與公司的宗旨及品牌息息相關。去年夏天,環保杯公司GiveMe Tap在倫敦舉辦了一場網路活動,鼓勵咖啡廳及店家在炎熱的天氣下免費提供飲用水給GiveMe Tap環保杯的使用者,公司希望藉由與商家的合作,使飲用水更容易取得,以減少寶特瓶的浪費。GiveMe Tap的創辦人Edwin Broni-Mensah表示:「我們在活動期間推出了新款粉紅色環保杯,經過全國新聞報導後,短短一個半月,Facebook的追蹤者便從原本的一千八百人,暴增到五千八百人,銷量更是增加了十五倍!」
Belu Water是一家將營收捐贈給Water Aid的公司,為了因應世界水資源週(World Water Week),上個月提倡公司所有員工帶西瓜上班六天,「我們的品牌在大街上引起注意,但我們希望人們更注重我們與Water Aid之間的連結,並意識到有數百萬的人步行千里,只為取得乾淨的水資源。」Belu Water的行銷主任Sophie McCready指出,希望藉由職員在公開場合受到的高度關注,讓人們詢問關於Belu和Water Aid的問題,在行銷預算不足的情況下,這樣的事更值得嘗試。
讓名人共襄盛舉,像是Rapanui拿Michael Fish惡作劇的例子,絕對是提升知名度和銷售量的好方法。Lee Blake就親眼見證了這項效益,他所創辦的社會企業Made By Young People專門協助未經教育、雇用或訓練的青少年,為了BBC Radio 4主持人Mark Thomas的巡演,特地印了「Born in the NHS」(生於健保)的T-shirt。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英國國民健康保險制度,「Born in the NHS」指的是自豪於在英國健保制度下出生的嬰兒。
「在拜訪Mark在Birmingham的家途中,我在Twitter上詢問Mark,是否可以讓我們公司的年輕人為他做一件T-shirt,然後他的Twitter追蹤者便建議製作『生於健保』的Logo,其他名人如Caitlin Moran和 Rufus Hound的參與,使得我們需要生產更多的T-shirt、馬克杯、手機殼,而這也帶來了更多的網站流量。」Mark Thomas補充說道。
活動的順利發展,讓T-shirt的銷售帶來將近一萬英鎊的收益,也因為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注目,許多民眾也想參與其它的活動及購買週邊商品,而Made By Young People也會將部分收益捐給慈善機構。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流編輯群帶你在此專欄中,輕鬆吸收世界各國對於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