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的「三角」關係
編譯:繆葶 編按:本文刊登於The Guardian(英國衛報)的Secret Social Entrepreneurs部落格中,此部落格提供社會企業家匿名地發表想法。本文為作者第一人稱。
出色的產品與行銷固然重要,對於企業的長遠未來,財務管理卻才是關鍵所在。
正確的運用財務訊息,才能策略性建立永續的企業模式,可是許多新興的社會企業家並沒有這麼做。(圖片來源
幾天前我點開了一部TED影片(編按:原文中並未提及哪部影片,然應為Want to help someone? Shut up and listen!),主講者是Ernesto Sirolli(編按:係經濟永續發展領域的權威,同時為促進企業發展,創建Sirolli Institute以教導社區如何開發並維持企業),他提及一段先前協助南非尚比亞發展農業的有趣故事,並從中點出聆聽消費者需求的重要性。這些影片看似平凡,但有些訊息對於社會企業家卻是相當實用的經驗。
我認為這段分享最棒的部分,是在最後一段揭露創業的真相。Sirolli認為,任何企業想要成功必須一樣不差完成三件事。首先,你得先擁有一項優秀的商品-「創造」;其次,高超的行銷技巧也是必須的-「銷售」;最後,做好財務管理。 Sirolli表示,沒有人能夠同時勝任這三項任務。的確,全球現存的成功企業中,沒有一家公司的創立是只有一人獨挑大樑;根據Sirolli個人至今的工作經驗,公家單位、私人企業乃至社會部門,皆尚未看過任何人能夠實現這三項任務臻於完善。 對於社會企業而言,若想要實現改變社會的初衷,如何在企業模式中達到這三者的平衡就是關鍵所在。初衷通常表現在「創造」這個環節裡,而能夠同時擁有優秀創造力、行銷技巧及足夠自信實屬非易。 不過我還是得說,即便是既有的企業,有些一談到財務管理仍然摸不清頭緒,在此我指的是那些不願面對或對正確財務管理無能為力的企業。尤其是剛起步的社會企業,這些財務上的盲點可能會造成重大傷害,因此以財務管理為基底,商業模式才能夠永續發展。直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家真正的社會企業能在無利潤收入的狀況下,仍舊維持營運並達成社會目的。 財務管理不只是簿記工作,亦非僅遵循法令規範(雖然遵循法規已是財務管理的主要挑戰)。申言之,財務管理著重於企業領導者是否:
  • 全盤掌握財務與管理的正確意涵;
  • 了解自家產品服務的優勢及劣勢,並知道其帶來之利潤或損失的含意;
  •  組織管理如同營運一間企業,而非一系列的專案執行;
  • 思考來年的營運方向,提出可能方案與計畫;
  • 精確控管現金流量。
大量削減公共支出促成了新一代社會企業的誕生,它們依循著市場機制建立足以產生收益的商業模式。對於初衷為抗衡市場機制的社會企業家而言,在「創造」、「銷售」及「財務管理」三者間要找到重心實屬不易,採用這些商業機制與財務管理原則,更似乎是違背初衷。然而,社會企業除了首要謹記初衷,並且在潛移默化的改革進程裡鞏固「創造」、「銷售」與「財務管理」的三角關係,如此社會企業終將建立起良好企業的最佳典範。
資料來源

文章標籤

  •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流編輯群帶你在此專欄中,輕鬆吸收世界各國對於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