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世界前進的是夢想家不是專家
文:林以涵
圖:孟加拉經濟學家尤努斯(攝影者.World Economic Forum@Flickrr, Licensed by CC BY-SA 2.0)

和尤努斯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認識」了他四年,終於有機會一睹廬山真面目!上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鄉村銀行(又稱窮人銀行)創辦人尤努斯來台講,分享一個人如何改變世界的心路歷程。
穿著孟加拉傳統服飾的他,已經72歲了依舊神采飛揚,樸實、親切、說起話來眼神堅定。看著台上笑得淡定的尤努斯,我努力想像他經歷過的艱難關卡-放棄教職、妻女求去、甚至被政府從自己一手創辦的組織罷職,只為實踐「將貧窮送進博物館」的理想,從不崇拜偶像的我,覺得有點激動,還起了雞皮疙瘩。
社企流的一切都從這裡開始。
我第一次認識社會企業的課,第一堂就撥放關於他的影片;我每一次去演講介紹社會企業,都第一個介紹他;這個專欄的第一篇文章,以他的故事起頭。尤努斯的故事也許你我都熟悉,不過故事背後蘊涵的道理,更值得細細回味。

反向思考帶來社會創新

1970年代,孟加拉獨立後的戰爭與飢荒造成超過400萬人死亡,生靈塗炭的悲慘狀況讓尤努斯無法忍受。他認為貧窮並不是個人的錯誤,而是整個環境、系統的失靈,人類建立了一套制度讓社會運轉更有效率,卻也犧牲了某些人的權益,彷彿將他們置於垃圾桶中。
當時他在拜訪孟加拉某一個鄉村時,捐出美金27元給42名婦女償還高利貸借款。之後他意識到對窮人贈款是害了他們,有借有還才是真正幫助。可是窮人被視為金融賤民,哪家傳統銀行願意和他們打交道?
「為什麼我們不將這系統丟到垃圾桶呢?」「當你絕望到無法忍受時,就會拋棄既有思維,思索可以如何改變。」就是這念頭,讓他開啟了借錢給窮人的創新嘗試。「我只為弱勢的人做微小的事。」尤努斯說道,所以他把這項創新取名為Micro-credit:既是微小資金、也是微小肯定(註:credit有雙重意思)。

為最需要的人賦權

有人覺得他瘋了、有人認為他鐵定失敗,當大家問他該怎麼做時,他說:「很簡單,我研究了一下傳統銀行都怎麼做,做得和他們完全相反就對了!」所以鄉村銀行借錢給無法在一般銀行開戶的貧民,不須抵押品,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雇用律師的銀行,設立新的據點也不考慮城市、專往鄉村去。
他相信婦女和兒童決定孟加拉未來,挑戰回教不願借貸給女性的禮俗,以婦女為主要放款對象。他認為貸款給女性會改變一個家庭-和容易將錢花在自身娛樂的丈夫相比,她們會把錢用在家庭與小孩上。「越是說『不要借錢給我』的婦女、我越要借錢給她們!」大部分婦女不識字、沒有丈夫陪同不出門,但尤努斯帶著女學生一次次拜訪,突破婦女不願借錢的心理障礙,更鼓勵她們做東西賣、自食其力。
他被其他銀行家揶揄應該把銀行名稱改為「鄉村婦女銀行」時,他回覆,如果其他人願意將自己的銀行改名為「XX男人銀行」,他就照做。既有思維讓社會覺得借錢給女性可能會有問題、所以要特別聲明,而他就是不信這套。
他更鼓勵婦女們將孩子送上學、終結文盲。當孩子們畢業後抱怨找不到工作,尤努斯要他們自己貸款創業、製造工作機會給他人。他告訴他們,「問問你母親,當初和鄉村銀行借了多少錢,雖然不識字卻能建立起自己的小生意,她就是你最好的創業顧問,你比母親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要灰心呢?」
就這樣,尤努斯突破框架的思維為窮人、女性、下一代賦予信用與尊嚴,從孟加拉到全世界,幫助超過一億人脫貧自立、扭轉「窮人無信用」的刻板印象,獲得無數獎項肯定。

夢想家讓世界朝著對的方向改變

演講最後尤努斯提到:過去25年中,蘇聯解體、柏林圍牆倒下、中國崛起、手機普及….這些改變都是當初我們從未想過,大部分改變,我們也沒有積極介入其發生。無論我們介入與否,這世界都在變,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讓它朝著對的方向改變。
人類因為想登陸月球而發明火箭,是科技實踐科學幻想(science fiction)的好例子,我們也可以從社會幻想(social fiction)出發,想像一個沒有貧窮的社會,便能發展出實踐這個理想的方法。
尤努斯曾提到,推動世界的從來不是專家、而是夢想家,他本人就是最好例子。當被問到當初哪來的勇氣時,他說:「我當初根本不知道自己會成功,做了再說,但我從來不放棄。」
站在他這位巨人的肩膀上,我看到的是改變心態與實踐勇氣的數十年貫徹,從曲高和寡到萬人景仰,他依舊親民,古稀之年仍奔走於世界各地演講、寫書,戮力推廣社會企業的概念。
參加尤努斯演講時,社企流上線剛滿半年。這半年來網站分享了超過200篇文章,也舉辦過活動,獲得一些支持,也看見更多要努力的地方。
網站上線以來,我曾經多次被問到「台灣有像尤努斯的鄉村銀行這麼成功的社會企業嗎?」也許目前沒有,但未來有無限可能。看著眼前這位有著溫暖心腸與理智頭腦的先知,我知道一切從這裡開始,也會從這裡繼續下去。
希望社企流這個小螺絲釘,能持續推動這名為「社會企業」的大滾輪,讓更多人受到啟蒙與連結-台灣的尤努斯,或許就在其中。
本文原刊登於商業周刊
作者簡介:林以涵,畢業於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公共事務研究所。現於台灣為美國一獨立顧問公司工作,提供諮詢服務給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與國際發展機構,並為社企流創辦人兼總編輯。

文章標籤

  • 商業周刊專欄:公益是門好生意

    商業周刊專欄:公益是門好生意

    集結社企流每週在商業周刊網站專欄部落格「公益是門好生意」之文章,文章亦搭配影音刊載於TEDx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