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2014年社會企業世界論壇SEWF
文:陳玟成 第七屆社會企業世界論壇(SEWF)在11月19日圓滿落幕。有別於過去在歐美國家舉辦,今年社會企業世界論壇首次在亞洲國家舉辦。韓國爭取論壇主辦有一段時間,今年終於實現。從官方單位支持(勞動部、觀光公社、首爾市政府、韓國社會企業促進局)到民間組織執行(Work Together Foundation)以及企業贊助(SK集團),可以看出韓國跨界合作促成社會企業世界論壇的舉辦。
(圖:論壇現場照片,陳玟成攝)
本次參加論壇的國家,除了英美等國,更有來自亞洲的越南、泰國、印尼、俄羅斯等國的代表參與。韓國自2007立法社會企業促進法開始,當地社會對於立法評價不一,有人認為定義過於狹窄造成發展阻礙,但也有人認為因此鼓勵更多人力和資源投入。韓國政府於2012已經針對定義狹隘的問題修法將合作社納入,今年更一進步加入政府採購和輔導方案等措施,並且擴大範圍為社會經濟。先不論韓國立法本身好不好,至少它是亞洲首先針對社會企業立法的國家。不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都成為亞洲其他各國很好的借鏡。
台灣參訪團是本次論壇最大的外國參訪團,一共有30位團員參與。本次台灣團由馮燕政委領軍,帶領勞動部、經濟部、衛福部、教育部和農委會的重要官員,以及民間的社會企業相關代表一同參與論壇。本次參訪團勞動部施淑惠副主任和iHealth陳文志營運長分別擔任發表講者,將台灣經驗帶給現場聽眾,造成許多迴響和提問,展現台灣社會企業的發展獨特性。
(圖:台灣參訪團與大會參加者合照,行政院馮燕政委辦公室提供)
以下是筆者參與2014年社會企業世界論壇的主要觀察和心得:

1. 企業參與社會企業是未來發展趨勢:

論壇當中的一位與談者Happynarae執行長Daesung Kang分享韓國SK集團如何發展集團內的社會企業。SK集團是韓國第三大的集團,底下有許多子公司。Happynarae原本是旗下一間提供維護、修理和運作相關材料的B2B公司,但是在2011年轉型成為社會企業。除了增加對於中小企業的零件採購,更聘用弱勢族群擔任員工(佔10%員工)。Happynarae推出社會企業採購平台,協助將社企產品販售給SK集團和其他客戶。2013年獲得韓國社會企業認證,明示三分之二的盈餘用於社會目的。
Happynarae年營業額超過1.5億美金,是營業額最高的社會企業。除了成立Happynarae社會企業,SK集團將支持社會企業設為企業社會責任CSR的主軸,旗下有16個單位進行一連串的相關支持計畫,包括和韓國大學KAIST合作開設社會企業MBA課程、成立基金會進行社會企業培育課程和資金挹注、建立社會企業資訊交流平台。

2. 社會影響力評估是社會企業必學的工具

論壇中幾位講者都談到社會影響力評估作為衡量社會企業績效的工具,是未來發展社會企業的重要趨勢。美國DC Central Kitchen執行長Michael Curtin在簡報過程中,以投資影響力評估數據顯示組織績效,讓台下與會者一目了然營運狀況。DC Central Kitchen原先是單純的非營利組織,後來轉型增加校園膳食的服務,目前已經是美國當地知名的社會企業。
Curtin表示社會影響力評估是一份不容易的工作,DC Central Kitchen因為導入制度而增加兩位全職研究人員。但是因為有社會影響力的評估數據,讓捐款人清楚了解組織成效,進而增加組織的捐款比率。Curtin認為他們不再只是過去接受「捐款」的非營利組織,而是可以接受「投資」的社會企業。捐款人的金錢用於投資改善社會問題,其成果不是金錢回報而是社會效益回報。這一切的呈現方式都有賴於社會影響力的評估將無形的效益轉換為貨幣化的顯示。

3. 社會企業的定義因人而異

本次參訪的過程中,發現不同講者對於社會企業定義都有不同的看法。美國Social Enterprise Alliance執行長Kevin Lynch認為目前美國B corp認證制度只算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延伸,不能算是社會企業。有一部分是因為B corp只認證公司形態的組織,所以無法納入非營利組織形態的社會企業。另外一部份是因為很多B corp認證的公司都是先獲利之後才進行認證,認證只是為了品牌行銷和公關效果。關於社會企業的定義,人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樣貌,但是大部分人一致認為做比說來得更重要。

4. 韓國社會企業生態圈的完整性

本次參與論壇期間有機會和幾位社會企業育成組織代表交流,分享彼此對於社會企業生態圈的看法。由於韓國從2007年開始立法推動社會企業,所以相對來說相關的育成組織和支持網絡也比較多,大約有十多個組織在進行社會企業的育成。育成組織普遍認為社會企業育成是不容易的,同時要兼顧社會目的和商業經營;而韓國大部份的社會企業還是仰賴政府的補助,一旦停止補助就會面臨倒閉的問題。整體而言,韓國社會企業創業生態圈遠比台灣來得健全,除了育成組織,還有專屬的工作空間和資金投資機構。

5. 政府角色的反省

從2007年韓國政府大力推動社會企業,宣告2017要建立3000家社會企業並且達成2% GDP的產值。2014年韓國社會企業只到達1000家,產值大約是0.05% GDP。在目前社會企業尚未穩健發展的狀況下,韓國政府又推出相關的扶植政策,包括政府採購、企業資金引入和相關育成輔導。
老實說韓國社會企業是否能夠複製過去大財團扶植的路線,我個人是持保留態度。社會企業如果無法面臨市場的挑戰,最終還是會面臨倒閉一途。政府支持社會企業的發展不能停留在大政府角色,照顧好每個組織的發展,而是建構良好的環境讓適者生存,並且鼓勵更多人願意投入。另外追求表面的績效數字也無法帶動整體產業健康發展,如同韓國目前的現況一樣,即使有1000家認證的社會企業,但是大部份還是無法完全自給自足。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 編輯室報告

    編輯室報告

    由社企流編輯搜羅整理台灣社會創新、永續相關的即時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