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愛的業/大愛感恩科技 環保公益領航者

2013-08-27.經濟日報.B7.經營管理.朱永光

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全球產業正式進入了綠色經濟時代,在產品製造過程中運用科技,力求節約資源、減少污染。
台灣本土企業「大愛感恩科技」是其中的典範,開啟寶特瓶的再生循環,賦予新價值,不但減少地球資源的開發,也解決了大量塑膠製品回收的問題,可說是名符其實的「垃圾變黃金」!
常常在第一時間抵達災難現場,提供全球賑災與人道救援的慈濟,每年發放數十萬條賑災毛毯,證嚴法師提出「紡織聚酯布料跟寶特瓶同樣是提煉自石油,那能不能將回收的寶特瓶,做成賑災毛毯?」的想法,讓李鼎銘等五位實業家深受感召,於2008年集資成立「大愛感恩科技」,投入研發環保再生織品技術並推出毛毯、圍巾、服飾、收納箱包等多種環保再生產品。
「大愛感恩科技」也是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五位實業家將股權100%捐贈予慈濟基金會,讓公司盈餘全數回饋慈濟,做為國內外賑災及公益慈善之用,創造了企業家參與公益、回饋社會的全新模式。
有實業家無私地貢獻研發、產銷等企業管理能力,「大愛感恩科技」能將回收的寶特瓶重新製成環保織品銷售到市面上,更是整合了無數環保志工及紡織業上、中、下游的協力廠商,以愛心接力的方式完成。
李鼎銘表示,寶特瓶再生技術的關鍵在於回收分類的「源頭」,否則抽紗的過程很容易斷裂,因此在全台灣5,400多個慈濟環保回收站,建立資源回收標準流程,有近7萬名環保志工將每日回收的資源加以清洗、分類,確保原料的純度,才交由下游廠商壓碎、塑化及抽紗。
製程端共有50家以上的公司,大家將自身的專業轉換成良能,協力完成每一項環節,共同響應「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回收寶特瓶才能化身成為這麼多樣且兼具實用性的產品。
實業家、環保志工、協力廠商在「大愛感恩科技」的平台下,整合成為一股守護地球,傳遞善與愛的力量。
自成立以來,「大愛感恩科技」持續進行產品製程的技術研發,落實開源節流、節能省碳的環保理念。從原料到生產製造過程,均通過無人體環境有害物質及符合回收標準的檢測,得到國內外多項認證標章。
不斷提升技術,寶特瓶化身為大愛紗,已研製成多種機能布料,具有排汗、涼感、保暖、除臭、抗靜電、防潑水、防電磁波等功能,成為全球最先進的紡織材料,讓台灣的環保綠色科技受到國際的注目。
同時「大愛感恩科技」也積極打造MIT「環保『心』時尚」的品牌價值。首創紡織業界產品的「生產履歷回溯卡」,消費者可以追朔產品的原料源頭和節能減碳的數據,賦與每件產品特殊的故事性與環保消費的重要性,也透過海外參展推廣通路及展店機會,期望環保品牌「DA.AI」能從台灣出發、放眼全球。
倡導愛地球、惜資源的「大愛感恩科技」由五名實業家共同發起,貢獻自己的商管能力及資源,從發展技術及品牌行銷兩方面著手,透過整合環保志工、協力工廠的力量生產製造,與施振榮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線」不謀而合,因而創造企業永續經營的價值,又無私地將公司股權、盈餘全數捐贈慈善機構,為台灣企業樹立典範,是「以商業經營實現社會公益目標」的最佳寫照。
(作者是美商中經合集團總經理,本文由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合作委託撰寫,本專欄隔周二刊登)

文章標籤

  • 老園丁的綠園

    老園丁的綠園

    朱永光先生現為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負責基金管理及投資業務,擁有超過20年投資及科技產業經驗。早期即以Green House(綠園)分享生命樂章,實現對社會公益的的願景。2010年參與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一系列的工作坊,並於同年擔任該學會舉辦之「社會企業創業競賽」評審,提供相關企業輔導。現在持續與社企流合作擔任常駐作家,分享對社會企業開發,經由商業經營實踐公益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