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跟農夫買 友善農民友善土地
生命力新聞╱記者陳薏云、陳奕伶、詹亭華(2014年3月11日)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真的就只為了上班賺錢嗎?」一個念頭的轉換,署名買買氏的金欣儀決定棄業旅行。扛著一台小摺跟簡單行李,前往各個農地體驗,了解農民的有機夢,以自身行銷專業交換農民的生態知識,並創立「直接跟農夫買」facebook粉絲專頁,而今年也將成立社會企業,將接觸過的產品進一步推廣,讓有機友善更落實。

重新思考人生意義 撒手闖進農田

本名金欣儀的買買氏,原本在法商的廣告公司擔任資深文案,也曾獲得許多獎項。某天在搭乘捷運的時候,猛然計算了自己一生的工作時數,發現人生有百分之七十的時間都在工作,「我們不一定要照著大家既有的公式去走。」買買氏說。之後的一次旅行,買買氏認識了「幸福農莊」的陳惠雯老師,並去上了一堂「農村體驗課」,除了下田體驗外,更解釋了為何要種植有機以及有機帶來的好處。因此也讓買買氏萌生了有善環境的念頭。
在某次上班時,主管帶了一盒土鳳梨酥,以台灣圖騰作為設計主軸的禮盒,盒裡的文案內容寫著:「面對美麗的鳳梨田及殷實老農,我們暗自期許,一定要讓世人重新認識二號仔之美,驅除香精,恢復鳳梨。」簡單的幾句話讓買買氏發現,文案不應該只是替大企業賺更多錢的包裝,而是可以為環境、本土農業付出,因此在二OO八年離開職場。開始前往各個農地作心得交流,並替他們撰寫文案,行銷農產。

我教你行銷 你教我生態

「農友會種田,但不會用網路;我會用網路,但我不會種田,所以彼此之間形成一種交換的關係。」買買氏說。例如麻豆的有機野蓮農阿銘,他教導了買買氏種植野蓮的方法,還有如何讓生態維持平衡,而買買氏則是替他撰寫文案「她不嗑藥,她叫野蓮」之後接觸的一個個農友,都讓買買氏有不同的收穫,也讓她深深了解台灣農民的努力及美好,因此在二O一O年創立了「直接跟農夫買」facebook粉絲專頁,起初只是想跟朋友分享農產品,但在網友的極力推廣下,粉絲人數已達八萬人次,成為一個公益的自產自銷平台。
原本只有買買氏一人經營的粉絲專頁,透過與農友互動的一封封郵件,將他們的產品寫成文案,以及提供他們建立自我品牌的意見。但後來發現工作量無法負荷,就開始募集志工。成立到目前為止已有固定七、八位的志工,分別負責不同工作例如設計網站、包裝、行銷等。另外,粉絲專頁裡的農友資料,大多是農友自行報名的,介紹自己的農產品後,附上自己的聯絡方式,讓想購買的人可以直接聯繫,減少經手中盤商的成本。

推廣轉型農業 一同協助支撐夢想

除了推廣有機農的產品外,也有許多是正在從用藥到有機的轉型中農友,「轉型的過程是最沒有人要支持的,因為市場就分兩種,有機與農藥。」買買氏說。由於轉型農業要從減量用藥開始,所以種植出來的產品無法以有機的價格銷售,又必須付出高成本,所以透過粉絲專頁,讓轉型農民分享他們的辛苦及成果,讓更多人支持他們那棵愛護土地的心。
現在有許多轉型期的青年農夫,他們必須說服長輩停用化肥跟除草劑。透過「直接跟農夫買」網站支持他們,才能慢慢朝向有機發展。例如種植海梨柑的年輕農友聖鴻,由於海梨柑的中盤商收購價格很低,所以農夫為了維持生計,就會採用農藥噴灑的方式,但在聖鴻大學畢業後回到新竹芎林的老家,發現外公的耕種筆記,決定遵循外公慢慢減少用藥、不用除草劑的方式種植,初期的產量、品質都相對下降,甚至二O一三年因為轉型的不穩定及氣候影響,產出的海梨柑也不甚理想,但是聖鴻在粉絲專頁寫道,他的園子已經連續三年的農藥殘留檢驗皆為「未驗出」,也已經連續三年沒有噴過一滴除草劑,今年更開始嘗試使用無毒藥劑防治,雖然最後失敗,但依然得到許多的收獲。透過慢慢的減量,以及「直接跟農夫買」的宣傳,讓聖鴻免於被得到許多人的支持,更能支撐他的落實有機的理想。

創立社會企業 擴大友善環境理念

除了提供宣傳管道,其中的志工有擅長料理的,便會在粉絲專頁分享一些自創食譜,其中使用的材料也是他們所推廣過的產品。另外,「直接跟農夫買」也會舉辦相關的課程「好東西怎麼賣」教導農友如何行銷自己的產品。
另外,「直接跟農夫買」預計在二O一四年成立社會企業,由於之前的粉絲專頁是一個純公益的社群平台,所以許多的刊登都是一次性的,沒有辦法提供長久且固定的展示。所以目前策劃以一個固定的網路交易平台,讓購買的方式變得更加統一,而針對的客群會是沒有時間料理或是上班族群,加上平台內較多果農,所以會以水果為主要商品。希望透過此社會企業。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
延伸閱讀
嘿,夢想家,只有熱血還不夠! 在追夢的旅程中,你需要懂的還很多。 
創意、耐力、眼界、同理心…,社企流邀請八位築夢踏實的有志之士,告訴你那些比熱血更重要的事。
按此進活動網頁

文章標籤

  •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新聞網站:http://www.vita.tw。粉絲專頁:http://goo.gl/st2w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