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CSR,傳統公司能創立社會企業嗎?
編譯:孟圓婷
編按:作者Ben Lewis為英國智庫nef研究員、Lewis Sustainable創立者,負責企劃、管理,並與Brite Green和Slum Dwellers International 執行CSEactivate計畫。
公司社會企業活動(corporate social enterprise,CSE),是指公司在執行計畫上,相較以往運用其核心商業技能或專業知識達到商業利益,轉而追求正面社會或環境效益,也能為企業帶來商業利益。
CSE計畫新穎之處在於透過合作,公司商業技能與知識能跨領域地發揮功效,進而加惠計畫夥伴和社區。另一方面,執行公司也能從未完全開發,但極具潛力的新興市場中獲得永續發展的專業知能。
CSE計畫成功的關鍵在於創新本身就是典型社會活動的一環。創新過程中所需的想法與思考,如同生物演化般,在許多不同個體的互動中產生。CSE提供跨界交流激盪的場域,各行各業的專家需要與不同組織在不同時空背景下交流,以提升專業能力與組織的創新能力。
CSE計畫的例子包括: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與國際組織Save the Children為對抗發展中國家疾病的結盟;行銷公司BBH、Lewis Sustainable顧問公司與Slum Dwellers International在衛生策略上的夥伴關係;聯合利華在印度的子公司(Hindustan Unilever)為缺乏衛生設施的貧民窟居民所生產之商品;孟加拉鄉村基金會(Grameen Foundation)與法國食品商Danone 攜手為孟加拉金字塔底端消費者所設計的營養食品,皆體現CSE跨領域發展的無限可能。
將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置於公司核心商業活動中的概念,蔚為一時風尚。但CSE與CSR不同,CSE的計畫沒有既定模式;而在完成計畫後,公司也不能如同船過水無痕一般,繼續以往的營運模式。CSE使得組織將眼光放遠,理解到實際上那些看似與日常營運活動扯不上邊的議題,才是關鍵。但在以短期利益為主的環境,組織很難不受影響。
若要成功地以CSE模式運作,以下幾點將有助達成目標:

商業角度

計畫執行過程中常因出現各種挑戰、向心力動搖而產生危機。企業需要有決心的高階主管做財務上的決策、交辦事務、並取得完成計畫所需的資源。對於員工的投資更不能馬虎,員工流動率高將嚴重危害計畫進行的品質,而使其處於高變動狀態。如何一方面執行各項有效達到目標的任務,並在充滿挑戰的社會經濟環境中取得平衡,將是計畫初期首要的工作。
員工志願參與計畫的模式通常成效不彰。故在計畫進行前的策略分析,須指出讓員工有效參與的管道與議題。一開始需審慎評估投資費用和適當分配員工時間,謹慎挑選員工,並取得經理和成本中心管理者間的協議書。
計畫概要的內容須包含明確且能測量的結果與時程表。若缺乏能立即量化的財務結果,將造成經理與主管的負面評價,進而使計劃太快受到諸方壓力,而無法成功。

實地演練

認知到資源有限,並不代表品質就能打折扣。但公司認為在行政費用上多花錢,等同於減少實際投資所能運用的經費,這樣的結果造成計劃執行力不佳。
另一項在公司與計畫夥伴間,值得注意的面向是文化差異;執行CSE計畫常是各方首次在這樣不同以往的合作方式下工作。合作機構常為了獲得投資而允諾任何要求,實際執行卻又不願在陌生場域下嘗試新事物。
在發展中國家,也許有些事情乍看之下不太專業,但能平心靜氣的看待是很必要的。
此外,詳盡的計畫契約也是成功的關鍵。契約應列所有面向,從各合作夥伴預期目標,時程與資源分配等,並有備案,以防合作夥伴無法達到應盡的義務。
經驗豐富的協調者將有助於管理計畫與地方建立關係,達到省時間、省經費,並提升計畫結果。
執行CSE所需注意的事項如上述林林總總,更代表這類型的計畫不是因它能讓企業的形象更好,而是在起頭時就該認清CSE是個用來促進各領域創新的商業性工具。CSE絕非萬靈丹,但卻指引了各類型致力於永續發展的組織,在如何從自身公司經營的商業活動中,開啓與社會議題結合的對話。
資料來源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