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28 人才觀點

School 28 人才觀點

此專欄收錄 School 28 的社會創新人才觀點及相關動態,將不定期更新二把手學校的最新消息。
作為台灣首個培育社會使命型人才(Impact Talent)的組織,School 28 的願景是讓社會創新成為人才的公平選項,組織簡稱 28S 同「二把手」諧音,巧妙呼應其使命:為社會創新領域——包含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影響力企業與企業的 ESG 部門——培育更多能有效協助組織創辦人(一把手),共同擴大社會影響力的事業發展與經營管理人才(二把手),透過為期 6 個月的在職人才培育計畫,培育、啟發青年人才兼具深度與廣度地認識社會創新領域、發展影響力職涯(Impact Career)。

專欄文章

23篇)
  • 成為永續職涯掌舵手,3 大指南伴你在職涯走得更穩健

    成為永續職涯掌舵手,3 大指南伴你在職涯走得更穩健


    社企流/文:邱畹蓉
    「我是誰?我想去哪裡?」終其一生,隨著不同人生階段的發展,總得答上這題、做出選擇。然而,多數的時候,即便做足功課,卻仍擔憂所選不一定符合自己。
    你也是這樣嗎?現在的你,正在為職涯的下一步煩惱嗎?
    「迷惘,不是只有年輕人的權利。」前 DDI 美商宏智顧問公司總經理暨全球董事顧問、School 28 副校長林妍希分享,人生各階段都會有些迷惘的時刻,而迷惘就是展開行動的最佳時機。
    School 28 提供你一個機會——重新認識自己,做自己生命的掌舵者。學員指定書籍包含《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與《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文章將運用書中觀念與 School 28 計畫中提及的工具,協助你釐清現況並擬定發展目標。

    釐清個人狀態,為發展計畫的第一步

    你希望別人怎麼認識你?以社會創新組織領導人來說,提及教育創新就會想到為臺灣而教(TFT)的創辦人劉安婷;想到純淨生活,則是綠藤生機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鄭涵睿。
    在生涯發展歷程中,你有沒有心中的標竿?哪一位領導人是你的學習對象?
    其實,這個概念也類似在 School 28 自我領導課程中提及的「北極星」概念。思考你的夢想,以及想成為什麼樣的領導者,設定個人發展目標,逐步往個人願景邁進。
    若對個人夢想以及「我想要成為什麼模樣」都很模糊,又該如何展開行動呢?
    第一步,從自我認識開始。透過盤點自己的特質、能力、專業以及經歷,了解自己目前的起始點,才能往後設定努力的目標。這同樣是 School 28 學員的必經之路。
    在 School 28 談「自我領導」,因為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領導者,推動人生和社會改變的驅動力源於自身,而不僅限於是否在工作崗位上擔任主管。(同場加映:人是社會創新的核心:School 28 副校長林妍希談自我領導
    目前有許多測驗也能從客觀的角度,幫助你更認識自己。例如:MBTI 十六型人格測驗與 Gallup 蓋洛普優勢測驗。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提及從生活記錄著手,從中發覺什麼樣的工作能讓你振奮,進入全神貫注的心流(Flow)狀態;反之,什麼事情讓你無法專注投入,甚至精疲力盡呢?若目前卡關了,推薦你從生活中的紀錄,尋找可能的方向。

    以終為始的設定目標,逐步縮小差距

    釐清現況後,下一步是設定目標。再從中思考,現在的我和「我想成為的樣貌」有什麼差距?又該做什麼努力,縮短這中間的差距呢?
    在 School 28,學員必須寫下「個人使命宣言」,指引自己前行。以下提供 2 個範例,供你參考:
    教育創新組織領導者的個人使命宣言「在一個場域,陪伴孩子與自己、生活、社會與世界產生連結,也期望在這過程中,自己是個溫暖、能引導孩子的人。」
    社會企業的專案經理寫下「我將透過自己的生命經歷和實際行動,影響更多人的生命軌跡,為他們帶來正向的改變,願更多人找到心之所向,不在迷惘。」
    使命宣言也並非一成不變,會隨著你的探索持續調整。
    那麼,又該如何規劃自己的探索行動呢?School 28 的學員以「大石頭計畫」來練習「要事第一」,寫下自己不同身份每週最重要的一件事。
    大石頭計畫概念源自於《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將重要的事項視為「大石頭」,將時間與精力專注於此,做好時間管理,也才能確保有足夠的精力去處理重要的事項。
    舉例來說,若是目前有正職工作的上班族,正在思考自己從一般企業轉職到社會創新組織的可能性。此時,必須同時扮演上班族以及探索者的角色。
    • 在探索者的每週行動,可以帶著好奇的眼鏡,試著問自己:
    • 我對什麼議題有興趣?投入這個議題的社會創新組織有哪些?
    • 這些社會創新組織願景是什麼,又如何解決他們在意的社會議題?
    • 這些組織適合我嗎?在工作裡我在意什麼,這個組織和我契合嗎?
    • 我能提供什麼專業?目前我有興趣的職位是否招募中?
    • 若沒有相關職缺,我還能如何投入?是否能主動聯繫組織,詢問兼職、志工或任何可能合作的機會?
    透過不斷地擴充問題,放入每週計畫實踐,找到屬於自己的解答。

    讓探索之路走得更長遠,適時地按下「重新啟動」鍵

    此外,實踐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不斷更新」。意思是說,透過身心靈不同面向的調適,讓自己能走得更長遠。比如說:規律運動、接近大自然或閱讀書籍等。
    探索得面臨許多不確定性,也會隨之帶來不小的壓力,而《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提及的不斷更新就像是——探索過程時,為自己按下「重新整理」鍵。
    自我發展是一輩子的進行式,探索的目標可能隨著求學或工作經歷有所調整,也非一時半刻能獲得解答。只要踏出第一步,就會有如漣漪般,帶領你前往下個階段。
    我們即將在 2024 年第二季釋出 School 28 第四屆資訊,邀請你註冊官網,屆時才不會錯過計畫的第一手資訊! >> 註冊 School 28 官網鎖定最新消息

    閱讀文章
  • 永續職涯相談所——個人專業 X 關注議題:3 位 School 28 校友結業後的社會影響力旅程

    永續職涯相談所——個人專業 X 關注議題:3 位 School 28 校友結業後的社會影響力旅程

    社企流/文:梁元齡
    想離開現在的工作崗位,去展開一段影響力職涯,但遲遲不敢踏出那一步?社會創新人才學校 School 28 「探索永續職涯的 N 種可能」論壇,邀請第一屆、第二屆共 3 位學員現身說法,談談自己當初踏進影響力職涯的契機、旅程和發現。

    重新定錨教育願景,School 28 學員史惟中躍升招募者

    現任社企流育成經理的史惟中,是社會創新人才學校第一屆校友。教育大學出身的他,很早就認清自己「不想當老師」。在大三,一次的國小生教學營,結束後學生家長的回饋,讓他深切的感受到「原來教育真的可以影響一個人,生命是可以影響生命的。」更加確信自己其實是對教育是有熱忱,但如若不走進教育體制中擔任教師,還能做什麼呢?要如何有效地運用自己教育領域的專長與自身優勢?
    出社會後,史惟中投入企業舉辦教育類型營隊,在這個領域摸索之際,有幸獲選進入 School 28 的培訓。在與 School 28 的職涯導師林以涵一對一對談中,點醒了他:「教育是可以細分成小學、中學、成人、還有技職教育等,而對你自己來說,耕耘哪一塊的影響力最大?」
    參與 School 28 課程裡,史惟中針對教育議題做不同層次的思考,破解自己影響力職涯的第一道關卡:重新定錨自己關注議題的願景。「我確定自己更想做成人教育,培育能夠影響第一線教育者的人,進而影響整個生態系。」
    然而,「要成為什麼樣的角色,才最能貫徹他的人才培育願景?」經歷不斷的思考、與自我對話。最後,他選擇轉職到社企流,擔任育成經理——包辦 School 28 的規劃與執行,繼續發掘更多社創種子人才。

    拋台積電高薪投身氣候倡議,張寒瑋找到自己的「北極星」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理事長張寒瑋,是 School 28 第二屆校友。投身氣候倡議之前,她是台積電的製程工程師,高薪、無虞的生活,卻沒有帶給她等值的快樂。「是用工作服務你的人生,還是用人生去服務你的工作?」問了自己這個問題後,她毅然決然離開台積電,留給自己一段時間沈澱、探索後,才決定花更多時間投入氣候變遷議題,爾後升任台灣氣候變遷聯盟理事長。
    2022年,張寒瑋重新盤點生涯地圖,卻對未來的方向有所躊躇。她清楚,自己想繼續推廣氣候變遷議題,但想探索更多職涯的可能,也未必需要留在特定組織當中。於是,她參加了 School 28,「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北極星非常重要。」張寒瑋不諱言地說,自己是透過課程的引導、培訓,才找到自己的人生願景。
    張寒瑋說,School 28 的職涯導師會傾聽、鼓勵,同時指引蒐集資訊、制定計畫,「但從來不會去強行要求你怎麼規劃,這對我來說有很大的幫助,也更有信心往前走。」如今的她,透過發起社會運動、在社群媒體平台持續推動氣候倡議,同時也是一位職涯諮詢師,將自己一路走來的經驗和思辨做轉化,當更多求職者的引路人。

    IKEA 店長轉戰綠藤生機一寸鮮品牌總監,朱翰光:有了想法就去嘗試

    第二屆校友朱翰光(Peter)是行銷背景出身,曾任匯豐銀行、宜家家居(IKEA)管理職,從 IKEA 敦北分店做到新店分店的店長,這一待就是 15 年。他說,自己天性喜歡做夢,也不斷在找尋意義感,慢慢地,原本穩定的生活讓他感覺「過程中好像少了點什麼。」
    直到 Peter 意外中讀到社企流出版的《社企力》,發現原來使命與商業能夠兼顧,被社創案例深深感動,決定辭去人人稱羨的管理職,展開影響力職涯。即便年屆中年,Peter 坦言,自己還是一直都很迷惘,「我建議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找人聊、並跟自己對話,接著就去尋求資源。」
    他在搜索過程中發現了 School 28,投遞申請,成為至今最資深的學員。「這裡除了讓我有更多機會去探索社會企業的營運,也有課程幫助了解自我,學員甚至可以實際參與社企的專案,這些過程都能帶來自我對話,釐清真正喜歡的事物,這是一個很棒的旅程。」
    現在的 Peter,在綠藤生機擔任影響力副總、 一寸鮮品牌總監,他說自己在 School 28 找到人生職涯的下一步,並鼓勵仍在觀望的人才們:「不要光在腦袋裡想,有了想法,就去聊、去試!」
    對談主持人、One-Forty 執行長陳凱翔回憶,自己創業前,對未來一度迷茫,「我是讀商學院的,卻想投入非營利組織,當時做了很多摸索嘗試。」他感嘆當年沒有 School 28 這樣的計畫,想為影響力職涯開路,都得靠自己,所幸如今有了社創人才學校,可以少繞很多路。

    第三屆計畫已開跑,把握時間投件,啟動個人的影響力職涯

    如何在工作展開你的專業與影響力?史惟中談到,從過往的經驗中清楚知道自己可移轉的能力有哪些,以及找回自己工作的主導權,才能有更多動力與熱情進一步朝向自己的願景前進;張寒瑋分享,自我領導力的重要性,在不斷自我覺察、紀錄的過程中都有助於自己再往前推進的力量;Peter 則認為,有開始行動,就會有機會得到你要的結果。
    第三屆 School 28 計畫開放申請至 2023 年 4 月 16 日止,提早於 4 月 5 日前投件還能獲得 School 28 副校長林妍希提供的自我探索工具!想瞭解更多資訊請見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網站。誠摯邀請對公益領域與社會創新抱有熱忱、有意發展影響力職涯的青年申請計畫,共同加入改變的行列!
    核稿編輯:葉于甄
    閱讀文章
  • 一場永續人才培育的社會運動—— School 28 與你一起探索職涯新可能

    一場永續人才培育的社會運動—— School 28 與你一起探索職涯新可能

    社企流/文:Jenny Yeh
    「工作,對你來說到底是什麼?可能不只是一份薪水,更可以是創造社會影響力的途徑。」
    根據人力銀行統計,新世代的年輕人更重視的是工作的社會影響力,以及工作與生活是否平衡成為主要關鍵;隨著永續議題越來越熱門,將進入新創組織、 NPO 組織作為就職的人數逐漸增加。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 School 28 作為台灣首個培育社會使命型人才(Impact Talent)計畫,每年 3 月 皆舉辦徵才活動,年年招收 28 至 35 名學員。今年,在第三屆徵件活動開跑之際,為了讓大家更了解 School 28 計畫內容、投件者了解自己是否適合該計畫,擴大舉辦徵才活動,以「探索永續職涯的 N 種可能」為主軸,除了主題演講,也邀請社會創新領域對於人才發展、投資有高度關注的組織前來擺攤徵才、 School 28 的學習探索,以及與「人資小週末-為你職引」團隊為參與者進行履歷健檢,社企流執行長林以涵期望,「可以透過不同方式,來找到自己未來職涯發展的各種可能。」

    消弭跨進社會創新領域的門檻,School 28 為人才打開影響力職涯新選擇

    「社會創新事業最大的本質,是填補那些政府效能無法涵蓋的地方,以及企業無利可圖的空缺,例如:社會教育、醫療、平權等大眾議題。」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School 28 校長李吉仁觀察到,在大談永續的年代裡,台灣如若要邁向永續發展,社會創新事業是重要關鍵的一環。
    活水影響力投資總經理、School 28 副校長陳一強也特別提到, 「社會創新的發生通常是跨界、多元的,他不是單一活動、而是一場運動。而我們看到的是,可持續發揮的社會影響力是現今年輕世代有的價值與 DNA,而這也是 School 28 很大的存在意義。 」
    進入社創領域經常會遇到 3 個面向的阻礙,分別是「職涯發展路徑不明」、「員工能力的發展可能受限」以及「薪酬條件吸引力較不足」,這 3 個阻礙須有效地被解決,才能讓更多 Z 世代青年願意投身社會影響力工作。因此,李吉仁透過 School 28 以協助具有社會使命感的夥伴,建立與社會創新組織建構彼此理解的關係,以及社會創新組織所需人才能力,解決前述兩項問題;2022 年,啟動透過社創人才獎助學金,給予進入計畫且有志發展影響力職涯的 School 28 校友 2 年的獎助金,在薪酬待遇上有額外支持的力量。
    School 28 課程設計重點在於,除了對於影響力職涯的認識,要求學員具有策略跟問題解決的能力從而透過學習過程,發展他的社會影響領導力。「養一個孩子需要用全村的力量」,在誠達集團、研華文教基金會與建弘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下,學員不用離開既有工作的崗位,提供為期 6 個月的人才發展方案,透過培育課程、行動專案、職涯導師、影子實習、社群活動等課程,縱向深入了解社會創新領域、橫向探索影響力職涯。計畫開始至今,已累積 24 位導師、發起 12 個行動專案、培育 55 位學員發展影響力職涯、執行 4 個影子實習計畫,約 20% 學員轉職進入社會創新組織。
    李吉仁分享,School 28 從最初設計便認為這樣的一個計畫,並非單單只為了社會創新組織訓練人才,社會創新成為一個人才的公平選項,而是希望讓人才透過計劃下訓練發展也能夠在公部門,或是企業裡 ESG 發展上有所助益,讓人才在 3 個部門間有效地移動,成為良善的循環,才能讓社會影響力更擴大。

    跨出勇敢的第一步,展開你的影響力職涯旅程

    「迷惘,不是只有年輕人的權利。」前 DDI 美商宏智顧問公司總經理暨全球董事顧問、School 28 副校長林妍希分享,人生各階段都會有些迷惘的時刻,而這些迷惘就是探索自己、發現自己的重要機會,「認識自己,是永遠的現在進行式、是一輩子的。」永遠都能開啟下一個新的可能性。
    迷惘後的下一步,是「探索」。陳一強認為,「探索是可以無時無刻的進行式,然後開始採取行動。」林妍希也鼓勵大家,不論是否選進第三屆的 School 28 ,整個申請的過程就是一場探索旅程,發現自己到底想樣什麼樣的未來。她提醒,「你想要過得好、想要追求所謂的幸福,就必須有勇氣去採取行動,行動才會有新的經驗發生、讓生命有新的養分,不踏出去,你就永遠停留在原地。」採取行動可以帶來新的經驗,而經驗會幫助你了解:原本的想像進入真實後還是不是我喜歡的?碰到困難、挫折後,它依舊是我想要繼續追尋的方向目標嗎?
    在 School 28 中提到的「Social Impact Leader」指的就是能夠領導自己與他人驅動改變創造社會的正向影響力。「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領導者,領導從自己開始。」林妍希說到。

    加入 School 28,一起成為改變的力量

    「School 28 不是一個活動,而是一場社會運動。School 28 計畫是提供給投入社會創新領域展影響力職涯,或永續職涯人才,一個驅動改變的樞紐與發展平台、一個成為社會影響力領導人的機會。」林妍希期待,能夠有更多人一起參與驅動改變。
    第三屆 School 28 計畫開放申請至 2023 年 4 月 16 日止,提早於 4 月 5 日前投件還能獲得 School 28 副校長林妍希提供的自我探索工具!想瞭解更多資訊請見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網站。誠摯邀請對公益領域與社會創新抱有熱忱、有意發展影響力職涯的青年申請計畫,共同加入改變的行列!
    閱讀文章
  • 首創社會創新人才獎學金,School 28 第三屆計畫開放申請

    首創社會創新人才獎學金,School 28 第三屆計畫開放申請

    整理:社企流編輯室

    人才是下一個 10 年社會邁向永續發展的關鍵,卻面臨供需失衡

    近年來,國內外逐步重視 SDGs、ESG 等永續發展趨勢,社會創新組織也成為推動永續的重要力量,截至 2020 年,全台的社會創新推動單位已超過 650 家,越來越多組織表示有迫切的人才需求,約 3 成組織在徵才上面臨挑戰,難以吸引合適的專業人才。
    2022 年興起「P 世代」一詞,意指在意自我價值、使命,抑或是提倡擁有自由選擇的青年世代。根據調查顯示有高達 74.3% 的青年希望透過工作去改變或回饋社會,賦予工作意義及使命感,而非僅只完成工作的勞動力。在新時代浪潮下,影響力職涯(Impact Career)成為青年工作者求職的選項。
    綜觀社會創新領域的人才需求與供給失衡,及青年工作者對影響力職涯的渴望。台大名譽教授、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李吉仁,邀請活水影響力投資總經理陳一強、前 DDI 美商宏智總經理暨董事顧問(現任企業高階領導教練)的林妍希等 8 位社會創新領域領導人組成核心小組(名單請見連結),於 2020 年 11 月共同發起「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培育新生代領導人才發展影響力職涯(Impact Career),以整體提升台灣的永續動能!

    讓社會創新成為人才的公平選項,School 28 致力培育具社會使命的領導者

    作為台灣首個培育社會使命型人才(Impact Talent)的計畫,School 28 的願景是讓社會創新成為人才在職涯上的公平選項。計畫簡稱 28S,同「二把手」諧音,巧妙呼應其使命:為社會創新領域——包含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影響力企業與企業的 ESG 部門——培育更多能有效協助組織創辦人(一把手),共同擴大社會影響力的事業發展與經營管理人才(二把手)。
    第三屆 School 28 計畫在誠達集團、研華文教基金會以及建弘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下,提供為期 6 個月的人才發展方案,學員透過培育課程、行動專案、職涯導師、社群活動等資源,兼具深度與廣度地認識社會創新領域、探索影響力職涯。至今已培育 55 位學員發展影響力職涯,約有 20% 的成員成功轉職、加入社會創新組織。

    第三屆擴大合作組織,提供影響力職涯全面支持,陪伴青年發展更長遠的影響力職涯

    第三屆 School 28 計畫將於 2023 年 2 月 24 日啟動招生,預計在下半年與 28 至 35 位青年人才展開合作。第三屆共同響應的夥伴組織也持續擴大(名單請見連結),包括非營利事業(如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社會企業(如甘樂文創)與影響力企業(如綠藤生機)等,計畫將由各夥伴組織創辦人/領導人擔任職涯導師或提供專案合作,集社群之力,成為人才投入社會創新領域的後盾。
    為協助青壯世代發展更長遠的影響力職涯,第三屆 School 28 計畫加碼提供獎學金資源予校友申請,彌平轉職至社會創新領域所產生的薪資落差、強化對於人才轉職行動的支持;部分夥伴組織亦共組聯盟,以組織輪調、共同培訓等制度,提供人才更多元的職涯發展路徑。

    大企業齊力挺! 攜手 School 28 培育社會創新人才

    有鑒於 ESG 的發展對企業的重要性日增,亦需要具社會創新人才加入,School 28 邀請逾 10 家具有前瞻與永續思維的大型企業,參與社創人才發展機會(New People Option)倡議,成為「共創企業」(名單請見連結),提供參與 School 28 的企業同仁一到兩年「留職停薪」的機會,至社會創新組織歷練。除了活絡人才流動、鼓勵同仁在多元場域中發展領導力與經歷,企業亦可因此強化雇主品牌的包容性,提升對求職者的吸引力,共創企業、人才與社會的「三贏」局面。

    第三屆 School 28 計畫即將開放申請,號召青年共同加入改變行列

    第三屆 School 28 計畫將從 2023 年 2 月 24 日起開放申請至 4 月 16 日止,欲了解更多資訊,請至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網站或報名 3 月舉辦的徵件暨社群聯合徵才活動,參與今年最大型社會創新徵才活動。誠摯邀請有意發展影響力職涯的青年申請計畫,共同加入改變的行列!
    【徵件活動資訊】 探索永續職涯的 N 種可能:School 28 第三屆徵件暨社群聯合徵才活動 時間:3 月 11 日(六)10:00-18:00( 09:30 開放報到、進場) 地點: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 99 號) 報名:請填寫連結報名表
    閱讀文章
  • 新世代社會創業家做引路人,與你分享如何跨出永續職涯第一步

    新世代社會創業家做引路人,與你分享如何跨出永續職涯第一步

    社企流/文:邱畹蓉
    期待以個人專業回應社會議題,投入更有意義與使命感的工作,卻仍感到迷惘,不知從何開始規劃影響力職涯(Impact Career)?
    加入 School 28 計畫,領導力課程帶領學員回顧過去,以個人使命願景發展未來藍圖。此外,每位學員都擁有一位專屬導師,協助學員自我覺察、發展個人領導力以及職涯。
    School 28 導師群由社會創新領域耕耘多年的組織創辦人或領導人,以及具有領域專業與領導經驗的企業前輩組成。導師制度設計分為 2 部份:一對一導師指導(1-on-1 Mentoring)與團隊指導(Group Mentoring),前者為個別深入的對話,後者由 6 位學員與 3 位導師為一組進行,期待學員能從跨領域導師群獲得多元觀點與啟發。
    這次邀請第二屆 School 28 的職涯導師,分別是 WeMo Scooter 創辦人暨副董事長吳昕霈以及沛德國際教育機構執行長柯沛寧,與大家分享陪伴學員的經驗。

    職涯定錨從認識自己開始:你對自己的了解有多少呢?

    當今社會是 VUCA 時代,得與複雜與不確定性共存;而日新月異的科技,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每天都必須接收大量資訊。兩位導師分別以不同面向提到認識自己的重要性。(同場加映:具備 3 面向態度,成為人才而非匠才——專訪企業顧問暨新創董事林妍希
    如果你正在思考未來的方向,不妨思考看看——現在的你,對自己有多少的認識呢?導師提供 2 個認識自己的方向:
    一、從喜好、強弱項、重視的價值觀認識自己:吳昕霈陪伴尚在摸索未來方向的學員時,會從 3 個面向讓學員認識自己。從工作內容區分喜歡、擅長與否,並排序自己在意的價值觀。此外,他也建議鍛鍊強項,讓自己相較於他人更有記憶點。
    二、從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認識自己:柯沛寧提到每天收到社群媒體動態,我們通常只會看見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他建議迷惘的年輕人先排除社群上不必要的干擾與誘惑,先認識自己才能知道如何忠於自己。每週安排不使用手機的時間,安排戶外活動或閱讀書籍,讓自己內在的聲音浮現。
    同時,吳昕霈提醒「自我實現不只包含忠於自我的行動,也別忘了要與父母與伴侶溝通你的選擇。家人不認同你的決定,也是追求夢想中不樂見的。」

    以終為始佈局個人職涯:如何展開具有影響力的未來?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書中提及「以終為始」與「雙贏思維」兩項習慣,兩位導師分別以此提供 2 個發揮個人影響力的方向:
    一、從「以終為始」形塑個人影響力:對於工作年資較長的學員,吳昕霈會鼓勵他們:「不要只看眼前一兩年的投入,而是把人生規劃放眼 5 年、10 年甚至是 20 年。以終為始來看,不只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更要思考目前的工作有無幫助你往目標前進。如果未來想成為有影響力的人,從現在就得開始佈局。」
    二、從「雙贏思維」創造個人影響力:對於在組織擔任中高階主管的學員,柯沛寧觀察學員在職場上普遍遇到如何向上管理並推動組織發展的挑戰,因此,柯沛寧建議:「直接與主管互動,高勇氣地表達組織發展方向的想法,也高體諒地聆聽並理解主管的想法,讓你不只是達成組織任務的工具,而是無法被 AI 取代的重要角色,最終達成個人與組織的雙贏。」

    以生命影響生命:一棒接一棒的導生關係

    導師像是悉心呵護植物的園丁,在學員心中種下改變的種子,適時給予陽光與肥料,等待改變萌芽。柯沛寧也分享自己人生中難忘的導師,他分別從這些人生導師身上,學習到 3 項特質,分別是:「無私付出」——如國中導師在聯考前週末陪讀與輔導;「全然信任」——如美國舍監讓熬夜苦讀的他,能在上午空堂時間自由進出舍監的廚房烹飪早餐;「以終為始」——當他在印度旅遊時,導師安排漸進式降級的住宿環境,讓他未來能獨自適應當地志工生活。
    同樣特質,也從吳昕霈的分享看見。吳昕霈為第一屆續任導師,至今已陪伴 4 位導生發展影響力職涯。「你需要我的時候,我一定排除萬難幫助你。」吳昕霈說,第一屆學員至今仍與他保持聯繫,如同「終生保固」的導生關係。
    一棒接一棒傳承的導生關係,讓 School 28 不只是社會創新人才培育的搖籃,更透過人才接棒擴大社會影響力。
    歡迎加入第三屆 School 28 的計畫,我們即將在 2023 年第一季釋出相關資訊,邀請你註冊官網,屆時才不會錯過計畫的第一手資訊! 註冊 School 28 官網鎖定最新消息

    閱讀文章
  • 見習二把手工作!一探 School 28 學員如何與社會創新組織共同解決問題

    見習二把手工作!一探 School 28 學員如何與社會創新組織共同解決問題

     
    社企流/文:邱畹蓉
    在 School 28 中,行動專案由社會創新組織提出實際面臨的問題,School 28 學員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協助釐清與解決。學員將在半年中歷經發展問題假說、評估可能解方、實際執行解方等 3 個階段的專案解決歷程,行動專案小組也有機會獲得組織創辦人及專案經理給予專案回饋。
    School 28 執行團隊參考當屆學員志願以及專業,將 28 位學員分到 5 個組別。過程中,由行動專案出題組織的專案經理以及 School 28 共創核心小組專案教練協助學員。當學員對專案有疑問時,專案經理以組織視角提供專業回饋與適切的資源,例如:向組織潛在捐款者寄送問卷,或是安排執行長與專案小組的訪談等;專案教練則是專案卡關時,協助學員梳理專案的角色。

    行動專案是怎麼開始的?當一切都是陌生的,如何展開專案呢?

    想像你初來乍到一個新的團隊,即使成員的專業與背景大相徑庭,但在未來的 6 個月你們必須團隊合作,解決一個從未接觸過的問題。你會怎麼著手呢?
    這次邀請第一屆負責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均一)與綠藤生機(以下簡稱綠藤)兩組行動專案的學員,娓娓道來他們去年的經驗。
    合作組織: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
    • 組織出題:透過品牌行銷意識活動設計與驗證「均一 2.0」訊息,提升組織品牌在使用者的知名度並近一步轉換為捐款人
    • 行動專案團隊:包含教育、數據分析、人力資源以及非營利組織募款專業(成員包含:史惟中、胡茵、施雅恩、傅澤威、劉恕翰)
    合作組織:綠藤生機
    • 組織出題:奠基於 B 型企業認證之 B Impact Assessment(B 型企業商業影響力評估)的題目與選項,提出能建構出綠藤新樣貌的 3 年計畫,並在 2024 年獲得認證歷史新高
    • 行動專案團隊:包含行銷、顧問、數據分析、市場策略專業(成員包含:林書瑀、洪毓彣、吳點蒼、陳韻天、鄭心瑜)

    從課程與組織浸潤,展開「從他們變成我們」的旅程

    School 28 的學員在行動專案如同見習社會創新組織二把手的工作,學員們必須為組織換位思考,提供可落地的問題解決方案。學員不只是外部顧問,而是以社會創新組織核心主管的高度,從策略思維探討組織問題。
    School 28 3 大課程主軸之一為「策略思考與問題解決」課程,由 School 28 校長李吉仁授課。課程帶領學員反思:「問題是如何產生的?這個真的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嗎?我們想解決的問題距離目標有多遠呢?」
    學員以議題樹(Issue Tree)以及窮盡互斥法(MECE)分析問題,逐步把問題抽絲剝繭,釐清問題可能的原因,進一步規劃如何解決問題,藉由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反覆測試哪些方式對於解決問題是有效的。
    專案啟動前也安排了組織參訪以及創辦人聊聊,綠藤專案學員一致分享他們印象深刻之處是——綠藤文化。其中綠藤專案學員林書瑀分享:「辦公室參訪當天,綠藤夥伴以環保餐具裝著大家的晚餐,當天在辦公室和創辦人鄭涵睿邊吃邊聊。辦公室甚至有準備了給員工的環保餐具,讓我們感受到綠藤重視環境的理念不只在決策與產品,甚至連辦公室環境以及員工行為都深受影響!這也是我們很感動的地方。」此外,學員也感受到綠藤文化包含敏捷導入科技,以及綠藤人對於綠藤價值理念的高度認同感。
    因著對於組織使命願景的認同,以及更了解組織命題的脈絡。學員更能同理出題組織,甚至重新命題,希望能提出貼合組織文化又能落地執行的方案。

    School 28 學員如何從領導自己,邁向領導團隊?

    身為全職工作者與 School 28 學員,該如何決定 24 小時要怎麼運用呢?像是如何兼顧個人的正職工作,同時投入 School 28 計畫的課程以及行動專案呢?
    以均一專案團隊來說,學員史惟中提到團隊夥伴的情況:「有的夥伴在每次的會議總會出現在不同地方,像是辦公室或車上;但他每次都會參與,在會議中也提出許多想法。即便自己再累,你會看到比你忙碌的人一樣投入在專案中,而且這群夥伴會和你一起完成專案!你會感受到參與 School 28 計畫的夥伴都有成長性思維、利他使命感以及成果導向。」
    綠藤專案團隊則將團隊合作形容為「敏捷的跨國專案團隊」,由於照顧家庭與工作繁忙程度不一,無形間形成了補位的默契,分別在各自方便的時間上線工作,就像跨時區的專案團隊,一棒接著一棒完成團隊的共同目標。
    均一專案學員傅澤威也提到參與計畫後「最大的想法轉變是——24 小時有很多用法,只是看你要怎麼用而已,有的時候是自己限制了自己。」從不同學員的經驗分享中,也體現了 School 28 領導力課程常提到的一句話:「領導力從領導自己開始。」學員在行動專案的推動上,都從領導自己開始,參與並協同團隊夥伴持續前進。

    我們都是玩真的!組織創辦人如何看待專案成果呢?

    從學員的視角看見專案的投入,而行動專案出題組織的創辦人又是如何看待學員的成果呢?
    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鄭涵睿與我們分享:「學員在題目拆解上給我們很多想法,並且給出綠藤加強重點方向,建議綠藤鎖定『員工和社區』。因此,我們更加注重員工的發展面向,持續導入正向心理學的做法,並設立量化指標。同時,也給予我們發揮影響力的方向。除了綠藤一直著力的消費者溝通,從去年開始我們也加強在同質組織的影響力,加入由 30 間、橫跨 8 國、4 大洲指標性 B 型企業認證的保養美妝品牌組成的 B 型企業美妝聯盟(B Corp Beauty Coalition)。這些方向的建議,影響的不僅是 BIA 的分數,更是我們如何讓綠藤成為一間更好的 B 型企業。」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呂冠緯在期末報告講評時提到:「均一關注弱勢的學生,這群學生主要支持體系是現場老師,也因此過去較少與家長溝通。專案團隊在捐款策略選定主要溝通對象為家長,我非常認同團隊的策略;此外,報告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家長沒有注意到要捐款給均一。在組織未來藍圖的戰略行動,會聚焦如何突破家長小額捐款。謝謝團隊!」

    結業近一年,行動專案送給學員的 3 個禮物

    實際走一遭社會創新組織的學員,他們對於組織解決問題有什麼看法?投入專案後,有什麼樣的改變呢?
    6 個月浸潤在社會創新組織的歷程,實際與創辦人、專案經理以及潛在捐款者互動,都有助於學員更了解社創領域工作的樣貌。「對於非營利組織的工作型態有更多的認識,非營利組織遇到的問題很困難,也因為是非營利所以限制更多,這些是投入專案以前未曾想過的。」均一專案團隊成員劉恕翰分享他的看見。
    策略思考與問題解決課程,幫助學員面臨工作場域的挑戰時,能以不同面向來思考。像是均一專案團隊成員胡茵就分享:「平常在工作習慣會解決眼前的問題,但是行動專案的問題並非馬上行動就會立即獲得改善,反而需要先梳理再系統性調整。從解決眼前的小事,去看見現在做的事情如何呼應遠方的目標,以及目前的行動是否在對的路上,這個是對自己來說幫助最大的。」
    行動專案的實際產出,也讓學員帶回現有工作崗位,創造更大的影響力。綠藤專案團隊成員陳韻天提到:「現職工作同樣屬於環境產業,專案執行經驗就像一面鏡子,促使我思考工作能夠做些什麼創造更大的影響力。專案產出的行動方案建議,也實際帶回公司執行,並且獲得正面的回饋!」
    半年的行動專案不僅讓學員更認識社會創新組織的真實樣貌,出題組織也獲得許多策略、甚至是擴大社會影響力的想法。你也有興趣參與嗎?歡迎加入第三屆 School 28 的計畫,我們即將在 2023 年第一季釋出相關資訊,邀請你註冊官網,屆時才不會錯過計畫的第一手資訊!
    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