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M Magazine

NOM Magazine

NOM Magazine 是由餐飲產業的資深顧問、媒體編輯、以及科技人才組成的團隊,致力推廣多元飲食文化的獨立網路媒體,深入探討全球餐飲趨勢與發展,為台灣/亞洲地區餐飲市場提供有觀點、深度與溫度的專業知識和國際新聞的平台。 NOM Magazine 官網:nommagazine.com/ NOM Magazine Facebook :www.facebook.com/nommag/

專欄文章

13篇)
  • 吃肉,也有不一樣的新選擇!矽谷新創聯手路易莎推新餐點

    吃肉,也有不一樣的新選擇!矽谷新創聯手路易莎推新餐點


    Nom Magazine/文:NOM 團隊
    食品科技新創 Lypid 活優科技宣布與台灣連鎖咖啡龍頭路易莎咖啡合作,路易莎咖啡創辦人暨董事長黃銘賢大力推動植物肉系列產品,希望「滿足美味的同時,也能讓身體,地球更美好」,雙方推出植物肉堡排餐點,即日起於全台逾 500 家門市上市。
    植物肉新品主打由 Lypid 活優科技首創關鍵配方 PhytoFat™ 植物油脂,巧妙重現真實肉類的飲食體驗,讓替代性肉類更貼近主流市場。此次合作一口氣推出三明治、炊米堡、馬芬堡、貝果堡等 6 款蔬食品項,展現蓬勃發展的永續飲食趨勢。
    PhytoFat™ 植物油脂是一種適用於各種料理的仿動物脂肪,它是使植物肉嚐起來像真肉的關鍵配方。 「目前市場而言,『脂肪』是多數植物性肉類中缺少的重要成分。 現今使用的植物油類因熔點較動物脂肪為低,很容易在烹飪過程中就流失。」
    Lypid 活優科技共同創始人兼技術長李博婷博士分析道,「透過我們的 PhytoFat™,我們將這個秘密配方帶了回來。」PhytoFat™ 植物油脂主要成分 97% 為植物油和水,高熔點特性使其在超過 165°C 的烹飪溫度下,仍能夠維持動物脂肪般的樣態與質地,進而改善植物肉的質地與風味傳遞。與動物脂肪相比,PhytoFat™ 植物油脂擁有更低的卡路里和飽和脂肪酸,提供消費者更好的營養價值。
    「我們很高興與如此出色的合作夥伴聯手,為大眾提供日常生活快捷方便、隨手輕鬆帶著走的綠色飲食,讓 PhytoFat™ 技術為全球永續帶來的更多可能,這是全球植物基食品再進化的重要一步。」Lypid 活優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佑亦提及,「上市以來我們獲得許多踴躍與正面的反應,接下來幾個月內,我們期待將 PhytoFat™ 的技術與配方導入更多通路。」
    Lypid 活優科技與頂尖咖啡連鎖品牌的合作展示了其技術成熟度與應用性。現今產品已上市逾 500 家門市,新的生產線也已建置完成,團隊計劃於明年拓展更多的銷售渠道與市場,並持續與全球餐飲品牌合作,以 PhytoFat™ 為核心配方共創顛覆框架的菜餚。
    全文轉載自 Nom Magazine,原文標題:矽谷新創 Lypid 聯手路易莎咖啡全台 500 家門市開賣 6 款植物肉餐點 關鍵油脂擁有更低卡路里及飽和脂肪酸

    身為地球村公民,我們都該具備相應的「永續力」以回應當代問題!立即參與永續素養大調查,掌握年度最熱門永續話題、還能獲得多項永續好禮! >>即刻填答
    閱讀文章
  • 浮游生物登上米其林餐桌?!主廚研發「未來的醬油」,不但友善環境、還能留住海洋風味

    浮游生物登上米其林餐桌?!主廚研發「未來的醬油」,不但友善環境、還能留住海洋風味


    Nom Magazine/文: 余得如 
    西班牙米其林三星餐廳 Aponiente 主廚 Ángel León 與西班牙 Fitoplancton Marino 公司共同研發「微藻粉末」(Plankton,原意為浮游生物)。
    León 帶頭使用常遭丟棄的魚類邊角料,除了避免浪費食物,他也因為熟悉各類魚,以及魚的不同部位,體會到可以魚模擬其他肉類食材,例如以海鰻皮模擬炸豬皮(chicharrón)、金槍魚骨髓替代牛骨髓,甚至將魚脂肪製成奶酪。
    藉由這些嘗試,讓他開始探索位於食物鏈底層的浮游生物世界。León 說:「浮游生物有海洋的味道。」
    一開始 León 將細網置於海中蒐集浮游生物,5 小時只能獲得一克。爾後他改捕撈為在水箱中養殖。6 個月後,將浮游生物冷凍乾燥成綠色粉末,作為調味料。
    與液體混合前,微藻粉末如天鵝絨般柔軟,混合後,質地油潤優雅,可用於義大利燉飯或雞尾酒食譜,韻味細膩悠長,可替料理增添大海鹹味及味道豐富度。León 形容,微藻粉末將成為「未來的醬油」。
    由於微藻粉末的優點,使得浮游生物首度出現在米其林餐廳的餐桌上,成為餐飲界的熱門趨勢:

    有益於環境

    吃食物鏈層級較低的食材,有利於環境保育,尤其是肉類食物,因為食物鏈層級愈高的動物需要愈多資源生長。吃海洋食物鏈底層生物,也可以減輕過漁的環境問題,因此許多廚師積極投入。

    素食主義者

    浮游生物又分為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浮游植物製成的微藻粉末適合素食者、乳糜瀉患者,或對魚類過敏的人食用。

    少量即可增添風味

    廚師將微藻粉末加入肉凍、各式調味料、蜜餞果醬、滷汁和泡沫中,來增強風味;用微藻粉末製成的鹹味冰淇淋獲得高度讚賞,只需要少量就可以獲得明顯且高度複雜的香氣。口感方面,微藻粉末通常有抹茶、海膽和松露風味,伴隨海藻味道。義大利燉飯能有效發揮微藻粉末作用,10 克微藻粉末就足以準備 50 人份的義大利燉飯。

    淡藍色螢光

    León 最令人驚奇的研究成果,是讓浮游生物的淡藍色螢光轉換到餐盤中。他研究了幾種類型的浮游生物,最後透過一種微小且安全的發光物種與脫水的螃蟹粒混合,當水注入,就能達到他所期待的「超現實效果」。
    全文轉載自 Nom Magazine,原文標題:米其林主廚研發「未來的醬油」,微藻粉末 Plankton 到底是什麼好物?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嗎?社企流希望帶給你更好的內容,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馬上支持

    閱讀文章
  • 美國沙拉品牌 Sweetgreen 以名廚效應和嶄新菜單,賣出大西洋海洋牧場一半以上的「環保海帶」

    美國沙拉品牌 Sweetgreen 以名廚效應和嶄新菜單,賣出大西洋海洋牧場一半以上的「環保海帶」


    Nom Magazine/文:Cindy Lo
    美國沙拉連鎖品牌,同時也是快速慢食代表之一的 Sweetgreen,推出期間限定新菜單「日本地瓜 + 醃海帶沙拉」。這次不單只是藉由新口味吸引消費者上門,業者還特定尋找在地食材,以環保為出發點,再透過名廚 David Chang 坐鎮指導,目標一加一會有大於二的行銷效力。

    Sweetgreen + 名廚 Dan Barber

    其實這並不是 Sweetgreen 第一次與名廚共事。為了尋求新的期間限定菜單靈感,背後還得搭配個有趣的故事背景,2018 年,Sweetgreen 與紐約名廚 Dan Barber 成立的種子公司 Row 7 Seed Company 合作,推出 Koginut squash(暫議:羅賓南瓜)沙拉及冬南瓜薯條。

    Sweetgreen + 環保海帶

    差不多同時期開始,氣候變遷相關議題成為全球討論焦點,Sweetgreen 聯合創辦人 Nicolas Jammet 進一步發現公司大部份的客群也同樣關心大環境變化,成為著手找尋下一個主打食材的契機,而不斷浮出檯面的想法就是海帶。Jammet 希望能讓海帶成為市場新寵,他說:「得讓這個食材再酷一些」,停頓一會兒接著說道,「應該說要比以前更酷更吸引人」。對此,Sweetgreen 選上緬因州大西洋海洋農場(Atlantic Sea Farms)提供的在地海帶,此舉主因或許著重其背後的故事,當然也有利行銷。
    首先是對環境友善,特別是在緬因灣一帶,當地面臨水溫上升的問題,而且速度大於全球其它海洋。大西洋海洋農場首席執行長 Briana Warner 表示,去年漁獲量銳減 40%,水溫上升已對當地捕龍蝦為生的漁民生計造成重大影響。
    對此, 大西洋海洋農場和這些漁民合作,以收入多樣化為解決之道,使用同樣的船隻、大致上相同的機器,在龍蝦季以外的時間幫忙養殖及採收海帶,也避免季節期間的過度補撈。大西洋海洋農場更進一步免費提供海帶苗、研討對環境更友善的作法、同意全數購入採收海帶、開發海帶市場。
    Warner 另外補充:「海帶生長還可以隔離被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可望扭轉水質酸化現象及低 pH 值對海洋生物的影響」。目前 Sweetgreen 約購入大西洋海洋農場一半以上的自產海帶。

    Sweetgreen + 環保海帶 + 名廚 David Chang

    光是環境有善的食材,消費者不見得買單,好吃與否更是關鍵。這點 Sweetgreen 也有考量,借助名廚 David Chang 的光環,連同 Chang 的餐飲名店 Momofuku 廚房團隊研發沙拉口味。
    照燒是最開始的設定,但沒得到 Chang 的認可,認為這個組合「太過於亞洲」,反而會限制海帶的可能性。除此之外,還得考量新菜單能否妥善利用各連鎖店面現有的食材、製作難易度等因素,前前後後經過好幾個月的時間才推出期間限定新菜單「日本地瓜 + 醃海帶沙拉」。Chang 半開玩笑的說:「Sweetgreen 這才看到我們面對多種想法,工作效率還真的有夠慢。」

    Sweetgreen 主要目的

    配合期間限定新菜單,Sweetgreen 下重本拍攝好幾版影片,以幽默的方式呈現 Chang 及人偶間的互動,傳達餐點的美味及其永續背景。但說穿了,在地海帶並不是個會特別吸引人的食材,而且是在美國,這個對海帶不見得非常熟悉的市場。
    Chang 在幾年前也曾自家餐廳試著推出以海帶為主的料理,但客人反應普通,Chang 認為急不得,即便好吃,有時候還是得經過一些適應的階段。Jammet 倒不是很擔心,他說:「這不一定會成功,客人不見得像我們一樣對這些海帶如此感興趣,不過如果我們提供了一個好故事,而且這沙拉嚐起來真的很好吃的話,我想最終還是能獲得迴響。」
    也有越來越多消費者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做到「永續」,根據紐約大學的研究顯示,2013 至 2018 年間,高達一半的包裝消費品成長來自以永續為主要概念的產品。雖然海帶不一定具有高吸引力,但導入在地永續理念是個好方法,還能引起話題,另外為了吸引所謂的 「foodies」老饕客群,Sweetgreen 借力曝光率極高的名廚,或許能招來想試試名廚料理的潛在客群,畢竟以更親民的價格就能嘗到電視上常見的手藝滋味,這是種名人加乘實力的效應。
    乍看之下,Sweetgreen 費了好大的功夫在宣傳新沙拉,短期或許可望提升銷售額,但別忘了長遠打算,背後更大的助力是增加公司知名度,同時運用永續,加深消費者好感度,鋪下 Sweetgreen 日後發展更順暢的道路。
    全文轉載自 Nom Magazine,原文標題:美國沙拉連鎖品牌 Sweetgreen 行銷新策略,環保動機與名人效應雙管齊下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嗎?社企流希望帶給你更好的內容,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馬上支持

    閱讀文章
  • 好難向肉食主義說掰掰?「低碳飲食」除了在地消費,你也可以試試改菜單、無肉日這些方案

    好難向肉食主義說掰掰?「低碳飲食」除了在地消費,你也可以試試改菜單、無肉日這些方案

    Nom Magazine/文:Cindy Lo
    全球暖化、溫室效應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詞,特別是隨著各地氣候現象驟變,人們更加關注減少碳足跡、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等議題。「在地飲食」就是其一,提倡消費者盡量選擇當地自產食材,藉此減少食物在運送過程中衍生的溫室氣體。但可曾細想過,食物相關溫室氣體,不單單僅止於產地到消費者口中這麼簡單。

    計算食物溫室氣體排放量

    前提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於能源開發,像是電力、熱能,另外還有工業運輸等,網路資料平台 Our World in Data 數據顯示佔比高達 76%。關於食物溫室氣體排放量,將生產方式、後製作業、分裝運輸也納入考量,雖擴及範圍不比前者,但也有其絕對影響力。
    根據 2018 發表於美國科學促進會網路平台 Science 的統合分析,嘗試量化食物相關溫室氣體排放的 4 個關鍵要素:
    畜牧業和漁業──佔食物溫室氣體排放量 31%
    畜牧業包括為了食用而飼養的肉類、奶製品、蛋、海鮮。僅與農場的「生產」排放有關,糞便管理、牧場管理、漁船燃料消耗也列入此項目中。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反芻動物,大部分為牛隻,由於特殊腸內發酵(enteric fermentation)消化作用,飼養過程中會產生甲烷。牛隻糞便則會釋放氮氧化物(nitrous oxide),對於全球甲烷與氮氧化物排放有相當量的佔比。
    農作物生產──佔食物溫室氣體排放量 27%
    指的是所有農業生產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其中 21% 來自於供人類食用的農作物,6% 為動物飼料作物。包括肥料所排放出的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種植稻米所產生的甲烷排放、農耕機械產生的二氧化碳等。
    土地利用──佔食物溫室氣體排放量 24%
    以畜牧為目的的土地利用溫室氣體排放量佔了 16%,是以供人類直接食用農作物為目的的土地利用 8% 的兩倍之多。森林開發、草原燃燒更進一步加速二氧化碳排放量。
    供應鏈──佔食物溫室氣體排放量 18%
    包括食品加工,指從農場到最終完成品的過程、運輸、包裝、零售等。許多人認為「吃在地」是降低碳足跡的關鍵,但其實運輸排放量只佔食物相關溫室氣體總排放量 6%。要注意的是,相當消耗能源的空運食品為例外。

    牛肉高居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一名

    擷取 2018 年全球糧食系統的統合分析數據,囊括 119 個國家、多達 3 萬 8 千個商業農場的數據去分析 29 種不同的食品,動物性食品高居溫室氣體排放量首位,特別是牛肉。一公斤的牛肉,相對代價是高達 60 公斤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對照之下,一公斤的豌豆僅產生一公斤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總括而論,以動物為基底而生產的糧食對應較高的碳足跡,反之植物基底的糧食產生的碳足跡較少。牛肉為首,其次每公斤的羊肉或是起司會產生至少 20 公斤相當於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CO2-equivalents),家禽或是豬肉產生的溫室氣體較少,每公斤產生約 6 至 7 公斤相當於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但仍高於絕大部份的植物類食品。
    值得注意的一點,數據同時顯示出這些食物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源自運輸的佔比相對少,大部份都低於 10%,而且碳足跡排放量最高的前幾名食物中,所佔比率更是大幅降低,像是牛肉項目,因運輸而產生的溫室氣體僅 0.5%。那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從何而來?「總合評估,土地利用及耕作過程為最大宗,佔大多數食品碳足跡的 80% 以上」,Our World in Data 研究員 Hannah Ritchie 說道。

    吃什麼比吃哪裡更重要

    因此就大多數的食物而言,吃什麼比吃哪裡更能有效降低碳足跡。報告結果也指出蔬食對於環境的好處。不至於需要做到完全純素飲食,早在 2008 年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的研究顯示,一個星期中只要有一天不吃牛肉及乳製品,所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遠大於完完全全只購買在地生產的食物。
    不妨考慮變換菜單,從牛肉改成雞、鴨、豬肉等,甚至近幾年興起的純素肉品也是另一個選項。
    盡量避免空運食品,即便是蔬食,空運所產生的運輸相關溫室氣體排放量頗為可觀。有些極為容易腐壞的食材,像是生鮮、莓果類,可以多一個動作,查看來源產地再決定是否購買,做個聰明的消費者,吃對東西也能為地球盡一心力。
    全文轉載自 Nom Magazine,原文標題:減少碳足跡,吃什麼比吃哪裡還重要

    想要讓家鄉變得更好,卻不知道從何開始嗎?來看《社區自造家:第一次做社區營造就上手》專題,以移居者、返鄉者及師生團隊 3 種角色切入,帶你一探社造心法,齊心創造永續共好的生活環境! >>>看專題
    閱讀文章
  • 美國如何共饗「剩」宴?餐廳、慈善團體、政府部門聯手對抗食物浪費

    美國如何共饗「剩」宴?餐廳、慈善團體、政府部門聯手對抗食物浪費


    Nom Magazine/文:Catherine Xin Xin Yu
    對不少餐廳來說,客流量和顧客的食量往往難以預知,即使備餐時精打細算,還是難免會剩下食材。若能將賣不完的食物捐給有需要的人士,可謂一舉兩得。
    據飲食資訊平台 The Counter 報導,在美國,高達 1/9 的人每日三餐難以溫飽,在遊民問題嚴重的大城市尤甚。然而,據減少食物浪費聯盟(Food Waste Reduction Alliance)2016 年一份報告指出,美國餐廳僅捐出 2% 的剩食,另一小部分用來製作員工餐,其餘 94% 全當作垃圾丟棄。剩食進入掩埋場後會產生甲烷,加劇全球暖化,之前用於生產食材的資源也等同白費。
    幸好,新一代的社運人士和創業者已在著手改善問題,教育餐廳如何捐贈剩食,幫助慈善機構運用回收食材,並使用新科技連結剩食供需。創業者 Alyson Schill 指出,「你不能隨便找個慈善團體就把剩食捐出去,而是要選一個想要這些食材的機構。」因此,她將於今年初在洛杉磯、阿拉米達(Alameda)和聖地牙哥(San Diego)等加州城市推出一款名為 ReFeed 的 App,讓餐廳列出想捐出的剩食,再由慈善機構篩選想要的食材。
    同樣,自 2018 年 10 月以來,配送平台 Postmates 就透過 App 在全美 162 個城市推出 FoodFight! 新功能,參與計畫的餐廳只要想捐贈食材,Postmates 就會在 20 分鐘內上門提取,然後送去附近的慈善機構。
    而在紐約,廚師 Matt Jozwiak 於 2017 年創辦了非營利剩食處理機構 Rethink Food NYC(意為「重思食物」,以下簡稱 Rethink)。其運作方式類似外燴廚房,雇員和志願者在一間大型共享備餐廚房中將獲贈食材分類、整理、烹製成熟食,再根據需求轉送給慈善機構。
    在過去兩年半,Rethink 已搶救逾 24 萬磅剩食,其中一萬餘磅來自紐約米其林三星餐廳 Eleven Madison Park。主廚 Brian Lockwood 表示,餐廳總會準備大量馬鈴薯絲,用澄清奶油和佐料調好味道備用,用不完的部分就捐給 Rethink,變成湯或沙拉等慈善餐食。
    為了說服餐飲業者捐出剩食,Matt 還一一消除了他們的顧慮。「第一,他們說捐剩食不合法,於是我們找了律師來證明不是這樣的。」事實上,美國聯邦和各州法律中的「善良的撒瑪利亞人法」(Good Samaritan Laws)會保護無償捐贈剩食的企業,即使食材品質出現問題,亦可免除法律責任。
    另一項顧慮是處理食材帶來的費用。Matt 根據自己的廚房經驗得知,與其換種方法運用剩餘食材,譬如做成濃湯或漬物之類,還不如直接丟掉更省精力和成本。因此他與會計師合作,向餐廳證明捐贈剩食其實很划算。再來,Rethink 還包辦回收剩食的後勤工作,包含提供餐盒和儲存架、每日派出冷藏貨車運輸食材、聘請專家確保整套流程符合食安標準等。
    此外,由於連鎖餐廳經手的食材和資源較多,因此有些品牌設立了自家的剩食處理系統。英國快速休閒餐廳 Pret A Manger 在全球擁有超過 450 間分店,其中英國門市從 1986 年起就捐出所有賣不完的冷凍三明治、沙拉、捲餅和法式麵包,美國門市也從 2000 年開始效仿。
    同樣,擁有 30 多間分店的美國快速休閒餐廳 Dig 也與在地剩食回收機構合作,送出烤甜薯、肉丸、米飯和法羅小麥(farro)等食品,僅在 2019 年就捐了 17 萬磅食物,並承擔起回收和追蹤食材所需的費用。
    Dig 的環境衛生負責人 Elizabeth Meltz 指出,「有些人覺得捐贈剩食既然是善舉,那食物回收服務就應該免費。其實我們應該將食物回收機構當作企業來看待。連填埋垃圾都要付費,為什麼就不願意花錢將食材捐給有需要的人?」
    在自發回收剩食的基礎上,再結合法律框架和政府資助,成效也許更顯著。譬如,美國加州第 1383 號法令(State Bill 1383)設定環保新目標,欲在 2020 年將有機垃圾填埋量減半,並於 2025 年之前將剩食回收率上調至 20% 以上。洛杉磯的 RecycLA 回收計劃要求商業垃圾處理及回收公司與食物回收機構合作,藉此防止可食用剩食進入填埋場,並每年向這些機構提供資助。
    負責監管該計畫的洛杉磯環境與衛生部門(LA Sanitation & Environment)指出,從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1 月,相關機構獲得了 100 萬美元的資金,成功救回 1100 萬噸食材。
    全文轉載自 Nom Magazine,原文標題:共饗「剩」宴:美國餐廳、慈善團體和政府部門如何聯手對抗食物浪費?
    邀請你成為電力小兵,讓社企流網站發電量更高、續航力更久! →了解更多

    閱讀文章
  • 包裝越環保、顧客越忠誠!歐美研究:餐廳與消費者漸形成「永續規範」

    包裝越環保、顧客越忠誠!歐美研究:餐廳與消費者漸形成「永續規範」

    文:Ina Yang
    現代的飲食消費者比起過往更在乎各類議題,他們不只注重食物的品質,也很在乎餐廳是否和自己的理念相同,而其中環境永續就是消費者們十分重視的全球性議題。受到永續發展概念的影響,消費者們願意付出行動支持該理念。
    愛爾蘭網路顧問策略公司 Accenture 的調查指出:超過 7 成的受訪民眾願意花更多錢購買更「環保」的產品,不論這些產品是由回收物製成,或是可回收再使用,都是消費者的首選。
    因此,在餐廳選擇上,顧客也傾向光顧實踐環保永續概念的店家,而且這樣的喜好選擇在不知不覺間演變成餐廳與顧客之間的規範。
    「餐廳是否環境友善?」在消費者和業者間的雙向規範之下變得更加重要,美國綠色商業公司 GreenBiz 的研究顯示出多數品牌選擇以實踐「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方式來達到更環保的目標。
    循環經濟是一種再生系統,將傳統製造業轉變為盡可能重複利用自然資源的生產模式,同時試著解決源頭最核心的問題——浪費、環境破壞等,盡力減少對地球的影響。
    北美的永續製造及綠色商業公司 Sustana Fiber 致力於生產 FSC(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永續林業)認證的食品包裝產品,其北美業務副總 Jay Hunsberger 表示:「眾所周知效率最高的公司幾乎不製造任何浪費,然而更重要的是當企業在自己的供應鏈中實踐環境永續時,就可以向消費者推廣這個理念。」
    若消費者對環境議題有更多體悟,但商家提供的產品還只停留在「可回收的」階段將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只有當產品能夠回收再循環並轉化為市場上販售的新產品,且此產品使用過後又可以再次回收時,才能真正實現「循環經濟」所追求的效能。
    Sustana Fiber 致力於幫助餐廳實踐環境永續生產,並集結企業們共同建立可持續性的供應鏈以支持該理念,此舉可以創造出一個永續的物質能量循環,以達到循環經濟的精髓。Sustana Fiber 也注意到消費者希望餐廳對永續發展的努力是顯而易見的,且消費者也希望能有參與感,也就是說餐廳除了投資節能的綠色設備外,更要肩負起指導顧客如何回收的責任。
    環保組織 Two Sides 的研究表示紙張是世界上回收率最高的產品之一,而說到紙製的食品包裝,許多人自然會聯想到日常使用的一次性紙咖啡杯。然而根據英國 BBC 的報導,高於 99% 的紙杯並未被使用者回收,且紙咖啡杯的內膜通常有一層塑膠膜,用以防燙和防紙杯破碎,這層塗料導致紙杯無法按照一般紙類的回收方式,必須使用化學方法處理,因此嚴格來說紙杯並非 100% 環保且易於回收。
    不過,英國的環保紙杯公司 Frugalpac 研發出以再生紙製成的外帶紙杯,其塑料塗層輕薄且容易撕除,回收人員只需手工撕除薄膜後,紙杯就可依一般紙類回收程序處理,過程中不需耗費任何化學原料和能源。Frugalpac 紙杯研發成功後,英國媒體 The Guardian 報導星巴克是第一個試用其紙杯的連鎖咖啡店。永續性包裝是品牌最能向顧客展示自己對環保承諾的方法,透過提供再生紙產品包裝給顧客,且簡化回收步驟,便能證明餐飲業者對環保不遺餘力。
    不止紙杯要升級,根據 BBC 的報導,目前麥當勞 50% 的顧客食品包裝(包含吸管、漢堡包裝紙、紙盒及飲料杯等)均由再生、回收或認證來源的材料所製成,且麥當勞希望於 2025 年顧客食品包裝 100% 符合循環經濟,並優先選用 FSC 認證的原料。
    除此之外,麥當勞也和環境保護基金會(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EDF)合作以減少固體廢棄物,加速包裝創新。對麥當勞而言,品牌可以利用自身的規模做出改變並影響世界;而對消費者而言,當他們購買麥當勞的產品時,便知道自己也成為包裝永續性的其中一環。
    消費者和餐廳藉由永續包裝互相激勵,前者欣賞後者的環保承諾;而後者則激勵前者繼續回收相關產品,甚至鼓勵顧客在餐廳外回收更多可回收垃圾。
    當企業採用這種強而有力的環保策略時,消費者和媒體也不會吝嗇與他人分享這些環保事蹟,例如當 Sustana Fiber 與美國丹佛簽署了回收咖啡杯的協議時,當地的新聞媒體 The Denver Post 便報導了此事,呼籲民眾積極做好回收工作,並配合當地回收政策。
    餐廳應該了解自己所做的改變能帶來多大的影響,且一旦業者向顧客宣傳自己的環保理念,顧客將願意支持並投身其中,因為這些改變能帶來更好的世界。
    參考資料
    全文轉載自 NOM Magazine,原文標題:永續性食物包裝將影響顧客忠誠度

    社企流七週年論壇「社企十年:下一個十年,社會企業會消失嗎?」 早鳥隨票附贈社企流限量周邊,優惠倒數中! >>> 馬上搶票
    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