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28 人才觀點

School 28 人才觀點

此專欄收錄 School 28 的社會創新人才觀點及相關動態,將不定期更新二把手學校的最新消息。
作為台灣首個培育社會使命型人才(Impact Talent)的組織,School 28 的願景是讓社會創新成為人才的公平選項,組織簡稱 28S 同「二把手」諧音,巧妙呼應其使命:為社會創新領域——包含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影響力企業與企業的 ESG 部門——培育更多能有效協助組織創辦人(一把手),共同擴大社會影響力的事業發展與經營管理人才(二把手),透過為期 6 個月的在職人才培育計畫,培育、啟發青年人才兼具深度與廣度地認識社會創新領域、發展影響力職涯(Impact Career)。

專欄文章

28篇)
  • 永續浪潮勢不可擋!資深前輩:現在就是踏入社會創新領域的好時機

    永續浪潮勢不可擋!資深前輩:現在就是踏入社會創新領域的好時機

    社企流/文:李沂霖
    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也能回應永續?擔任投資顧問,也能對社會、環境產生正向影響。永續職涯的多樣性,或許比你我想的多更多!
    台灣首間社會創新人才發展學校 School 28,舉辦「Open!打開你的職涯多樣性」系列講座,在「社會創新任意門──社企組織對談:如何規劃理想永續職涯 」場次中,由肯園國際總經理王文欣擔任主持人、邀請到活水影響力投資總經理、School 28 共同發起人暨副校長陳一強,以及 KPMG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協理侯家楷,分享社會創新領域的趨勢與觀察。

    全球浪潮來襲,實踐永續已從關鍵少數逐漸邁向主流

    「現在這個時間點,是很好踏到社會創新領域的起點。」 KPMG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協理侯家楷直指,過去,主流企業多在談如何能不製造問題,而現在,不只社會企業,在主流的商界世界也都在談「商業如何能不製造問題、還要能解決問題。」
    談及社會企業,多聚焦於其「以商業力量解決社會問題」的核心,在抽象精神上,是介於主流商業公司與傳統非營利組織間的一種混合型組織。(同場加映:什麼是社會企業?3 分鐘看新手必讀,一次搞懂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
    如今,在氣候變遷加劇、全球永續意識抬頭、企業越來越重視 ESG 的背景下,「以商業力量解決社會問題」的討論層面,已逐漸擴及至狹義的社會企業之外,成為當今企業皆需面對的課題。為回應永續發展趨勢,市場對於解決問題的產品或服務、以及人才的需求都將隨之提升。
    活水影響力投資總經理、School 28 共同發起人暨副校長陳一強同樣觀察到:「今日的社會創新,就是明日企業的日常。」過去尚須建立大眾對於社會企業的認知,而今永續則躍升為全球共通的語言,大眾對於有益社會及環境的企業之認知度與支持度都隨之提升,資本市場正在改變。(同場加映:對社會、經濟都有益,社會創新創業的此刻與未來——專訪活水影響力投資總經理陳一強
    隨著市場越來越成熟,與永續相關的工作範疇越來越多元。根據 LinkedIn 報告指出,為了滿足且實現國際氣候目標的需求,相關工作在各行業與國家中快速增加。聚焦台灣,在知名求職網站 104 上也不乏能看見淨零、碳中和、ESG 永續顧問、企業永續發展專員等關鍵字。

    看見多元職涯風景!在商業領域實踐社會影響力

    在多元的社會創新領域光譜上,相較非營利組織端更偏向商業的企業領域,會看見什麼樣的職涯風景?
    侯家楷提及,作為永續創新顧問,不僅要以ESG(環境、社會、治理)精神協助客戶避免成為環境、社會問題的製造者,更要協助客戶辨識環境、社會變遷下帶來的永續風險;同時,在產品、服務及商業設計的過程中更要讓一切可以對社會與環境帶來正向影響力。因此,永續創新顧問的角色,除了要了解國際永續相關趨勢、準則與法規之外,更要能站在多元利害關係人的角度、環境社會變遷的方向上,協助客戶擬定永續創新的經營策略。
    問及從社會工作背景轉戰與企業併肩作戰永續顧問的酸甜苦辣時,侯家楷分享了曾經受旁人質疑社會企業概念是否就是種漂綠的品牌操作,他則認爲,當環境、社會不永續的挑戰持續加劇,我們僅以舊思維將商業視為地球公敵的話,其實沒辦法引入更多人投入永續發展的行動。所以他認為這就是一個溝通還有鏈結合作夥伴的過程,商業就是一種手段,它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它必須投入更多問題的解決。最後,侯家楷也向想要投入永續創新顧問領域的朋友們強調「做永續看似是很熱血的工作,但實際上被潑冷水的時間會比熱血的時間長,必須聚焦在你所在意的成果,準備好一個不容易被擊垮的心理準備,絕對是一大門檻!
    而陳一強則分享,自己在社會企業初落地時接觸到社會創新領域,彼時,他任職管理顧問約 15 年時間,迎來人生第一個中年危機,促使自己去思考如何運用累積的專業對社會帶來影響力。在決心探索之際接觸到將社會企業一詞引入台灣的「若水國際」,自此展開了他的影響力職涯,在 2014 年成為活水影響力投資共同創辦人。
    從純然的商業領域,到接觸社會企業、成為社會創新生態圈的一員,一路走來,陳一強認為,最重要的是給自己一個大命題、然後去解題。對陳一強而言,在 40 歲面臨中年危機時,給自己的大命題便是「如何應用專業解決社會問題」,因此他進到社會創新的領域,幫助社會企業成長茁壯、進而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

    勇於探索,就從參與 School 28 開始!

    陳一強勉勵求職者,懷抱創業家的精神,用開創、解題的心,「給自己一個探索的機會吧!」侯家楷亦鼓勵眾人認識永續、實踐永續,「每個人都可以帶著永續的精神,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展。」
    現在,第四屆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培育專班已開放申請,或能作為你認識永續、探索社會創新領域的契機。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自 2020 年成立,作為台灣首個培育社會使命型人才(Impact Talent)的計畫,致力孵育更多能有效協助組織創辦人(一把手)、共同擴大社會影響力的事業發展與經營管理人才(二把手)。參與 School 28,你將能獲得以下 6 大資源:
    • 培力課程|翻新思維與鍛練技能,敲開社會創新領域的入門磚
    • 實務學習|活用所學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窺探真實工作場域
    • 職涯導師|職涯導師深度陪伴諮詢,協助釐清與助力職涯發展
    • 轉職媒合|提供經營管理職位與彈性洽談空間,計畫期間協助媒合
    • 職涯發展|提供諮詢、社會創新人才獎學金與多元發展路徑的機會
    • 社群連結|結業後提供終生保固校友服務,持續舉辦共學與交流活動
    想了解更多資訊請見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網站。誠摯邀請對永續發展、社會創新領域抱有熱忱、有意發展影響力職涯的青壯世代申請計畫,共同打開職涯多元可能性!
    閱讀文章
  • 開箱品牌行銷的影響力職涯——不只銷售產品服務,更是創造社會價值

    開箱品牌行銷的影響力職涯——不只銷售產品服務,更是創造社會價值

    社企流/文:Yuanling
    大家或許對品牌行銷這項職位不陌生,但當品牌行銷踏入社會創新領域會是什麼樣貌?與在其他企業中工作相比又會有什麼不同之處?
    台灣首間社會創新人才發展學校 School 28 舉辦「Open!打開你的職涯多樣性」系列講座,邀請到若水國際影響力發展經理潘昱豪,以及 One-Forty 品牌行銷經理梁藝瀠,分享自身的職涯歷程、以及作為品牌行銷工作者在社會創新領域中的觀察與建議。

    品牌行銷對社創的力量:看見感動、打造共容社會

    過去 10 年以品牌行銷身份任職於科技公司、基金會等多家組織的潘昱豪,從事企業端的議題倡議,最後於 2020 年進入若水國際,負責弱勢就業議題的影響力推動。「若水是一間具有高度使命感的企業,在影響力發展部門中,我們希望能複製若水多元就業的模式到更多企業當中,因此不僅會從產業端,也會與媒體、其他社會創新組織一起去倡議這份願景。」
    為何從商業領域轉戰社會創新領域?起因於疫情期間,潘昱豪在家中沈澱自我,思考「行銷令我最有感的是什麼?」回顧過往經驗,他發現在參與行銷專案後,最令他難忘的,是這些專案能對社會、對他人帶來的生命改變:「我曾經嘗試幫一家速食品牌做社會影響力活動,有關兒童疾病議題,專案過程中,當下看到人們的笑容很觸動我,這促使我轉換職涯跑道、投入社創工作。」
    梁藝瀠則分享,她的就業歷程一直都在社會議題中耕耘,職涯橫跨 5% Design Action、創辦 Vidamore 等經歷。商學院出身的她,因為大學期間加入台大不一樣思考設計社,很早就決定以設計思考來解決社會議題。
    在英國攻讀社創相關學位期間,梁藝瀠接觸了倫敦蓬勃的社創環境,「我當時感覺到,多元族群是可以在城市中並存共容的,看見這樣的氛圍,讓我很希望在台灣也可以實踐。」這開啟了她加入移工議題組織 One-Forty 的契機,期許能透過組織推動,將台灣打造成一個更多元、共容的社會。

    從溝通「為什麼」著手,讓他人明白你存在的原因

    究竟品牌行銷的角色,放到社會創新領域中會是什麼模樣?潘昱豪要大家回想,上一次觸動自己,甚至讓自己付諸行動的文字、圖片是什麼?「現代社會的資訊量很大,溝通的難度大幅增加,而在社創領域中,我們談論的時常是抽象的概念、一種價值觀,要傳播這件事就又更有挑戰一些。」
    他以「目的性行銷」的趨勢為例,強調世界大企業都已逐漸從銷售產品,轉向觸動消費者、創造感性連結上,這與社會創新議題的行銷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謂目的性行銷,其實就是你『為什麼做』。」
    「比如在若水,相較許多數字導向的行銷策略,我們更著重在去溝通我們的願景是什麼。而我們的目的,就是打破身心體況的限制,打造一個人人都能參與、可以永續經營的組織型態。」他強調,從目的出發的溝通,比起產品效益、具體成績,品牌本身「相信什麼」更能觸動人,也更能擴大影響力。
    梁藝瀠則從品牌的本質出發,她指出,品牌就像部落,每一個部落都有不同的語言、有自己的圖騰和舞台,這些都是區隔出他者與自我的方式。「做品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讓不屬於你部落的人,可以看見你們的存在、相信你們的價值,明白你們存在的目的。」
    梁藝瀠也強調,許多組織雖然致力打造外部品牌,卻容易忽略內部品牌的重要:「不只外部品牌,我們也必須要讓部落裡的成員看見我們存在的理由,讓我們自己的團隊相信,這個品牌存在是有意義的。」在 One-Forty,品牌行銷就是透過內容行銷、品牌設計等兩個管道,打造組織在社會議題領域的聲量。

    在社創領域做品牌行銷,關鍵在論述、深度研究的能力

    許多人可能好奇,在一般企業中做品牌行銷,與社創領域的差異在哪裡?梁藝瀠表示,不管是社會創新、還是在一般的其他企業,對她而言,品牌行銷都沒有太大差別,都需要對組織深層理解,並思考用哪些內容、用什麼方式去跟對的人溝通。
    「但通常而言,社創領域裡的品牌行銷,多在傳達一個更無形的理念,因此更需要對議題本身的深度認識。」她強調,在社創組織中做品牌,論述議題的能力非常重要,「你能不能把議題充分地論述清晰、精準傳遞給更多人知道?是在社創領域中很重要的品牌行銷能力。」
    潘昱豪則回顧自己加入 School 28 的過程表示,接觸社創領域的思維方式,有助於深度理解社會議題。他回憶,自己當初加入 School 28,是希望看看其他組織如何行銷社會議題,實際進入學校後,卻意外收穫深度的問題解決和策略能力。「因為我是一個行銷背景的人,但在學校裡面,遇到了李吉仁校長等人,他們總是從問題解決出發去做思考策略。」
    潘昱豪發現,這些能力在推動社會議題時,提供了完善的幫助,讓他從較淺層的思考,更能從社會結構、文化張力等深度層面,重新思考一個議題、了解一個社會議題推動過程的層層環節,並針對想要解決的社會議題,設計出更精準的行銷策略。「此外,在 School 28 中親身參與一個議題,比起從外面觀察,對於議題本身的理解更有重大的影響。」

    了解自己、找到核心價值,耐心看見議題的改變

    針對有志以品牌行銷能力投入社創領域的人,潘昱豪建議,可以先從自己的天賦、以及自己有興趣的議題開始,找到議題與議題之間的交集,並且多去投入嘗試。
    他同時也提醒,若從事社會創新的品牌行銷,對於影響力的發生必須更有耐心。因為在一般企業中,很多成績會立即見效,但在社創領域則需要更多等待:「你對自己要更有耐心,去看待你所研究的議題發生改變。如果我們願意多點耐心,就會比較平靜、可以看到很不一樣的風景。」
    梁藝瀠則說,許多社創領域的議題,目前都仍在初期、探索的階段:「很多社會議題都仍在不斷改變著,所以我建議只要是有興趣的議題,就去投入,且在保持對議題敏銳度的同時,不要忘記持續精進專業,因為傳遞無形理念,你更需要紮實的能力。」
    她最後也提醒,投入影響力職涯,必須要持續思考自己與議題的關係:「因為做社會議題,有時是很消耗的,會面臨很多外界的質疑、還有自己的聲音,所以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核心思想,必須要時時知道為什麼你留在這裡,才能往你想要的方向前進。」

    加入 School 28!用你的專業在社會創新領域發光

    第四屆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培育專班現正招募中,參與 School 28,你將能獲得以下 6 大資源:
    • 培力課程|翻新思維與鍛練技能,敲開社會創新領域的入門磚
    • 實務學習|活用所學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窺探真實工作場域
    • 職涯導師|職涯導師深度陪伴諮詢,協助釐清與助力職涯發展
    • 轉職媒合|提供經營管理職位與彈性洽談空間,計畫期間協助媒合
    • 職涯發展|提供諮詢、社會創新人才獎學金與多元發展路徑的機會
    • 社群連結|結業後提供終生保固校友服務,持續舉辦共學與交流活動
    想了解更多資訊請見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網站。誠摯邀請對永續發展、社會創新領域抱有熱忱、有意發展影響力職涯的青壯世代申請計畫,共同打開職涯多元可能性!
    閱讀文章
  • NPO 前輩來解答!進入非營利組織工作是一個職涯好選擇嗎?

    NPO 前輩來解答!進入非營利組織工作是一個職涯好選擇嗎?

    社企流/文:李沂霖
    原本在企業工作,適合加入非營利組織嗎?我很關心社會議題,但進入社會創新領域工作,會是一個好選擇嗎?
    在由台灣首間社會創新人才發展學校 School 28 所舉辦的「Open!打開你的職涯多樣性」首場講座「社會創新任意門──NPO 組織對談:如何展開跨域職涯旅程 」中,邀請到 3 位非營利組織的資深工作者,來為在職涯路上迷惘的青年解答疑惑、打開多元職涯想像。

    「如果沒有明天,我會想做哪份工作?」

    曾於知名外商公司 IBM 擔任數位科技轉型顧問、現於 Teach For Taiwan 為台灣而教擔任永續長的杜瀛,便是大眾眼中典型的「跨域」工作者,是什麼原因從企業轉為投入非營利組織?杜瀛笑說:「這是大家很喜歡的一段故事,但我希望,有一天大家都不想聽這個故事了,因為當社會都覺得這個故事一點都不稀奇的時候,我覺得就沒有所謂的『跨域』的問題。」
    杜瀛提及,無論是自己的經歷、還是數年來在 TFT 洽談過的數名求職者經驗,對於跨領域、投入非營利組織的擔心都是真實存在的,「然而,我認為更需要擔心的,不是未知的未來,而是現在的你是否喜歡當下的自己,究竟什麼是你最想做的事情?」投入到 TFT 工作,並非犧牲、勇敢的抉擇,對杜瀛而言,是自我靈魂拷問後所做的決定「如果沒有明天,我會想做哪份工作?」沒有標準答案,得憑藉著對自我的認識、追隨本心來做出選擇。

    在非營利組織工作,有什麼職涯發展空間?

    在求職的路上,除了持續地自我探索找到興趣所在,職涯發展的空間也常是眾人的職涯考量。若加入非營利組織,能帶來哪些職涯發展的可能性?
    所謂職涯發展,是指一個人在工作生涯中所追求的成長和進步,通常會透過制定目標、學習新技能和積極尋找機會來實現。

    磨練更全面的技能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平台營運總監蕭仲廷分享,在均一任職約 8 年的時間,最有感的便是在組織裡有很多機會,「每個人可以更全能地發展,有機會去承擔更大的責任。」以自身經驗為例,他在 2016 年以菜鳥工程師的身份加入均一,約一年左右就在自己的期待下,接下負責一項產品服務 side project 的任務,「坦白說,這項任務有很多東西不在我原有的工作範圍、也不是我會的,但因為是自己認同這項產品可以發揮價值、也期待自己去完成,因此當時也做了許多事情,包括找使用者訪談、自己畫設計稿、去找教師社群談合作等。」
    「面對許多以前沒有做過的任務、甚至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當下也會感到很害怕、很困難,但我覺得很享受,因為這段經歷,我學到非常非常多。」蕭仲廷真切地說,「當然還是要像杜瀛所說,對於手上在做的事情,自己是否喜歡、願意投入是最重要的。」
    在社會創新組織,可能常會面臨想做的事情很多、但資源有限的情境,要兼顧組織營運、也要達到社會影響力,就如 School 28 校長李吉仁所言「社會創新組織是天然的修煉場」,身處其中要面臨的任務絕不輕鬆,但也因此能長出更獨立、強健的能力,「在社會創新領域,修煉場很多,但換個角度想,遊樂場也很多。」對蕭仲廷而言,做以前沒做過的任務、面對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得以回應自身成長、發展的期待,「很好玩,也很踏實!」

    跳脫直線升職思考

    而提及職涯發展,多數人可能會將職涯上的升遷作為目標。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資深副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蕭雅雯則提出不一樣的觀點:「提及職涯發展,我們常常會想到的是一個直線的路徑,比如,若現在是組員、接下來是不是會變組長、接著變成主任等等。然而真的只能依循這個框架嗎?」
    蕭雅雯坦言,現階段台灣多數的社會創新組織,因規模不大,多數較為扁平、在組織架構上沒有非常多的層次,但並非如此就代表職涯發展空間受限,跳脫直線發展路徑,可以思考的則是廣度發展的空間,蕭雅雯以社工舉例,社工的職位代表著擁有助人的專業技能,他的職涯發展空間並非只有成為社工組長、社工督導的路徑,在組織中培養的開放性思維、高度學習力,能帶他走向更多元寬廣的境地,比如結合行銷能力,將助人專業用於資訊傳播相關工作等等,打開更多機會與發展可能。

    社會創新人才樣貌關鍵字

    無論是什麼樣的職涯選擇,了解自己的熱情與喜好所在是關鍵的第一步,找到自己想投入的領域,那接下來就能進一步探討這個領域所需人才,與自己的人格特質是否相符。談及社會創新組織人才樣貌,3 位資深從業者綜合自身多年經驗,分別提及 5 項關鍵特質:

    具備彈性

    蕭雅雯指出,在社會創新領域,尤其是非營利組織,常須面臨資源有限的情境,因此要能具備彈性以因應不同的狀況。

    持續學習

    蕭仲廷則表示,在均一的組織願景中,期許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終身學習者,同樣也套用在組織夥伴身上,「Keep Learning,持續學習,是我們很看重的一項價值。」

    有效執行

    在貫徹組織的願景使命下,與多方利害關係人合作,讓任務能有效推進、避免珍貴的資源浪費。

    創新突破

    在實踐目標的路上,能夠建立新的遊戲規則、以創造更大的影響力。

    懂得愛恨情「酬」

    杜瀛則以「愛恨情酬」分享——懂得自己,做出遵循內心的選擇;懂得自己,「恨自己做得不夠多、不夠好。」持續追求進步;懂得人世故,在自己的職位扮演相應的角色;懂得報,在一份工作的價值選擇上,了解自己想要的報酬是什麼。

    讓 School 28 成為你的關鍵第一步,打開職涯的多元想像!

    面對正在觀望是否投身社會創新領域工作、在職涯中迷惘的求職者們,蕭雅雯表示:「對我來說,我不曾後悔踏入這個領域,經營 NPO 並不容易,但這份工作的挑戰性與成就感,值得付出代價來嘗試。」
    蕭仲廷勉勵:「迷惘是常態,而且每天都在發生,應該要健康地接受和看待它。」認識自己是每個人一輩子的課題,從自己有感的議題開始踏出第一步,嘗試越多,越能了解自己,終能找到讓自己願意花時間投入的事情。
    「不要去看自己不足的地方,不要去跟他人比較,不要停下追求熱愛生活的腳步。」杜瀛始終強調聆聽自己內心聲音的重要性,鼓勵有志者放下旁人眼光、自我懷疑等阻礙,為了自己好好踏出第一步。
    現在,第四屆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培育專班已開放申請,或許能成為你的關鍵第一步。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自 2020 年成立,作為台灣首個培育社會使命型人才(Impact Talent)的計畫,致力孵育更多能有效協助組織創辦人(一把手)、共同擴大社會影響力的事業發展與經營管理人才(二把手)。參與 School 28,你將能獲得以下 6 大資源:
    • 培力課程|翻新思維與鍛練技能,敲開社會創新領域的入門磚
    • 實務學習|活用所學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窺探真實工作場域
    • 職涯導師|職涯導師深度陪伴諮詢,協助釐清與助力職涯發展
    • 轉職媒合|提供經營管理職位與彈性洽談空間,計畫期間協助媒合
    • 職涯發展|提供諮詢、社會創新人才獎學金與多元發展路徑的機會
    • 社群連結|結業後提供終生保固校友服務,持續舉辦共學與交流活動
    想了解更多資訊請見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網站。誠摯邀請對永續發展、社會創新領域抱有熱忱、有意發展影響力職涯的青年申請計畫,共同加入改變的行列!

    閱讀文章
  • 陪青年探索職涯路!資深企業管理人王文欣做 School 28 導師 :盼讓大家看到更多元的職涯風景

    陪青年探索職涯路!資深企業管理人王文欣做 School 28 導師 :盼讓大家看到更多元的職涯風景

    社企流/文:李沂霖
    於統一超商集團公關部任職十餘年、38 歲接下台灣無印良品總經理一職,成為集團內首位且最年輕的女性領導人,目前於肯園國際擔任總經理的王文欣,在 2024 年加入台灣第一個社會創新人才發展學校 School 28,成為核心成員之一,盼用自己多年來累積的經驗與能力,為求職中的青年提供啟發與指引。

    從公關到總經理的職涯關鍵字:永保好奇、持續學習、接受挑戰

    回望自己的職涯歷程,王文欣分享:「我應該跟大多數人類似,職涯發展過程中並非事先規劃好的、而是一步一步在關鍵時刻做選擇,然後走到了今天。」從擔任公關到接任總經理,一路走來都不是王文欣「規劃」的,是什麼原因讓王文欣得以把握每一次的關鍵機會?他說:「永遠要保持好奇心與學習力。」
    在統一超商集團任職期間,王文欣負責整個集團的公共事務,當時,適逢集團蓬勃發展,許多關係企業相繼誕生,也越來越多新的業務交付到王文欣手中。面對新的工作任務,王文欣不以為苦,反倒覺得每多一項業務,就是認識一個新事業體、了解一個新的產業,就像在遊戲中破關練等,「保持好奇、持續學習,是很有趣的過程。」
    這段過程中,王文欣在公關部門不斷地解任務、點技能,累積了 14 年,角色也隨之升級,成為當年台灣無印良品總經理的一時之選。「當時,我是公共事務部門的主管,雖有團隊管理經驗,但從沒經營過一個事業。」王文欣坦言,這項任務確實不容易,不過「當機會來了,就勇於接受挑戰」是他一貫的信念,「接受挑戰過程當然很辛苦,但只要願意忍耐一開始行動時的不舒適感,就會有回報、有累積、有別於以往的體驗。」
    未事先規劃好的職涯,對王文欣來說,是一場追隨本心的旅程。他希望,能把在這段旅程中看到的風景、收穫到的體悟,跟更多在職涯中前進的青年分享。「不要自我設限。」王文欣提及,在職涯發展的初期,關鍵不在於累積財富,而是累積經驗與能力,「並非累積財富不重要,而是當你持續挑戰、累積經驗與能力後,接下來的職涯發展機會、薪資也會隨之提升。」
    就如王文欣在統一超商集團的經驗,當公司新事業體增加、手上的工作量增加,王文欣優先思考的,並非薪水可以加多少,而是自己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培養哪些能力,這些累積讓他一路走到今天,機會不斷、且收穫不少。

    從自我探索到引領他人,來自管理者的人才培力觀察

    如今,作為資深企業管理者,從自我探索到引領他人,王文欣對於人才的養成,有了深切的觀察——

    維繫工作動能,得先找到工作認同與熱忱

    「對手中的工作有熱忱、使命感,才能使人持續投入。」在加入日本無印良品、赴中國擔任董事總經理期間,王文欣觀察到,在中國的青年,很有企圖心、急於表現自己,驅動工作最大的動能是賺錢,而非使命感。「與台灣員工很大的不同是,在台灣無印良品工作的年輕人,9 成都是非常喜歡這個品牌、認同這間公司的理念。」對於管理者而言,兩者差異在於,台灣同仁對於手上工作有使命感,自然能提供符合內心認為應有的服務水準;而在中國,面對無工作熱忱的員工,則用再多的 SOP 都難以規範他提供品牌應有的服務標準。因此王文欣到中國時,率先面臨的挑戰就是,需要強化當地同仁對於企業與工作的認同。
    王文欣始終相信「唯有熱情與使命感,才能讓人永續航行」,從工作者視角來看,找到自己認同的工作,能幫助自己度過各種困難時刻;而從管理者角度來說,賦予員工使命感,是提升工作動能與效率的最佳解。

    激發工作潛能,從接下挑戰、走出舒適圈開始

    有了對工作的熱情、使命感,另一個對於人才發展至關重要的就是成長性。王文欣分享,在帶領員工時,會適度地給對方大於現有能力一點點的工作任務,促使他離開舒適圈,「人往往在困頓、不舒適的環境下,能夠激發更大的潛力。」作為管理者,需了解所帶領的對象能力範疇,給的任務太簡單,對方容易覺得無聊;而給的任務太沈重,也有可能造成對方過大的壓力。
    映照王文欣自身的職涯旅程,也是在每一次的叉路出現時,選擇走向具有挑戰性的那一條。一如當年,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指派王文欣接下台灣無印良品總經理職位,
    他坦言當時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經營一間公司的能力,心想「上司還真有勇氣啊」,一邊還是接下了這個挑戰,突破自己的舒適圈,最終走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路。

    創造社會影響力,是人人對職涯的終極期待

    除了資深企業管理者的角色,今年,王文欣還多了一個新身份——台灣第一個社會創新人才發展學校 School 28 的核心共創小組成員與學員導師。與 School 28 的緣分,來自於 School 28 校長李吉仁的邀請,「希望能跟老師一樣,貢獻時間與能力給有需要的人。」
    王文欣分享,他曾看了一本書名叫《重啟人生》,書中提及,人的智力分為兩種,一種是「流體智力」,是創造力、邏輯推理的展現,主要在年輕世代身上較常看到;另一種則是「晶體智力」,是奠基於過去經驗累積而成的知識與技能,隨著年紀增長而更趨成熟,多展現於年長者身上。在 School 28 之中,便是集結了深具晶體智力的前輩們,希望在青年流體智力正盛時,提供啟發與協助,引領更多人在職涯旅途中領略更多元獨特的風景。
    許多國內外的調查皆指出,當代青年對工作意義感的追求更甚以往。若期待找到一份有使命感、有挑戰性、能創造影響力的工作,認識致力於改善問題、實踐永續的社會創新組織,開啟能貢獻所長回應社會問題的「影響力職涯」,正是一項值得投入的選項,而 School 28 或能成為你在職涯探索路上的最佳幫手。「如果我年輕時就有這樣的環境,或許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王文欣真切地說。
    王文欣鼓勵青年,把握年輕時的流體智力,「我們都期待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影響力,即便一開始工作是為了生活,最終一定會思考,如何對他人產生影響。那麼何不及早開行動?」
    工作佔據人生中很長一段時間,若有幸踏入職場不僅是為了圖溫飽,而是有餘裕探索自我、找到熱忱、並貢獻所長,那麼就挑有興趣的、困難的事情來做吧!
    「做有興趣的事,不一定是輕鬆的。」王文欣談到,近年他迷上登山,上山得消耗大量體能、做足各種準備,過程絕對是痛苦的;但在下山後總能感到心靈輕盈而滿足,讓你下一次仍甘願痛苦、走上山去。因為登山,他開始練習重訓及抱石訓練體能、透過閱讀探索登山者的心境,他讀《自由的技藝》重新思考自我塑造。
    「為了想把感興趣的事情做好,你會願意投入、會開始想補足做好這件事情的技能。」登山如此,職涯發展亦然,往自己心之所向前進,途中定有困難,但值得付出努力,體會沿途獨特的風景。
    若你好奇踏入社會創新職涯中會看到什麼樣的風景,現在就跟著第四屆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培育專班的腳步,打開職涯多樣性!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自 2020 年成立,作為台灣首個培育社會使命型人才(Impact Talent)的計畫,致力孵育更多能有效協助組織創辦人(一把手)、共同擴大社會影響力的事業發展與經營管理人才(二把手)。參與 School 28,你將能獲得以下 6 大資源:
    • 培力課程|翻新思維與鍛練技能,敲開社會創新領域的入門磚
    • 實務學習|活用所學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窺探真實工作場域
    • 職涯導師|職涯導師深度陪伴諮詢,協助釐清與助力職涯發展
    • 轉職媒合|提供經營管理職位與彈性洽談空間,計畫期間協助媒合
    • 職涯發展|提供諮詢、社會創新人才獎學金與多元發展路徑的機會
    • 社群連結|結業後提供終生保固校友服務,持續舉辦共學與交流活動
    想了解更多資訊請見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網站。誠摯邀請對永續發展、社會創新領域抱有熱忱、有意發展影響力職涯的青年申請計畫,共同加入改變的行列!
    閱讀文章
  • 打開你的職涯多樣性!School 28 第四屆計畫開放申請

    打開你的職涯多樣性!School 28 第四屆計畫開放申請

    整理:社企流編輯室
    新冠疫情後,為全球產業帶來劇烈變化。各產業普遍面臨缺工,以及人才觀念改變。人才重視工作意義、渴望擁有彈性、包容與共融的職場環境。在此背景下,組織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顯重要。
    不只企業,社會創新組織同樣面臨人才供需失衡的危機。組織如何推動人才發展,更是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School 28 再升級,盼透過人才培育活化社會創新生態圈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自 2020 年成立,作為台灣首個培育社會使命型人才(Impact Talent)的計畫,孵育更多能有效協助組織創辦人(一把手),共同擴大社會影響力的事業發展與經營管理人才(二把手),3 年已孵育 84 位校友,約有 28% 的成員成功轉職、加入社會創新組織,成為組織的要角。
    因應人才市場的變化與需求,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於第四屆擴大影響範圍,成為一所結合人才、發展舞台與生態圈 3 面向的升級版學校。不只自外部招募新生代領導人才,提供培育課程、專題式學習、導師輔導,加強提供職涯資源與媒合服務。同時,亦培育社會創新組織內部的經營管理人才,協助組織提升營運效能,形塑有利於人才發展的環境。盼能透過人才培育與媒合,為社會創新組織注入專業人才。同時提升內部經營管理人才,雙管齊下,活化整體社會創新生態圈!

    習得社會創新領域必備思維與技能,啟動影響力職涯的第一哩路

    School 28 以社會影響領導力為核心,學員將透過紮實的課程,學習問題解決、社會創新組織經營與實務,以及策略規劃與執行,在 6 個月期間逐步備齊投入社會創新領域思維與技能。
    此外,為豐富學員體驗,也邀請到 FranklinCovey Taiwan、沛德國際教育機構以及大川管理顧問公司成為課程夥伴,協助發展領導力與經營管理能力,啟動影響力職涯的第一哩路。

    集眾人之力,發展更全面的影響力職涯支持系統,孵育 50 位社會創新經營管理人才

    第四屆 School 28 計畫由星展銀行(台灣)共同策動,並由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建弘文教基金會、KPMG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循環基金(SERT)以及品學堂文化贊助支持,提供 6 個月的人才發展方案,預計孵育共 50 位新生代領導人才與社會創新組織經營管理人才。
    為協助青壯世代發展更長遠的影響力職涯,第四屆 School 28 計畫持續提供獎學金資源予校友申請,彌平轉職至社會創新領域所產生的薪資落差、強化對於人才轉職行動的支持;部分夥伴組織亦共組聯盟,以組織輪調、共同培訓等制度,提供人才更多元的職涯發展路徑。

    大企業齊力挺! 攜手 School 28 培育社會創新人才

    有鑒於 ESG 的發展對企業的重要性日增,亦需要社會創新人才加入,School 28 邀請逾 10 家具有前瞻與永續思維的大型企業,參與社創人才發展機會(New People Option)倡議,成為「共創企業」(名單請見連結),提供參與 School 28 的企業同仁一到兩年「留職停薪」的機會,至社會創新組織歷練。除了活絡人才流動、鼓勵同仁在多元場域中發展領導力與經歷,企業亦可因此強化雇主品牌的包容性,提升對求職者的吸引力,共創企業、人才與社會的「三贏」局面。

    第四屆 School 28 計畫即將開放申請,號召更多工作者,加入改變的行列

    第四屆 School 28 計畫將於 2024 年 7 月 2 日啟動招生,預計在 9 月與青年人才展開合作。計畫將由各夥伴組織創辦人/領導人擔任職涯導師或提供專案合作,集社群之力,成為人才投入社會創新領域的後盾。
    欲了解更多資訊,請至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網站,或報名徵件說明會暨影響力職涯對談。誠摯邀請有意發展影響力職涯的青壯世代工作者申請計畫,共同打開職涯多元可能性!

    第四屆 School 28 徵件說明會暨職涯對談講座|Open!打開你的職涯多樣性

    日期:即日起至 7 月 17 日,共 5 場次:
    ① 06/28 實體場|社會創新任意門──NPO 組織對談:如何展開跨域職涯旅程(已結束) ② 07/03 線上場|What's In My Career:品牌行銷工作者開箱 ③ 07/06 實體場|社會創新任意門──社企組織對談:如何規劃理想永續職涯 ④ 07/10 線上場|What's In My Career:業務開發工作者開箱 ⑤ 07/17 線上場|What's In My Career:營運管理工作者開箱
    報名:免費參與,請至活動網站報名
    閱讀文章
  • 成為永續職涯掌舵手,3 大指南伴你在職涯走得更穩健

    成為永續職涯掌舵手,3 大指南伴你在職涯走得更穩健

    社企流/文:邱畹蓉
    「我是誰?我想去哪裡?」終其一生,隨著不同人生階段的發展,總得答上這題、做出選擇。然而,多數的時候,即便做足功課,卻仍擔憂所選不一定符合自己。
    你也是這樣嗎?現在的你,正在為職涯的下一步煩惱嗎?
    「迷惘,不是只有年輕人的權利。」前 DDI 美商宏智顧問公司總經理暨全球董事顧問、School 28 副校長林妍希分享,人生各階段都會有些迷惘的時刻,而迷惘就是展開行動的最佳時機。
    School 28 提供你一個機會——重新認識自己,做自己生命的掌舵者。學員指定書籍包含《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與《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文章將運用書中觀念與 School 28 計畫中提及的工具,協助你釐清現況並擬定發展目標。

    釐清個人狀態,為發展計畫的第一步

    你希望別人怎麼認識你?以社會創新組織領導人來說,提及教育創新就會想到為臺灣而教(TFT)的創辦人劉安婷;想到純淨生活,則是綠藤生機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鄭涵睿。
    在生涯發展歷程中,你有沒有心中的標竿?哪一位領導人是你的學習對象?
    其實,這個概念也類似在 School 28 自我領導課程中提及的「北極星」概念。思考你的夢想,以及想成為什麼樣的領導者,設定個人發展目標,逐步往個人願景邁進。
    若對個人夢想以及「我想要成為什麼模樣」都很模糊,又該如何展開行動呢?
    第一步,從自我認識開始。透過盤點自己的特質、能力、專業以及經歷,了解自己目前的起始點,才能往後設定努力的目標。這同樣是 School 28 學員的必經之路。
    在 School 28 談「自我領導」,因為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領導者,推動人生和社會改變的驅動力源於自身,而不僅限於是否在工作崗位上擔任主管。(同場加映:人是社會創新的核心:School 28 副校長林妍希談自我領導
    目前有許多測驗也能從客觀的角度,幫助你更認識自己。例如:MBTI 十六型人格測驗與 Gallup 蓋洛普優勢測驗。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提及從生活記錄著手,從中發覺什麼樣的工作能讓你振奮,進入全神貫注的心流(Flow)狀態;反之,什麼事情讓你無法專注投入,甚至精疲力盡呢?若目前卡關了,推薦你從生活中的紀錄,尋找可能的方向。

    以終為始的設定目標,逐步縮小差距

    釐清現況後,下一步是設定目標。再從中思考,現在的我和「我想成為的樣貌」有什麼差距?又該做什麼努力,縮短這中間的差距呢?
    在 School 28,學員必須寫下「個人使命宣言」,指引自己前行。以下提供 2 個範例,供你參考:
    教育創新組織領導者的個人使命宣言「在一個場域,陪伴孩子與自己、生活、社會與世界產生連結,也期望在這過程中,自己是個溫暖、能引導孩子的人。」
    社會企業的專案經理寫下「我將透過自己的生命經歷和實際行動,影響更多人的生命軌跡,為他們帶來正向的改變,願更多人找到心之所向,不在迷惘。」
    使命宣言也並非一成不變,會隨著你的探索持續調整。
    那麼,又該如何規劃自己的探索行動呢?School 28 的學員以「大石頭計畫」來練習「要事第一」,寫下自己不同身份每週最重要的一件事。
    大石頭計畫概念源自於《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將重要的事項視為「大石頭」,將時間與精力專注於此,做好時間管理,也才能確保有足夠的精力去處理重要的事項。
    舉例來說,若是目前有正職工作的上班族,正在思考自己從一般企業轉職到社會創新組織的可能性。此時,必須同時扮演上班族以及探索者的角色。
    • 在探索者的每週行動,可以帶著好奇的眼鏡,試著問自己:
    • 我對什麼議題有興趣?投入這個議題的社會創新組織有哪些?
    • 這些社會創新組織願景是什麼,又如何解決他們在意的社會議題?
    • 這些組織適合我嗎?在工作裡我在意什麼,這個組織和我契合嗎?
    • 我能提供什麼專業?目前我有興趣的職位是否招募中?
    • 若沒有相關職缺,我還能如何投入?是否能主動聯繫組織,詢問兼職、志工或任何可能合作的機會?
    透過不斷地擴充問題,放入每週計畫實踐,找到屬於自己的解答。

    讓探索之路走得更長遠,適時地按下「重新啟動」鍵

    此外,實踐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不斷更新」。意思是說,透過身心靈不同面向的調適,讓自己能走得更長遠。比如說:規律運動、接近大自然或閱讀書籍等。
    探索得面臨許多不確定性,也會隨之帶來不小的壓力,而《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提及的不斷更新就像是——探索過程時,為自己按下「重新整理」鍵。
    自我發展是一輩子的進行式,探索的目標可能隨著求學或工作經歷有所調整,也非一時半刻能獲得解答。只要踏出第一步,就會有如漣漪般,帶領你前往下個階段。
    我們即將在 2024 年第二季釋出 School 28 第四屆資訊,邀請你註冊官網,屆時才不會錯過計畫的第一手資訊! >> 註冊 School 28 官網鎖定最新消息
    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