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Essmart讓改善生活的新技術不再是花瓶
這世界上有很多能夠改善弱勢族群生活的新奇發明,例如腳踏車發電的手機充電器、維護健康的便宜淨水器等等,有沒有想過這些發明在最需要它們的地方,是怎麼被利用的呢?這些發明都能大大改善生活條件,所以在最需要的地方,應該像野火燎原一樣,很快的遍布每一個角落吧?這些便宜、方便、耐用、高科技的裝備,應該會有人把它送到每一個偏遠地區,改善金字塔底層的生活,是吧?
Diana Jue和Jackie Stenson當初在加入MIT D-Lab的時候,也是抱著這種想法。MIT的D-Lab是專注於為未開發中國家設計低成本的解決方案,讓年輕的工程師有機會把自己的專長貢獻於國際發展,改善弱勢族群的生活。在加入D-Lab後不久,他們就發現這樣的想像和實際相去甚遠。歐美的大學和慈善機構鼓勵發明家為開發中國家設計新產品,提供補助、辦理競賽、向媒體介紹這些新產品;但是在世界另一端的低收入族群裡面,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些發明,遑論受益於此。散播科技所面臨的實際困難和複雜度,可能比創造這項科技本身還要更難,需要通路、銷售、配送、售後服務等才能將這項科技送達需要的人手上,缺了通路這一端,科技也只是象牙塔裡面的花瓶而已。
根據Jue和Stenson的經驗,弱勢族群通常是透過兩種通路來取得這些新產品:非營利組織、或是製造商的自有通路,兩種通路都有各自的挑戰。非營利組織仰賴募款運作,通常只能在有限的地區、服務有限的對象,而且費用告罄專案可能也就結束了;製造商則不容易把產品和通路兩邊都顧好。這使得最需要的人常常不知道這種新科技的存在、不知道如何取得這些產品、也不知道如果東西壞了要怎麼修好。
於是Jue和Stenson決定創辦Essmart,介紹新技術的資訊給當地的「柑仔店」,透過老爸老媽店主和當地人已經建立的信任關係,提供當地人改善生活的選項。這些店主的反應非常好,翻譯成當地語言的產品說明非常搶手,等店主了解太陽能燈具、濾水器這些新技術之後,就會擴展到真正需要這些技術的人口。Essmart落腳南印度的三線城市-Pollachi,希望從這裡開始克服通路問題,逐步改善偏遠地區的生活。
創新發明通常光鮮亮麗,建立通路卻是篳路藍縷、一步一腳印的苦工,容易被忽略卻又是關鍵的最後一哩。隨著協助弱勢族群的新科技湧現,是時候把精力投注於過去投資不足的通路上了!
(編譯:黃仲豪)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