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逆風劇團粉絲專頁Photo Credit:逆風劇團粉絲專頁
接住那些被忽略的高關懷少年,逆風劇團藉由戲劇表演、公益活動等不同形式,開拓這群青少年的視野與想像,重新發現自我價值、創造生命裡的不同可能。
社企流/文:蘇郁晴
打開電視新聞,我們常會看見青少年中輟、打架鬧事的相關報導,讓這群孩子身上被貼上「歹因仔」的負面標籤時,是否忽略了這些孩子只是因為來自家庭、學校等各種因素,讓他們找不到認同與歸屬,而成為社會大眾眼中的「高關懷少年」。
曾經也是大眾眼中「高關懷少年」的成瑋盛、邱奕醇和陳韋志, 平均年齡不到 20 歲的他們,在 2015 年一同成立「逆風劇團」,希望陪伴這群高關懷的青少年能藉由接觸不同事情的機會,舉凡戲劇表演、公益活動等,讓他們重新對未來的日子有新的想像、創造自己人生的新故事。
如今的逆風劇團已邁入第 9 年,為超過 300 名學員開設上千堂課程、帶著百名青少年回歸校園與社會。「沒有逆風劇團帶不起來的孩子。」團長暨共同創辦人成瑋盛提起,「或許正是因為我們都曾經走過一樣的歲月,更能同理這群孩子們的處境,才能找到彼此共同語言與互動方式。」
(逆風劇團團長暨共同創辦人成瑋盛。來源:社企流)
(逆風劇團團長暨共同創辦人成瑋盛。來源:社企流)

在這裏,每個孩子都能找到想做的事

逆風劇團除了以「戲劇」作為媒介,透過舞台表演讓這群孩子盡情展現屬於自己的故事,也藉由長期、深度的方式陪伴劇團裡的每個團員成長。「在這裡,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成瑋盛提到,每個青少年都是獨特的,他們有著不同興趣與專長,劇團為他們開設適性課程,諸如每週日免費的表演藝術課程;而不喜歡表演的成員,也可以學習劇團幕後燈光、音響效果等課程,或是攝影課、吉他課、美髮課等其他專業技能學習。
(為了每個孩子的獨特性,逆風劇團不只開設表演藝術課,也開設攝影等其他不同專業技能課程。來源:逆風劇團粉絲專頁)
(為了每個孩子的獨特性,逆風劇團不只開設表演藝術課,也開設攝影等其他不同專業技能課程。來源:逆風劇團粉絲專頁
此外,逆風劇團也從青少年的喜好裡,找到與社會對話的可能。成瑋盛看見許多孩子喜歡騎車、享受速度帶來的快感,為了解決青少年無照駕駛以及危險駕駛的問題,2019 年成立逆風聯隊,不僅陪著青少年考取機車駕照、邀請車圈知名人士分享法規與安全駕駛行為。此外,也提供機會,讓這群青少年能從被助者轉成助人者,「邀請青少年把武器放下、改拿鍋碗瓢盆,一起騎車到老人中心做菜給阿公阿嬤吃。」結合公益活動,透過物資送愛、關懷陽明山獨居老人,「過去,他們上新聞要被打馬賽克,不如現在我們一起做好事、正正當當地上新聞。」(同場加映:如果可以變好,誰想變壞?從戲劇演出到社區服務,逆風少年用行動撕下負面標籤
(逆風聯隊為獨居老人送物資與餐點,讓這群青少年從被助者轉成助人者。來源:逆風劇團粉絲專頁)
(逆風聯隊為獨居老人送物資與餐點,讓這群青少年從被助者轉成助人者。來源:逆風劇團粉絲專頁

參與 NPO 加速器重整內部工作制度,讓組織體質更健康

逆風劇團想做的事還很多。2023 年更新建了「逆風樓」,除了在此培訓青少年考取咖啡師證照、做餐點,也開放讓一般大眾來喝咖啡、參觀青少年故事展等。但隨著組織規模擴大、專案越來越多,3 位創辦人看見營運面的問題一一浮現。
(新建立的逆風樓,讓逆風的孩子多一個空間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摸索人生不同的可能。來源:逆風樓咖啡館粉絲專頁)
(新建立的逆風樓,讓逆風的孩子多一個空間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摸索人生不同的可能。來源:逆風樓咖啡館粉絲專頁
由於組織內部沒有落實明確的溝通與分工,導致所有夥伴不清楚彼此的業務內容;3 名創辦人又須同時負責所有工作,因此,當夥伴要推進任何一個專案前,都需一一與創辦人確認、降低做事效率。2023 年決定申請加入由致伸科技創辦人梁立省支持、社企流與活水影響力投資攜手推動、致力培育非營利組織的第二屆「NPO 創新成長加速器」(以下稱 NPO 加速器計畫),盼能改善目前面臨的挑戰。
回顧為期 8 個月的計畫,成瑋盛認為在策略輔導中收獲最多。第二屆 NPO 加速器計畫為逆風劇團媒合 RC 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王俊凱與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董事許慶玲作為導師,以協助檢視組織體質、辨識成長動能,提升企業對接能力。成瑋盛分享,「導師以很多組織為案例向我們分析營運的方式,陪伴我們建立內部工作制度。」

重新梳理組織架構與目標,帶著團隊往新目標前進

執行計畫的期間裡,導師為逆風劇團梳理出 3 個事業體及 3 位創辦人的分工,包括由成瑋盛負責的逆風劇團、邱奕醇負責的逆風聯隊及陳韋志負責的逆風協會,而共同目標是希望未來這些事業體皆能「自給自足」;針對組織內部也進行調整,「過去每一位夥伴都是以手邊的工作、或青少年問題為重,但這樣可能會使組織失衡,溝通過後,現在每一位夥伴開始學習站在組織營運的角度思考如何做事。」成瑋盛坦言,經過多次溝通後,已與夥伴們達成「以組織為中心」的工作模式。
對成瑋盛而言,最重要的學習還有個人思維的轉變。過去,他總想要逆風劇團在全台遍地開花,但以現有的資源來說難以達成目標,「我後來才發現這個思維是錯的。若發現哪裡有需要陪伴的孩子,我們應該提供資源輔助在地社工與老師,而不是在當地再租一個空間自己經營。」什麼事都想挽起袖子自己來的想法,曾把 3 位創辦人搞得身心俱疲。現在的他們,學習建立制度,並讓這些制度可直接複製到有需求的地區,「簡而言之,我們要從用『加法』做事改成用『乘法』做事,擴大影響力。」

成立學院讓青少年找回學習動力,還能取得畢業證書

接下來的逆風劇團,有著嶄新計畫。除了建立與優化 3 個事業體的運作系統、培育管理人才,讓 3 位創辦人更有餘裕做自己擅長的事——前往第一線陪伴青少年。他們也成立「逆風學院」,目前已與部分高中職洽談,讓高關懷青少年能選修逆風學院的課程,並經過考核取得正式的畢業證書。
「有沒有可能逆風現有的活動轉變成學院裡的課程,舉凡烘焙、餐飲等,讓青少年做的成品可以直接送到逆風樓咖啡館販售,讓他們讀書的同時也有收入。」成瑋盛描繪著未來可能的運作模式,希望讓許多因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孩子,在有個人收入後能好好讀書。

「在逆風,『家』不是形容詞,而是一個事實」

逆風劇團走過 9 個年頭,當年才 18 歲的成瑋盛,如今也 27 歲了。「去年,我們參加超多孩子的畢業典禮,他們從原本覺得讀書沒用,到現在都決定要繼續升學!」看著青少年們的蛻變,成瑋盛的感動與滿足難以言喻。對於許多受到逆風幫助的孩子們,都願意離開後再回到逆風,「對我們來說,這個家從來就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一個事實。真的是能帶給破碎童年的孩子們一個家的感覺,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去年參加許多逆風孩子們的畢業典禮,成瑋盛看見這群孩子的改變,有著難以言喻的感動。來源:逆風劇團粉絲專頁)
(去年參加許多逆風孩子們的畢業典禮,成瑋盛看見這群孩子的改變,有著難以言喻的感動。來源:逆風劇團粉絲專頁
「看著每一個家人年復一年成長的模樣,好像就有繼續往前走的動力。」今年的逆風圍爐活動,成瑋盛在個人臉書寫下一路走來的心情,期盼持續為逆風的孩子們撐起屬於他們的「家」。
(對於每位逆風的孩子來說,逆風劇團就是他們的家。來源:逆風劇團粉絲專頁)
(對於每位逆風的孩子來說,逆風劇團就是他們的家。來源:逆風劇團粉絲專頁
核稿編輯:葉于甄
想讓社區變好、讓台灣更好嗎?參加社區一家提案,讓不分年齡、不限主題、不限國籍的你,實現夢想 >> 立即提案

文章標籤

  • 社創團隊專訪報導

    社創團隊專訪報導

    帶你第一線認識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內的創業團隊,深入探索每個團隊動人的創業故事。自 2014 年起,社企流啟動 iLab 育成計畫,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引擎,至今已支持逾 100 位創業者以商業啟動更多、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計畫期間已創造超過 18 萬位受益者、合作團隊總募集資金也超過 1 億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