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微光 134 移動救偏鄉 FacebookPhoto Credit:微光 134 移動救偏鄉 Facebook
面臨超高齡化社會的台灣,尤以偏鄉高齡者居多,移動不變連帶著就醫、生活物資、長照資源等也受限。無障礙交通接送平台「小驢行」與政府、NGO 組織和計程車司機合作,提供偏鄉高齡者的接送服務和地方資源運送,期望實現不遺落任何人的理想社會。

社企流/文:鄭伃倢
隨著科技技術進步、行動網路快速崛起,迎來行動裝置的時代,打破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讓移動更加彈性、自由。然而,台灣正邁向超高齡化社會,尤以偏鄉高齡長者居多,而他們的移動自由卻成為難以實現的願望 。
台灣偏鄉面臨的司機、無障礙車輛、相關資源的稀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特聘教授侯勝宗成立無障礙交通接送平台「小驢行」,以平台為中心與政府、NGO 合作,結合計程車司機培力,協助偏鄉高齡接送及地方資源運送,實踐 「不遺落任何人(leave no one behind)」的永續社會藍圖。

從人性出發,讓科技成為計程車司機的助力

2000 年初期,原本應用於軍事國防的 GPS 技術,隨著冷戰的結束,技術逐漸走向商業應用,加上 2002 年台灣大車隊正積極將引進新加坡康福計程車系統導入台灣,讓傳統無線電派車服務升級為衛星派遣。讓當年還是博士生的侯勝宗選擇以計程車產業導入 GPS 技術出發,開始他的移動服務研究。(同場加映:「我不只是個計程車司機!」跨足旅遊導覽、銀髮照顧,運將開創斜槓人生
研究過程中,他逐漸發現「不只是科技導入是產業的缺口,社會上移動力不足更為嚴重。」侯勝宗進一步解釋,所謂的移動力不足,不只發生在城市,更多的是在偏鄉地區與高齡者身上。此外,他也發現隸屬於車隊或平台下的計程車司機往往是被剝奪者,「司機對於科技信任度,決定了服務模式,而這些其實都是人性,如何理解人性才能洞察科技導入是否會成功。因為科技應該是要幫助人類創造更便捷工作,而非取代人的價值」,他的研究逐步更往人文關懷靠近。
「但所有的研究歷程,都會有一個截止,時間到了,我就要退場。」侯勝宗不願讓這群司機只是成為研究結果裡的資料。 2014 年,成立了「臺灣計程車學院協會」,透過教育訓練與認證制度持續陪伴,提高​​計程車司機的職業認同度、打造工作的意義。成立協會之際,侯勝宗為自己設下 3 大目標,從「陪伴司機」、「轉化產業」到「共善社會」,一步步期望透過移動服務讓社會變得更好。
(從司機社群開始的社會關懷。來源:台灣微光行動協會官網)
(從司機社群開始的社會關懷。來源:台灣微光行動協會官網
2017 年,侯勝宗利用平台技術與政府協商的法規修正、協助計程車的產業轉化,讓跨國企業 Uber 平台能與台灣在地計程車共榮、進行司機培訓,讓計程車產業技術與生態全面升級,實現「轉化產業」的目標。「如果能讓司機有更多自由彈性的工作時間,消弭資訊不對等的問題。透過媒合工具讓司機、乘客看見彼此位置與預約狀態,才會有更多創新服務模式出現。」

實踐社會共融的理想,讓高齡與無障礙者能安心移動的社會

2018 年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預計 2025 年台灣老年人口將會佔比超過 20 %,屆時成為「超高齡社會」,尤以偏鄉地區的高齡化速度遠超都市地區。於此,侯勝宗看見輪椅族、偏鄉與高齡長者的移動需求,「我發現,我們必須進到第三階段的共好社會目標前進。」藉由國科會的新創企業計劃,有著「偏鄉、長照、輪椅族的 Uber」稱呼的交通服務媒合平台——小驢行孕育而生,期望以自立平台的方式讓更多司機從事無障礙服務。
從「臺灣計程車學院協會」將司機培訓成斜告照顧服務的接送員,到交通服務媒合平台的「小驢行」,這是歷經 20 幾年研究與社會行動,實踐「社會共融」的理想。侯勝宗也坦言,最後一哩路上還有最後的「接送服務員」與「雲端平台建置」才能讓整個服務系統更加完善。
(小驢行透過自立平台讓更多司機從事無障礙服務。來源:微光 134 移動救偏鄉 Facebook)
(小驢行透過自立平台讓更多司機從事無障礙服務。來源:微光 134 移動救偏鄉 Facebook

讓移動服務的線、連接在地的點,成為地方創生的面

隨著 2021 年台灣 COVID-19 疫情爆發,人們更意識到移動的可貴與重要性。小驢行快速成長的同時,侯勝宗看見更多不同的偏鄉問題,「長照及無障礙的接送並不能解決問題,偏鄉是需要工作機會與在地經濟。」從以線為單位的「無障礙、長照接送」,逐漸往「偏鄉就業及地方創生」的全面思考。
侯勝宗觀察到不只外面的人難以抵達偏鄉,在地生產的商品更因車輛稀少、物流費用昂貴很難向外運送,形成人進不來貨也出不去的窘境。為此,他積極推動《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以及《汽車運輸業審核細則》修法,在 2020 年修法通過,讓偏鄉白牌車能合法載客,小驢行也能利用空車,協助偏鄉物品運送,為在地居民打開更彈性的公共運輸、創造一整套實踐地方創生的服務模式。
同時,侯勝宗發現偏鄉存在許多需要二度就業的婦女,能夠成為移動服務重要的勞動力,進而推動「花木蘭計畫」,協助中年婦女取得司機認證,搭配提供租賃、購買或調度車輛到偏鄉,讓偏鄉移動需求能夠自給自足。
(從女性司機培力到地方創生,小驢行不停在實踐移動服務的永續精神。來源:微光 134 移動救偏鄉 Facebook)
(從女性司機培力到地方創生,小驢行不停在實踐移動服務的永續精神。來源:微光 134 移動救偏鄉 Facebook
「沒有移動就沒有生活」侯勝宗直指移動為偏鄉生活的重要核心。小驢行期望透過不同的方式打通偏鄉在地的微血管,讓更多人可以用在地的車、在地的就業,讓他們服務自己的家鄉。

DEI 的展現,來自對於百年後社會的耐心與遠見

至今,小驢行已與 6 縣市政府合作提供長照移動服務,擁有 1300 萬人口的覆蓋率,累積媒合 300 多萬趟的服務,並與每年 30% 的服務持續成長。全台線上同時有至少 1,800 台「長照福祉車」(輪椅可直接上下的車輛)提供服務,並擁有有 15,000 位通過相關認證的司機。
小驢行面對的不只偏鄉地區,也有來自都市地區的高齡問題。以新北市為例,從城市的蛋黃區出發,直到蛋白區、蛋殼區,每一區都涵蓋著台灣高齡社會的不同樣貌,如居住在高樓層的高齡者出入、送餐服務、遠距醫療服務等,單一的高齡議題已經十分複雜;與台東包山包海,從兒童就學、成人出行到地方創生旅遊等全方位解決方案不同。「這兩種完全不同邏輯概念的案例,對於團隊來說十分挑戰。」侯勝宗坦言,長期累積下,面對不同地區的需求,小驢行能長出相對應的解方,因應台灣多元社會的樣貌。
面對多變的社會環境,要做到「Leave no one behind 沒有一個人被遺落」的多元包容社會,侯勝宗認為,台灣還有很長的一條路可以走。面對一般民眾如何實踐影響力生活,他建議「以人為中心,想著在因應所有變化時的需要」,將包容的面向與發生改變的時間拉長,擁有耐心與遠見是關鍵。「我們看的問題可能是下一個 50 年、100 年長什麼樣?會帶著人類、地球的環境走到哪邊?如果願意耐著心去做,不單急著看當下的 KPI,因為當下成功不是我們最後的最終結果,而是發生改變的過程。」
「每個人都可以,只是不要小看自己,但是把別人看得比自己重要,每個人都可以是改變者。」從開始產業科技技術導入的念想、成立培力司機的台灣計程車學院,再到提供長照及偏鄉服務的小驢行,侯勝宗 20 幾年來的永續創新行動與 DEI 精神就是最踏實鮮明的實踐。
核稿編輯:葉于甄
(此專題由星展銀行(台灣)與社企流共同策動。歡迎分享文章網址,媒體夥伴如欲轉載請來信洽詢社企流)
星展永續好時光系列活動「食物零浪費一週挑戰」,邀請大家參考食物零浪費指南,用簡單步驟挑戰零剩食生活,一同減少食物浪費、節省飲食開支,還能把多重好禮帶回家!>> 參加挑戰

文章標籤

  • 星展永續好時光

    星展永續好時光

    2023 年星展銀行(台灣)與社企流攜手推出「星展永續好時光」策展,邀請大家透過「零浪費生活風格」、「1.5°C 低碳生活風格」、「影響力生活風格」,認識更多不浪費、低碳排、挺人權的好點子,度過輕鬆的永續好時光! >> 造訪策展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