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Nikola Jovanovic on UnsplashPhoto Credit:Nikola Jovanovic on Unsplash
植樹造林的助益甚大,除了調節氣候、淨化空氣、保護生態,更有著提升市容、讓民眾休憩乘涼等多種好處。
倡議家/文:范毓雯
植樹造林的助益甚大,除了調節氣候、淨化空氣、保護生態,更有著提升市容、讓民眾休憩乘涼等多種好處。
近年來,政府和民間推出許多植樹推廣活動或林地認養政策,但土地資料、或業務資訊大多散落在林務局、水利署、地方政府等各個單位,缺乏整合性的植地協作網絡和系統工作流程。
「究竟哪裡可以種樹?」成了最大難題。因此,由民間發起的社團「臺灣好植地」發展出用地分析方法、媒合公私部門的構想,提出「與樹相融」的願景,用衛星資料和分析工具,建立一個算樹、找地、種樹的協作網絡平台。
(近年來,政府和民間推出許多植樹推廣活動或林地認養政策,而民間發起的社團「臺灣好植地」用衛星資料和分析工具,建立一個算樹、找地、種樹的協作網絡平台。來源:臺灣好植地)
(近年來,政府和民間推出許多植樹推廣活動或林地認養政策,而民間發起的社團「臺灣好植地」用衛星資料和分析工具,建立一個算樹、找地、種樹的協作網絡平台。來源:臺灣好植地)

團隊成員多元性

臺灣好植地的團隊成員來自不同領域,各個懷有一身好功夫,計畫共同發起人的劉哲瑋,來自景觀空間的規劃設計行業,其他成員則涵蓋了地景規劃設計、地理資料處理、環境分析、數位工具開發等專長,彼此各司其職,也有兩位來自法國的都市規劃人員,將不同專業工具與技術注入植樹評估的流程中。
「團隊透過資料工程師協助,將用地資訊,用線上地圖呈現,讓使用者可以同時間看到團隊所盤點近 2800 個潛力增進綠化的地點、以及每個單位釋出等待認養的土地位置。」劉哲瑋表示。
面對業務領域,劉哲瑋說明臺灣好植地先不處理農業用地、既有山林業務,因為農業用地歸農委會管理,雖然許多人認為休耕農地可以作為造林,但日後仍有面臨被砍伐的可能;山林部分則歸林務局管理,已開放企業認捐。
「我們關注的是還未種樹、具有補植潛力的地區,包括有海岸旁的公共用地、鄰近河流的用地、都市中的公園用地、公共建築的開放空間,皆能反映出所在地區的地景特性,並需要大眾共同關注。」劉哲瑋說明。
(臺灣好植地的團隊成員來自不同領域,各個懷有一身好功夫。 來源:臺灣好植地)
(臺灣好植地的團隊成員來自不同領域,各個懷有一身好功夫。 來源:臺灣好植地)

森愛桃園的整合

「臺灣想要種樹的企業或個人單位非常多,卻沒有人知道可種樹的地在哪,所以如何系統性地盤點、歸納、呈現台灣具有補植潛力的地點,並創立政府民間的合作平台,是臺灣好植地的創立初衷。」劉哲瑋表示。
2020 年,臺灣好植地參加「總統盃黑客松」獲選為「卓越團隊」,同時向公部門交流意見,尋找合作的政府單位,本身就注重綠化的桃園市政府,隨即採用臺灣好植地的創新點子,完成「森愛桃園」整合平台,由桃園市政府主動分析用地,成功找出約 300 個潛力地點,為想要種樹的企業或團體單位提供許多合作機會。
(臺灣好植地參加「總統盃黑客松」獲選為「卓越團隊」。 來源:臺灣好植地)
(臺灣好植地參加「總統盃黑客松」獲選為「卓越團隊」。 來源:臺灣好植地)
有了明確的植樹地點,市政府邀請企業植樹單位、用地關係人、管理單位、里長……等,一起出席現場會勘,讓大家可以在現場討論適合新植喬木的位置,若有需要預留的草地,也能夠一齊確認,使彼此共同為相同目標而凝聚。
劉哲瑋舉例,像是石門水庫旁的南苑公園,就是由台積電、水利署與桃園市政府共同合作的地點,由於公園中央的大草坪會有熱氣球升降活動,所以台積電投入植樹的區位著重在四週步道沿線,提供遮蔭,適合民眾坐在樹蔭下觀賞熱氣球升降。
(台積電種樹團隊協助大溪河濱公園於步道新植臺灣原生種喬木。 來源:臺灣好植地)
(台積電種樹團隊協助大溪河濱公園於步道新植臺灣原生種喬木。 來源:臺灣好植地)

民間認養愛心澆灌

除了桃園市的政策平台之外,位於新北市淡海新市鎮汙水廠旁的市有土地,也是臺灣好植地成員促成媒合成功的案例之一,這塊地當初是一塊填海造陸的綠地,由於地理位置邊陲,十幾年來都長滿了象草與芒草,植栽種類比較單一。
臺灣好植地成員與在地關注生態環境建築師陳江河,主動向新北市溝通認養綠地,與政府人員到現地勘查等,並且也南雅扶輪社社團一起合作,向市政府簽約綠化認養兩年。
認養計畫也包含就近取用淡水水資源中心的放流水澆灌綠地,種植多樣化的濱海植栽,並由淡水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推動環境學習活動,邀請在地居民成為綠地維護的志工。
(位於新北市淡海新市鎮汙水廠旁的市有土地,也是臺灣好植地成員促成媒合成功的案例之一,臺灣好植地成員到現地勘查,向市政府簽約綠化認養。來源:臺灣好植地)
(位於新北市淡海新市鎮汙水廠旁的市有土地,也是臺灣好植地成員促成媒合成功的案例之一,臺灣好植地成員到現地勘查,向市政府簽約綠化認養。來源:臺灣好植地)

植樹造林的發展潛力

看見企業與政府相互成長,促使台灣這座寶島能夠更加綠意盎然,是臺灣好植地非常樂見的景象,劉哲瑋認為,企業引入能夠帶動政府更積極投入,進而促成政府、企業、人民對植樹議題的關注與重視,達成正向循環的推進。
「假如將全臺灣潛力用地進行綠化,約可多種下超過 270 萬顆樹木,相當可觀。」劉哲瑋道出臺灣在植樹造林的發展潛力,透過臺灣好植地的土地分析方法,尋覓更多空間對外釋出,藉由媒合與投入,讓像是公園、學校、公共設施的土地植樹,使臺灣「森機」更為蓬勃,促進每一種土地都可以充分與綠化樹木結合,經由社會合作,讓綠化行動有更多的社會角色參與。
(經由社會合作,讓綠化行動有更多的社會角色參與。來源:臺灣好植地)
(經由社會合作,讓綠化行動有更多的社會角色參與。來源:臺灣好植地)

與樹相融的願景

樹,代表著生命,也代表著延續。
「與樹相融,是臺灣好植地的願景,相融二字,是因為好植地希望能讓人們思考每一種土地的使用,有沒有跟樹整合的機會。」劉哲瑋舉例說明,公園中的兒童遊戲空間,就能夠在樹蔭下面放置一些遊戲環境,甚至建造樹屋,讓遊戲空間與自然環境相互結合,同時人們也能在樹蔭下遮陽擋熱。
同樣地,一處經過良好規劃的停車場,也可以配置成蔭的喬木,讓車輛與民眾有陰涼舒適的環境;而城市中的樹木不僅有助於景觀調和外,對於氣候也能有相當程度影響,因此「樹」之於環境、生態、人群,都是密不可分的存在。
在臺灣好植地持續努力下,期望集結全台各地的力量,讓生活在台灣的每個人開始關心生活中的綠地現況,引導政府及人民對此議題的重視,讓環境更加美好、友善。
(與樹相融,是臺灣好植地的願景。來源:臺灣好植地)
(與樹相融,是臺灣好植地的願景。來源:臺灣好植地)
全文轉載至倡議家,原文標題:哪裡可以種樹?臺灣好植地打造平台 媒合公私「找地種對樹」

2023 社區一家【全民社造行動計畫】徵件中,有機會獲得最高 50 萬獎金,即刻投件


文章標籤

  • 《倡議+》 一人加一點,世界好一點

    《倡議+》 一人加一點,世界好一點

    世界從不缺看見問題的人,而是少了動手提出解方的人。作為媒體,《倡議家》不只點出永續社會遇到的問題,更要攜手企業、社創夥伴、意見領袖,打造「倡議聯盟」,提出倡議,並且落地行動,共同解決問題。 承擔社會責任,不是企業的事,也非政府之責。人人「+1」行動一點點,從《倡議家》到「倡議家們」,就能快轉台灣,讓社會變好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