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天下/文:林尹筑
全台各地的大專院校商圈,不論是校內還是校外,「飲料店」幾乎是 3 步一間、5 步一店,種類之多讓人眼花撩亂。碰上活動、考試,學生們更幾乎是人手一杯手搖飲。
但在台大校園,許多同學拿的既不是一次性免洗杯,也不是自己的環保杯,而是印著「uCup」字樣的循環租借杯。
「uCup 循環租借杯平台」由台大杯特社學生打造,消費者喝飲料不必自備環保杯,可以直接租借,並於任意合作店家歸還。至今 uCup 已有超過 3500 個用戶,成功減量一萬個以上的免洗手搖杯。
「我知道環保很重要,但也不想要麻煩,」就讀台大森林系 3 年級、台大杯特社創社社長丁啟詔說,「輕鬆做環保很重要,讓消費者想買飲料時可以不用自帶環保杯,但也不必消耗用免洗杯」。
循環租借杯,讓校園中不再有免洗杯垃圾
台大杯特社統計,台大校園內,每個月使用逾 10 萬個免洗杯,整個台灣一年更有超過 15 億個免洗杯被丟棄。
大量使用一次性杯具除了耗用自然資源,且因飲料杯量大質輕,容易因處理不當而污染環境,對生態造成極大的負擔。
看到手搖飲的方便與滿足感,他們也意識到免洗杯對環境的危害。丁啟詔與杯特社同學從台大學生會永續部的專案開始推出「循環租借杯」,專案結束後,希望能將行動延續下去、終結一次性飲料杯,因此在 2019 年成立了「台大杯特社」。
在校內除持續推動循環租借杯,還發起一連串的環保行動,並打造線上的 uCup 平台,要用「循環租借杯」來解決免洗杯的問題,讓同學在喝飲料時還有更方便、更環保的選擇。
用更簡單的選擇讓環保不再沈重
台大杯特社與學校內、外店家合作,運用甲店租、乙店還的模式來流通循環杯,學生使用後還額外提供集點獎品兌換,提高誘因。
「當時啟詔只有大一,他寄了一封 e-mail 給我,我以為是課業上的事情、入學不適應,結果他說有一些想法要和我談,就咚咚咚的跑進我的辦公室。他很有熱忱,做事雖然有點急,但有理想性,也很有企圖心,是一個能夠服務的人。」台大杯特社的指導老師、台大森林系教授袁孝維,說起第一次與杯特社的接觸,細節都還記得很清楚,他認為一群學生有心想要為環境做事,當然非常支持。
團隊中有來自不同科系的學生,政治、農經系的同學協助團隊營運;化學系的同學研究杯子的材質、洗劑的選擇;工海系的同學架設 uCup 循環租借杯平台,整套流程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杯特社持續擴展服務,除與一般店家合作,更積極連結校內外不同學生社團、各類型活動,在台大校慶園遊會、各社團的講座、政大酒會、GASE 全球事務與科學發展中心講座⋯⋯等,都可以看到 uCup 的環保杯。透過與不同團體的合作,將環保租借杯的想法與實際應用傳達給更多人。
丁啟詔說,杯特社是「環保實作型社團」,社團成員不只能獲得環保知識,更重要的是實作。
除了一般社團活動,台大杯特社要跟很多外部店家、團體合作。「這不只是辦活動,還要遊說,且要遊說很多人。他們很認真地要做件事,我覺得熱忱最重要,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經驗。」袁孝維說起台大杯特社的學生,言談中充滿驕傲。
經費、空間不足碰壁,學生自掏腰包、親手洗杯子
訪問時,丁啟詔一開始有點精神不濟,原來,當天早上台大車庫的進駐申請截止,團隊為此花費許多心力,他寫計劃書寫到凌晨、寫到睡著,才匆忙地趕來受訪。
他解釋,申請台大車庫對團隊來說是重要的一步,因為學校空間不足,只能暫時寄居在其他社團的辦公室,杯子也散落在各地;清洗杯子缺乏空間、人力,無法再將租借杯子的服務規模擴大。
杯特團隊的成員上完一天的課,下課後不是和朋友去聚餐、參加課外活動,而是到宇宙館底下的一間合作店家,清洗循環的租借杯,丁啟詔說這是「他們出機器,我們出人力」的概念。
團隊也曾嘗試請外包廠商清洗,但成本高、成效也不佳,後來就決定由團隊成員自己清洗,一方面符合校內膳食委員會的規定,通過合格檢查、認證,也更能掌握品質,往後在空間、經費足夠時再將整體清洗流程標準化。
經費不足是杯特團隊碰到最大的問題,初期曾因經費吃緊,團隊成員自掏腰包來支撐團隊營運,過去這一年他們到處去比賽、籌措經費。
「一開始常會覺得我們理想很好,但是評審都不過。」丁啟詔說起這段漫長的過程,比了十幾場比賽後發現,光有理想是不夠的,循環租借系統要如何長期、穩定地營運,並且找到商業模式更是關鍵。參賽的過程,讓團隊開始尋找自己的定位及發展方向。
學生各自發揮專業,創業來解決問題
「能夠走到這裡滿厲害的,」丁啟詔說,運作後也發現「錢不是萬能的,有些事就算花很多錢也不一定做得到」。他表示,「大家有相同理念,支持這項行動,所以在最小成本下,做出對團隊最大的貢獻,是有錢也不一定可以做出的成果。」
這一年來,杯特社不僅參與了 U20 國際青年論壇、尤努斯獎獲得優勝、全國創新競賽優勝,也有許多的第一次:第一場受邀演講、第一次有廠商主動接洽,對團隊成員來說都是肯定與激勵,也是繼續向前的動力。
丁啟詔談著團隊核心成員想要將社團傳承,建立循環租借杯系統的商業模式,參考國外的成功案例去創業,眼神中透露著堅定及滿腔的熱情,很難想像他們只是一群二十幾歲的大學生。
袁孝維說,「做環保如果都是免費,都要別人捐獻、出資,這樣做不長;要把這件事變成像是社會企業、永續性可以發展的事業。」
或許這只是他們的一小步,就像免洗杯問題一樣,但這樣的一個小改變,卻讓更多人能夠用簡單的方式,去解決難解的問題,讓環保不再沈重。
從小吃店主打永續食材、大企業發布永續策略,到聯合國制定永續發展目標。全世界都在談永續,但它究竟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10 分鐘測測看你的永續素養等級,還能免費兌換多項好禮!
>>> 前往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