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家/文:劉嫈楓
「去年 4 月,疫情爆發,為了防疫大家紛紛戴上口罩。有天,基金會裡有位聽損的孩子,看到桌上國外友人寄來的透明口罩,問我:『該上哪買?』起初我不太明白,一問之下,才知道疫情升溫後,許多課程改以線上教學,遠距聲音變得模糊不清;戴上口罩後,更是無法辨識嘴型,學習大受影響,這位孩子想買來送給上課的那些老師們。當下我聽完,一時難以回答,原本這該是大人們先想到的事,卻讓孩子們來操心······。」在兩廳院「共融,讓微笑零距離」集結政府民間力量所促成的透明口罩捐贈儀式上,一手促成蒲公英聽語協會理事長謝莉芳說起事情原委。
在疫情爆發後,國內外專家學者皆曾多次提醒,當社會出現重大災難時,許多原本就居於弱勢的族群將可能再次遭受衝擊影響。所幸,台灣面對疫情緊急的時刻,並沒有忘記急需仰賴臉部表情、唇部嘴型,表達訊息的聽損族群。
收到蒲公英協會傳遞來訊息後,串連經濟部、紡織所、衛福部、口罩國家隊康匠等公私部門之力,經過 8 個月,終於超前進度,設計出這款有著 3D 結合不織布加上防霧設計的透明口罩,首批將捐贈兩萬個並率先用於兩廳院場館人員。
擔綱設計研發重責的口罩國家隊康匠總經理陳勇志表示,去年接獲訊息後,就邀集多次會議,並實際與聽損朋友溝通需求,過程並不簡單。儘管是為了滿足聽損族群的需求,但真正的「解題人」卻是一般大眾,「美觀」、「價格」、「舒適」缺一不可。從最初發想、手工打樣、量產都充滿挑戰,都歷經多次調整,才得以促成。尤其防疫重責當前,量產壓力不減之下,接下任務的團隊也因此眼神「閃閃發亮」。
陳勇志表示,在首波率先解決聽損族群的需求後,沒想到,需要透過臉部表情傳遞友善也包括許多服務第一線人員,因此下一階段也將攜手更多企業,使用透明口罩。
近年兩廳院在場館設計、節目製作,均致力推動文化平權,此次率先使用透明口罩前,早已和蒲公英聽損協會合作,讓聽損族群接觸藝術。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為了防疫,從入場觀眾到前台服務人員,都確實落實「戴好戴滿」,但難免溝通受限、產生距離。
得知台灣康匠研發透明口罩時,也透過兩廳院長期合作,推動身心障礙福利的蒲公英聽語協會介紹,促成友善口罩的合作機會。「集結大眾一起促成解決此事,我們相信能自由自在悠遊在這社會中,是人的基本權利。」劉怡汝說。
歡迎光臨《明日戶政所》,透過讀懂議題資訊、搜尋政府資源、了解創新行動、參與投票 4 步驟,一同關注少子女化議題,促進友善兼容的生育環境!
>>>點此進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