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社企流編輯室
安全帽花盆可以回收嗎?回收都會被再利用?環保署公告全國資源回收率高達 55.14%,大家資源回收到底做得好不好?以「海廢圖鑑」獲德國紅點設計等全球 8 大獎項肯定的新創環保團體 「RE-THINK 重新思考」(以下簡稱 RE-THINK)從淨灘、減塑行動,持續透過創新角度溝通廢棄物主軸;今年更往垃圾源頭更進一步,推出「回收大百科」向資源回收議題開戰。
日前 RE-THINK 與 foodpanda 合作,發起台灣史上最大回收素養調查。3.7 萬樣本中超過 9 成民眾都表示有回收習慣,但根據環保署 108 年度垃圾破袋採樣分析資料顯示,一般垃圾中至少有 4 成為應回收之廚餘、紙張與塑膠,顯示民眾雖有環保意識及回收習慣,但回收知識才在及格邊緣;而 25 歲以下的年輕人自覺最不環保,垃圾回收行為表現也最差,包括寶特瓶需完整回收、廚餘須分開回收等項目都不及格。
民眾於問卷表示,其實平常都會做回收,但面臨最大困境是垃圾桶標示不明(52%)、不同地方規矩不同(49%)、不知道該丟什麼類別(48%);而民眾吸收回收相關知識來源多為垃圾桶上標示、學校教授與社群網路。此份調查點出了民眾回收的 4 大迷思,包括:
1. 回收動作好簡單?
68.3% 的民眾,答錯日常生活中常見垃圾的回收分類,諸如電子發票屬於不可回收的垃圾,而廚餘、便當盒則應回收。
2. 回收都可以再利用?
34.5% 的民眾觀念錯誤。其實垃圾只要沒有被正確分類、收集與處理,就失去回收價值。
3. 只要是塑膠都可以再回收?
4. PLA 回收後有再利用?
84.6% 的民眾不了解 PLA 材質與後續回收作法。
「每個迷路的垃圾,都有個丟錯的主人」RE-THINK 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創辦人黃之揚表示。研發超過一年之「回收大百科」,整合資訊圖表設計專家 Re-lab 操刀設計、回收顧問 REnato lab 彙整資料與超過萬名的民眾意見,並獲得多家企業的支持。
回收大百科首波整理出包括塑膠袋、安全帽、花盆、濾水器濾芯等 101 個最常見的生活垃圾,其中更包含了民眾常有的迷思,包括其實屬於一般垃圾的電子發票、橡皮筋、絨毛娃娃,與應該被妥善回收的乾淨塑膠袋、生熟廚餘等。而「回收大百科」網站的亮點,是以動態爆炸圖的設計,讓生活常見的垃圾爆炸拆解,幫助民眾快速了解垃圾的材質組成、回收率、又該以什麼方式正確回收。
黃之揚不諱言,回收是一件非常「線下」的事。「超過 7 成民眾都是站在垃圾桶前面才在想怎麼丟」,因此推出網站資料庫只是第一個里程碑,今年 RE-THINK 將結合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進行一連串與餐飲相關的回收教育,更將前進校園為學生上一堂回收必修課,也不排除進入夜市、餐廳來場垃圾桶大改造,結合企業產品特色與 ESG 推動回收教育,持續在線下展現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