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bongkarn thanyakijPhoto Credit: bongkarn thanyakij
2020 年 8 月 24 日,台灣經濟研究院、星展銀行(台灣)及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共同發布 《2020 社會創新大調查》。該調查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指導,調查台灣「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發展現況與民眾支持度。
為使大眾更加理解社會創新內涵、也為社會創新創業者釐清市場現況與國際發展趨勢,本文邀請社會創新創業者與社會創新生態圈關鍵角色——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逢甲大學社會事業經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汪浩、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共同創辦人兼總經理陳一強、社企流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以涵以及直接跟農夫買創辦人金欣儀,針對調查結果進行深度評析,共同展望台灣社會創新發展未來。  
社企流/文:李沂霖
十年之前,社會企業一詞在台灣還未普及,直至 2007 年,台灣首家社會企業創投「若水國際」,將「社會企業」一詞引進台灣,大眾開始認識這個新名詞。而在若水成立前便已存在、具有社企精神的組織——從合作社、具自營收入的非營利機構、到以改善社會問題為使命的公司等,逐漸被放到社會企業的光譜上作討論。
十年以來,民間具社企精神之組織越發蓬勃,政府更將 2014 年定為「社企元年」,著手推動台灣第一個以扶植社會企業為主的重大政策《社會企業行動方案》(2014 至 2016 年);在 2017 年,則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接手推動《社會創新行動方案》(2018 年至 2022 年),盼串連個人、組織、企業等角色,共同創造社會價值。

社企認知度突破新高,過半數民眾願支持社企產品或服務

2020 年,《社會創新行動方案》推行將滿 3 年,可謂是社會創新發展「期中考」之際,在 3-4 月間推出《2020 社會創新大調查》,針對台灣年滿 20 歲以上之民眾進行電話調查,共收回 2015 份有效樣本。
根據此份調查結果顯示,今年社會企業認知度突破新高,目前有 1/3 民眾認識社企。此外,時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在經濟飽受影響下,民眾對於消費支持社企產品及服務的意願不減反升,有超過半數的民眾表示願意接受社企品或服務較高的售價。
對此,身為社會創新組織經營者、直接跟農夫買創辦人金欣儀認為,社企產品及服務的能見度提升,可能是增加民眾認知度與支持度的原因之一,「我先前去松菸誠品,一踏入就看見柬埔寨社會企業『SALASUSUu』的商品,我覺得很意外也很開心,在這樣主流的商業領域,開始有社企產品進入,如此就可以接觸到更廣大的群眾、讓更多人認識社會企業精神。」
而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則提及,疫情下對不少組織造成衝擊,但也同時帶來一些機會,舉例而言,當政府發行振興三倍券之時,唐鳳便率先將三倍券用於購買由身障者親手製作包裝的「Power Taiwan 暖心禮」,同時更選擇將回饋金捐贈給關心外籍移工的組織「One-Forty」。
唐鳳指出,疫情之下,大家都知道各產業發展不易,也願意以消費行動向組織說聲「辛苦了」,而當民眾使用三倍券首次獲得社會創新組織的產品時,這對組織而言就是一次被認識的好機會,「是否能端出一個讓人願意推薦的商品或服務,讓更多人分享達到病毒式行銷,便是組織可以掌握的機會。」
(2020 年 8 月發布《2020 社會創新大調查》結果。來源:社會創新實驗中心)
(2020 年 8 月發布《2020 社會創新大調查》結果。來源:社會創新實驗中心

透過產品與服務深化影響力,推廣社會創新精神

自 2017 年政府推動《社會創新行動方案》,「社會創新」4 個字便開始於產官學界推廣至民間。社會創新是指運用創新概念及方式,改變社會各群體間的相互關係,並從中找出解決社會問題的途徑。參與者不限組織型態、甚至不需設立組織,都可藉由創新的方式解決社會問題、產生影響力。如回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生的「口罩地圖」,便是近期廣為人知的社會創新經典案例之一。
不過,在此次的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於社會創新的認知度反而比起 2019 年略為下降一些。
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共同創辦人兼總經理陳一強認為,「社會企業」是實體的組織,而「社會創新」則是理念、方法,相較之下社會企業可以看得到、體驗得到,而社會創新則是難以一言以蔽之地說明。
作為長期倡議社會企業精神的角色,社企流創辦人暨執行長林以涵表示,在提及社會創新內涵時,大多得從社會企業概念說起較能讓民眾理解。「若以箭靶來比喻,社會創新就是整個箭靶,而社會企業則是箭靶的中心。」在與不同的利害關係人溝通時,的確也常常遇到多數人不理解社會創新的情況,對此,社企流便特別製作一張社會創新組織光譜圖,作為與不同人溝通的協助工具。
對此,唐鳳則提及,從社會創新、創業到企業有不同的樣貌,「社會創新組織經過商轉、組成一個事業體後,大眾可以接觸到它的產品或服務、進而了解該組織倡議的理念,那麼認知度自然會提升。」
唐鳳也進一步說明,之所以特別提出「社會創新」一詞,是因為通常提到創新,大眾想到的是產業、或技術上的創新,鮮少人會想到「社會」創新的層面。她也期許,「未來,大家透過產品和服務來認識一個組織的理念,會變成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達成 SDGs、邁向永續發展,政府為關鍵角色

回應政府推動社會創新的目標,一方面是為了促進經濟成長、同時兼顧社會與環境影響;另一方面則是緊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 SDGs)、與國際接軌。
SDGs 是聯合國在 2015 年所提出,針對全球的經濟、社會、環境問題制定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做為全世界對於 2030 年的願景。
逢甲大學社會事業經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汪浩與陳一強皆認為,SDGs 作為國家層級的發展目標,是國與國之間溝通的語言,政府應比民眾更理解 SDGs、更要與政策有所連結。
汪浩更強調,回應 SDGs 是一個重要且急迫的事情。2019 年末,「氣候緊急狀態」已取代「氣候變遷」成為年度代表字,面對全球經濟高度發展下衍生的各種失衡現象,政府應率先從政策制定、法規調整開始帶頭,推動企業、組織、民眾共同達成 SDGs。
而對於社會創新組織而言,金欣儀認為 SDGs 是相當重要的知識,她更分享,直接跟農夫買在內部制定組織目標時,便以 SDGs 制定相應的工作指標。
唐鳳則表示,SDGs 做為全民共通的語彙,目前是部會之間溝通的最佳利器,讓跨部會的資源得以更順利地連結在一起。此外,隨著市場永續發展意識抬頭,小自社會創新組織、大至上市上櫃公司、甚至是政府部會,越來越多單位以 SDGs 做為架構,檢視自身的產品或服務,是回應了哪些關鍵議題。
近期,桃園市長鄭文燦便於 9 月參與 2020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晚宴時,首度發布了「地方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Local Review,簡稱 VLR)——以 SDGs 為標準,盤點市府所有局處超過 500 項施政計畫,確保政策之永續價值。(同場加映:在城市發展中導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桃園市長鄭文燦首度發布「地方自願檢視報告」
(桃園市長鄭文燦首度發布「地方自願檢視報告」。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桃園市長鄭文燦首度發布「地方自願檢視報告」。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而據《2020 社會創新大調查》指出,近兩成民眾曾聽過 SDGs。而大眾最關注的 SDGs 前三名依序是 SDG 4 優質教育、SDG 8 優質工作和經濟成長與 SDG 1 消除貧窮。而社會創新組織則認為本身業務多與「SDG 11 永續城市和社區」、「SDG 12 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SDG 3 良好健康與福祉」有關。
林以涵提及,此次調查的社會創新組織中,有將近 7 成為公司型態、其他 3 成屬非營利組織。在調查樣本中,公司型態佔大宗,也因此關注的 SDGs 偏向能以商業模式回應的項目。
唐鳳進一步解釋,SDGs 的數字蘊含著排序的意義,數字越大越難以靠單人之力達成,「也就是說 SDG 1-9 可以靠自己完成,因此從組織的視角或從個人視角來看,我想一定是不一樣的。」
(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來源: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nowledge Platform)
(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來源: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nowledge Platform

擴大民間認知與支持

綜上所述,欲提升大眾對於社會企業、社會創新與 SDGs 的認知度、推進社會創新發展,整體而言須串連政府、企業、社會創新組織等角色共同合作。
林以涵表示,欲擴大民間的認知與支持,社企流作為傳播平台的角色,便持續嘗試以不同的議題呈現社會創新精神並回應 SDGs。而在社會企業、社會創新等專有名詞溝通上,林以涵則建議應以簡單直接的方式「精準倡議」。
汪浩則提及,民間發展能量具足,而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動有其必要,如此更能使民間的理解更深化、聚焦。陳一強也提及,接下來應思考法規的制定,讓社會企業、社會創新概念有更具體明確的法規,如參照歐美經驗的共(兼)益公司,這些都需由政府出面評估。此外,陳一強也有信心,現今的千禧世代、Z 世代青年,比起以往更關注社會、環境的效益,「我相信他們是改變的力量。」
最後,唐鳳分享,這兩年來政府推動「社會創新組織登錄資料庫」,鼓勵不管是營利、非營利組織或是合作社,至平台登錄揭露其宗旨、章程和公益報告。「廣納許多有產品及服務的社會創新組織,確保任何組織型態的團隊都沒有被遺漏,這樣我們才有可能逐步地將社企入法之路,導向立法院的方向走,也就是所謂的厄瓜多模式——先提出行政規則、試行一段時間後,再訂立正式的法律。」
誠如唐鳳所說「眾人之事,眾人助之」,面對全球越來越複雜的社會問題,期許未來,在民間、政府齊力推動下,社會創新精神能更加深植人心,共同邁向永續未來。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廣告】 此文章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支持、社企流獨立製作,不影響報導之真實性與準確性。

文章標籤

  •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流編輯群帶你在此專欄中,輕鬆吸收世界各國對於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