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鵬宇
政府、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在解決社會問題上,各有其力量與局限,也因其性質的差異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過去,這三個部門的界限可說是涇渭分明,但越來越多的社會工作者已體認到,這三個陣營之間的有效合作、互補長短,將可為公共利益領域開創新的局面。
結合政府的公共機制、企業的充沛資金和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服務專業,一種名為「社會效益債券(social-impact bonds)」的新型社會投資模式正逐漸成形。
「事先預防重於事後補救」是眾所皆知的道理,而「社會效益債券」就是利用私營企業的籌資來推動預防性方案的一種設計,運用籌募的資金實行教育、輔導和諮詢等預防計劃,將可降低未來的犯罪率或失業率,也就是透過現在的預防投資,省下將來為補救所需付出的高額社會成本。
雖然預防性方案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但這類型的計劃通常需要有長期且穩定的資金投注才能真正產生效果。非營利組織往往由於資金拮据,即使有很好的計劃也無法執行或大範圍推廣;從政府的角度來說,由於預防性方案耗時長久且有失敗的風險,在政治上並不太受歡迎。
社會效益債券彌補了前段所述的缺口,將市場資金導入社會部門的同時也將風險移轉到社會效益投資者身上。
今年八月初,美國紐約市市長彭博宣布了一項實驗性的合作計劃:投資銀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將發行九百六十萬美元的社會效益債券,投資一項為期四年、降低紐約市青少年重複入獄率的方案。
社會效益債券也稱為「績效給付債券(pay-for-success bonds)」,因為社會效益投資者的獲利報酬,取決於投資計劃最終達成的社會成果。
高盛提供的資金將交由MDRC(美國一專門為貧民服務的非營利組織)運用,為受刑人提供訓練與輔導,如果MDRC在四年期間能有效地執行計劃並將重複入獄率降低10%以上,那麼紐約市政府除了償付本金之外還將給予高盛最高回報額兩百一十萬美元,但若無法達成10%的目標,則高盛將遭受無法追回本金全額的損失。
在過去,許多的社會方案,欠缺問責的成果評估,即使有評估,方法也欠嚴謹,因此納稅人或捐款者所付出的資金,往往並沒有被有效的運用,眾多不同的嘗試也不知到底效果如何。社會效益債券以「成果」為導向的設計,應能有效地改善這種缺陷,除了確保資金的投資能達到預設的社會目標外,也確保評估工作的科學嚴謹性,並進而加快社會工作者對不同社會方案的學習與探討。
紐約市與高盛集團的合作,為美國國內第一個社會效益債券的投資案例,因此整個計劃從設計、執行到結果,都將倍受各界關注,其成敗與否,對於社會效益投資這塊領域的發展必有相當的影響力,就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高盛的這筆投資,在未來的四年裡,能造成多大的轉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