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天下實驗室Photo Credit: 天下實驗室
國際金獎名導蔡明亮的作品,在宜蘭偏鄉遊客中心獨家播映?僅 2 萬 4 千人的壯圍鄉,由國際級建築師黃聲遠操刀設計遊客中心,他攜手蔡明亮打造不同定義的地方創生。

文:程遠茜
一下交流道,遠山山頭雲如瀑,《未來城市@天下》採訪團隊座車駛進宜蘭如迷宮般的縱橫田埂,在一片田裡找尋「田中央」。由外走進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裡外都沒有都會裡嚴肅緊湊的氛圍,在這裡,穿梭在建築模型、設計圖間的,是一件件休閒 T 恤與各式拖鞋,以及團隊間輕鬆的對話來往。
突然,一個天藍色的身影從人群間向我們打聲招呼,然後就消失在隔間。他是「建築宜蘭幫」幫主,黃聲遠。這個長期深耕宜蘭的團隊,以自己做設計的步調與風格,不僅改變大家對建築的設計定義,更致力於改變建築與地方環境的關係。
此次設計壯圍旅遊園區,他們不只在鄉下蓋一棟形狀不一般的建築物,更跨界邀來國際名導蔡明亮,在荒涼的海邊蹲點,拍出質感影音、拍出連居民都遺忘的在地美。讓來去當地的人,重新發現、認識這個濱海小鎮。
「我希望壯圍的年輕人先看到一點改變,即便出去之後,他會願意帶很多故事回來、相信這裡什麼事都可能發生,」黃聲遠攜手蔡明亮,拿出國際級藝術眼光和專業,在這人煙鮮至的濱海偏鄉,創作出不同定義的地方創生,讓精緻作品整理出地方問題、重新呈現壯圍被忽略的美與生生不息的潛力。
(黃聲遠帶領的田中央團隊先在社區內做一點一點的小建設,再規劃設計遊客中心。來源:程遠茜)
(黃聲遠帶領的田中央團隊先在社區內做一點一點的小建設,再規劃設計遊客中心。來源:程遠茜
以下是黃聲遠對談專訪內容:
壯圍之前開發的過程中,不是沒有危機。政府曾想用社區區段徵收、改造成社區中心、公園等等,因為覺得當地似乎很落後,需要這些建設。這樣的態度很危險,因為並沒有面對當地真正的需求。壯圍真正要面對的是那些廢棄魚塭怎麼恢復、我到另外一家的門口時菜車怎麼過來等生態邏輯的問題,這些都沒被解決。
不能只是想讓壯圍變成峇里島、變成 YKK 海灘,建設必須是跟這裡要完全面對這裡的真實,而這個真實要讓所有官員來看的時候會被感動。另一個角度來說,壯圍人生活在村子裡,有他美好的部分,只是我們都不去看、不去欣賞,就想用施捨的態度,一定要給這裡特定建設,不斷地用傳統、或某些價值觀套住,才會讓這個地方死掉。
我們並沒有被「觀光」套住,不只在做遊客中心。剛開始做一些小的點,後來理解其實我們要對區塊,所以團隊開始研究社會福利、交通議題,以整體思考並規劃要清掉或留下的元素。我們佈置社區、調整漁師廟的廣場、清掉河堤邊很多奇怪的水泥構架等,可我們珍惜這裡捕鰻苗的人家,他們猶如跟這個社會有種契約,是當地的經濟來源,也是當地很美的特色。

自信讓創作實現、讓地方展現本質美

我很早就發現別人(不只是政府部門)會給你框框,但你不能太把它當一回事,也不能太生氣。人家需要一點框框、一點共識,也沒有真的那麼不好。而且政府有點責任常要提醒你,目前框框在這邊,可是他很期待你不要被框住。因為他們也是我們,我們就是他們,將心比心沒有差那麼遠。所以我們還是努力競圖、要弄遊客中心,但真正背後的心願是什麼,自己心裡清楚。
一個地方要能生生不息,本身要對自己有一種自信。以前從我宜蘭同學身上看到這個感覺,他不是很想要把自己變成別人。而在人生這個階段碰到蔡導,啟發我非常多事情,從他身上看到,我們常常妥協變成一種習慣、變平庸,但應該要避免。
譬如有一次很多人進來館內看,蔡導就放了很多鐵椅給大家坐,那天看到鐵椅,瞬間好像被制約、腦海飄出疑問:「這是老百姓拿過來的,還是蔡導要的啊?」其實這類事情我以前也常做,總會把類似社會福利中心這種公家機關,弄得好像家裡廚房,那天出現疑問過後我有點慚愧,反問自己,勇氣是不是在這漫長過程開始消失?
要創作,自己一定要清楚手邊能準確到位的技術到底在哪裡?技術本身會使你自由,會讓不同的事情都有可能變成你的起步,目標變得無限開闊、什麼都有可能。像蔡導有蔡導的技術,我們有我們的技術,因此我們可以有貢獻。所以你如果不是真正看準、看懂這裡最深刻的美好,你就只好勉強自己變成別人。
(蔡明亮以國際水準的影音重新詮釋他眼中的壯圍,也突破大家對遊客中心的想像,放沙、放水進館內策展。來源:陳鵬宇)
(蔡明亮以國際水準的影音重新詮釋他眼中的壯圍,也突破大家對遊客中心的想像,放沙、放水進館內策展。來源:陳鵬宇

地方要能創生,要讓當地人看見期待

所以對我來說,美是邁向自由的過程,它不是對應這個、對應那個,是種感覺,你願意為了它付出的那件事情。而能夠自由地思考、不被框架綁住,這個本身是構成美的最核心的事。
所以田中央這個團隊,很在意每一個人有自由、有機會、有權利做決定,這樣決定才真實。而且勇於決定、勇於扛起責任,因為我這樣判斷,如果你也有機會可以選擇欣賞,大家就會邁向一個多樣的未來,這就是藝術的本質。
現在年輕的學生、當地人會告訴我,好多人其實很喜歡,因為他們感覺得到各種新的可能會出現。他們開始有種相對開放的思維,覺得這裡正在改變,雖然還不知道答案,可是卻不再抱怨、也不焦慮反而在期待。接下來,這份期待與信任,也許讓他願意從外地帶回來好多故事,因為他開始相信,這邊什麼事情都會發生。
全文轉載自未來城市@天下,原文標題:客座總編輯 在地方設計生活︱黃聲遠:美是邁向自由的過程,是你願意為它付出的那件事情
「社企流網站集資計畫」需要你的支持,為社會創造更多可能! →馬上支持
 

想要讓家鄉變得更好,卻不知道從何開始嗎?來看《社區自造家:第一次做社區營造就上手》專題,以移居者、返鄉者及師生團隊 3 種角色切入,帶你一探社造心法,齊心創造永續共好的生活環境! >>>看專題

文章標籤

  • 未來城市@天下

    未來城市@天下

    《未來城市 Fututre City》是《天下雜誌》2018 年推出的智慧科技與城市治理交流平台。我們報導國際城市最新的科技應用、最精闢的專家洞察、最深入公民參與,期望為市民、企業和政府單位創造對話、有意義的互動,讓市民能夠在城市找到理想的未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