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asa
你可能很難想像,一個小小的環保購物袋,單價不到 400 元、色調鮮豔設計簡約的寶特袋,集資金額已經突破 1300 萬,也是 2018 年度截至目前為止贊助人次最高的案件。
100% 使用寶特瓶回收抽紗製成的寶特袋,防水、耐重還能夠變形成飲料提袋,工廠十年保固免費補修,希望大家愛物惜物,避免更多浪費,充滿人性的設計深得人心。
而寶特瓶的原料,以 5 倍價格向回收者收購,把「別人不要的」,用較高的價格,向這些需要幫助的人購買,然後再製成「別人想要的」,環境保護加上資源分配的議題,掀起了一陣熱潮。
Fng 創辦人蔡蔡表示:「其實一開始的出發點不是想了解回收產業,而是想關心回收者。」蔡蔡提到,Fng 的前身是公益粉絲團「為愛心而設計」,傳統紡織廠二代希望能夠透過自身擁有的資源,來幫助相對弱勢的族群,也因為網友的建議,讓他開始關注起回收者的議題。
「不只是賣東西捐款,我們想要打造善念的循環」
真的實際要想出執行方案的時候,蔡蔡才開始慢慢發現,如果想要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其實需要更深入了回收產業鏈的問題,「當初在思考怎麼樣真正幫助到回收者的時候,我們就不想要只是賣東西捐款而已,我們更想要打造一個善念的循環。」
為了要真正觸碰到問題的核心,在集資平台的牽線下,Fng 找上了長期深耕街頭,關注都市貧窮議題的社會企業——人生百味。
第一次聽到 Fng 的提案時,人生百味的創辦人巫彥德不禁有些懷疑「是不是不太可能做到?」不過這也是一個寶貴的機會,因為在都市裡面,大部分的清潔、回收工作,都被政府的編制給取代了,對於回收者來說環境更為嚴峻,「難得有一個產業,需要回收者來幫他們收回收,有人願意直接提供這個工作的合作機會,我覺得這很值得嘗試。」
過往社會在跟貧困者接觸時,比較多用捐款的方式,「就是說我捐款給你,但某種程度上,我並沒有需要你。」後續在與許多回收者阿公阿嬤訪談的過程中,阿德發現到:
「為什麼人會去做回收?其實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不想要別人幫忙、不想給人家看不起、不想成為其他人的負擔,那種自尊需要是很明顯的。」
因此,在透過高於 5 倍市價收購的合作,對於回收者來說,這種接受協助的方式是較為舒適,而且能夠真正改善一部份的收入來源。
創造線上與線下的對話場域
從第一次試行回收收購,到後續集資目標解鎖了《回收者的生活》田野調查報告書,人生百味站在第一線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回收者。其實街友、街賣者有很大一部份也都曾經接觸過回收工作,因此過去在接觸無家者時累積的經驗,讓人生百味更敏銳的掌握有效溝通的要領。
「從未有人直接跟回收者合作,對於回收者來說,就很像我們兩年前開始接觸街賣者一樣,大家其實都防備心很強,我們現在就稍微比較有經驗了,所以我們就去找已經有在關注回收者的老人福利關懷協會或里長合作。」
即便和回收者接觸的時間很短,但阿德覺得:「因為收購,才創造了一個這樣的場域,才有機會跟他們聊。」不然一般的回收者,其實不太願意花時間對話,因為對他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花時間聊天還不如去多撿一個瓶子。每個人選擇回收這種孤獨的工作,其實有一定自己的原因,這原因在過程中,需要花很多時間建立關係,才能慢慢拼湊出故事的樣子,進而去了解問題的本質。
人生百味的對話場域在街頭,溝通的對象是第一線的回收者,對 Fng 而言他們的對話場域在社群,溝通的對象是群眾。
其實在專案上線之前,Fng 拜訪了相關的學者、環保人士、公益團體,例如:海湧工作室、寶島淨鄉團、台灣零廢棄......等等,還包括環保處理廠的老闆、從事回收行業多年經驗的、甚至諮詢過環保署,做了非常詳實的調查。
即使事前準備充分,隨著 Fng 寶特袋集資金額水漲船高,專案越來越受矚目,在粉絲團上也有更多討論、疑問的聲浪,面對網友包羅萬象的提問,Fng 更希望能夠真正解決到因為資訊不對稱產生的問題,「我們會試著把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再更深入去了解,他真正想要了解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事情,把答案找給他。」
在官方粉絲團上,從回收的一萬份問卷中,針對網友提出 6 千多則問題,團隊整理了一份非常詳細的問答集,提供了技術檢驗證明文件,並且嘗試將艱澀的技術慨念,轉換成大眾較易理解的淺白文字「這樣一來我們可以提供比較專業的回答,二來網友也不會再衍生出更多問題。」
「可以做到 100% 的事情,為什麼要只做一半?」
以目前台灣紡織產技術來說,從寶特瓶回收抽紗的技術已經算是很成熟了,只是沒有人去真正使用 100% 的回收紗製造產品 ,而這次 Fng 的產品特色就是使用 100% 寶特瓶回收紗來製造。
「對 Fng 來說,我們如果真正想要去為這個環境做一些改變,我們希望如果我們能做 100%的事情我們就做 100%,而不要只做一半。」
或許也是這樣擇善固執的精神,讓 Fng 在集資計畫進行中,除了解鎖了《回收者的生活》田野報告書以及為回收者製作遮雨布的集資目標之外,還採納了網友的意見,將寶特袋的縫製交由家庭代工媽媽來執行,即便這可能需要負擔比較高的製作與溝通成本。
蔡蔡提到,當初考量找到代工媽媽的原因其實跟幫助回收者的初衷是相同的,台灣的代工媽媽在 2 、30 年前,其實是在工廠上班有穩定的工作,但因為產業升級、工廠外移,導致結構性失業,而且大環境的訂單量正在慢慢縮小,相對的代工媽媽的工作也很不穩定,加上不同的商品工法都不太一樣,在接單時常常需要更換針組、重新適應,又受限於家庭或其他因素而沒辦法從事其他工作。
「我們不是想要改變專案或影響贊助者的意願,而是去想我們還可以更多做些什麼而已。」
如果透過寶特袋的集資,能夠在一段時間內,有比較大量、品項重複、做工不複雜的訂單,對於提升代工媽媽的收入可能比較有幫助。
「只是一個環節的改變,還需要更多人的投入。」
「我一開始就有跟蔡蔡講,我覺得這計畫不是說我這個做了就能對整個回收者的處境,有什麼革命性的改變。」阿德提道,有一位配合收購的阿嬤在做回收的過程中,出了車禍,住院一個禮拜,還與肇事者起了法律糾紛,這些都是遠遠超出一位回收者所能負荷的變故。
即便 Fng 的計畫提供了一個環節,好像可以改善整個回收工作的收入,但其實還有生活很多其他面向,安全、健康、保險......等等,這些東西在 Fng 計畫中是沒辦法顧及到的,阿德認為,「其實還需要很多人的投入跟努力,或是在城市裡面有些友善的措施,你才有可能讓每個環節都發生改變。」
環保議題也存在同樣的狀況,台灣一年平均產出 45 億支寶特瓶,絕對不是單靠任何一個個人或組織就能夠改變的,「Fng 畢竟是家小公司,如果有更多人參與到這樣的事情裡面來,他才真的能改變更多事情。」
Fng 在計畫進行的過程中,也一邊尋訪台灣的廠商,追蹤最新的技術,並且及時公佈在粉絲團上,讓更多人知道,其實不是只有 Fng 可以做這件事情,「當我們把 PP 可回收的消息公佈的時候,是希望更多人能夠參與,不管是同行、設計師,大家都有可能可以參與改變。」
Fng 寶特袋只是推動改變的第一步,「這就是需要更多人去關注,不管是社會大眾、企業或者政府單位,我覺得就是要讓大家看到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即使專案需要溝通的議題比較複雜,紮實的田野工作、清晰的資訊公開,以及真誠的溝通口吻,讓 Fng 寶特袋的集資計畫在社群上的熱度越來越高,吸引了超過 8 千位贊助者支持。
透過 Fng 寶特袋的計畫讓我們看到,群眾集資在議題性產品上的發揮空間是非常大的,甚至在兩個不同議題之間串連的效應也很驚人。原先關心環保議題的人,和關注回收者貧困議題的人,可能是不同的ㄧ群人,卻因為 Fng 的計畫被串連起來,讓兩個議題能夠擴及到更多人的視線內。這就是群眾集資的精神「把對的事情連結向對的人」,讓需要被關注的議題被更多人看見,離解決問題就更接近了一步。
本文經「群眾觀點 CrowdWatch」授權轉載,原文標題:可以做到 100% 的事情,為什麼只做一半?專訪:Fng 世代設計 X 人生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