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rawpixel on UnsplashPhoto Credit: rawpixel on Unsplash
弱勢賦權常被認為是「救濟」弱勢族群,舉凡培訓、協助求職,甚或改變生活水平較低落的環境,時常與「幫助」、「拉一把」、「施捨」等字眼脫不了關係。但在 2018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弱勢賦權論壇上,3 家社會組織卻對弱勢族群的想像重新定義──弱勢賦權不是救濟,是用愛帶領這些族群,把他們視為夥伴,一同創造出改變。
文:黃培陞
主持人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創辦人暨執行董事蘇國禎投身憨兒工作多年,談起基金會的服務項目,從不說「施捨」而是「改變」,他認為所謂的改變,不僅是改善關懷對象的生活,也應嘗試把關懷對象當作夥伴、創造共好可能。以立國際服務柬埔寨計畫負責人文珠,以及新加坡 E&I Food Concepts 總監 Enoch Teo 的工作,也都在突顯這樣的理念。

不只給竿,也幫忙找魚

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自 1995 年創立,兩年後入主烘焙市場。蘇國禎指出,基金會的運作模式為「工作型整合社企」,如今營運超過 20 年,已有 70 多家服務據點、33 所社區照顧中心遍布全臺。更驚人的是,截至去年,基金會自營利潤已達 54%,只有 26% 仰賴捐款和補助,每年服務超過一千多名憨兒,是社會經濟相當成功的典範。
蘇國禎說,基金會本身的雙重經營模式是關鍵所在,一方面由事業部門替憨兒安排最適合的工作,且「不只給他們釣竿,還會幫他們找魚」,讓有效營運成為可能;另方面,憨兒的身心則委由社福部門照顧,幾乎將憨兒們的一生完整地囊括在基金會的服務範圍,從烘焙屋、照顧中心,到未來建置醫療照顧系統,基金會堪稱與憨兒的生老病死共存共榮,替他們設想周到,是個相當體貼關懷對象的做法。
(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創辦人暨執行董事蘇國禎。來源:社企流)
(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創辦人暨執行董事蘇國禎。來源:社企流)

看見家鄉需求,從基層創造改變

以立國際服務柬埔寨計畫負責人文珠,高中畢業後,因為翻譯工作才和以立結緣, 並花了 6 年蛻變成當地專案負責人。身為柬埔寨人的文珠雖在家鄉推動關懷工作,卻並未獲得親友認同,每當遇到挫折便不斷思考、提出自我質問「我到底可以為家鄉做什麼?」用反思勉勵自己往前走。
以立提供的服務包括設計行程、陪伴人才,以及舉辦交流聚會等活動,她舉自己負責的「柬單生活專案」為例,工作團隊起初透過家訪,實地走入當地生活,發現聚落居民生活的困境。文珠舉例,當地的廁所只出現在學校與政府單位,每當雨季來臨,孩童因瘧疾喪生的案例頻傳。於是團隊積極聯繫村長,利用開會時間,向當地居民介紹使用廁所的重要性,逐步邀請村民和志工合作,為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努力。
不僅僅是如廁習慣,文珠帶領團隊走進柬埔寨村落,從務農到建築等面向,協調志工與在地村民,一同投入建設改善生活條件。善用自身角色來改變家鄉,文珠謙虛地說:「很多人會認為志工是件很偉大的事情,」但對她而言,「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別人,我只是分享我所擁有的東西。」或許就是這樣換位思考、替家鄉生活著想的理念,才能讓她看見真實的需求,並與團隊共同創造巨大改變。
(以立國際服務柬埔寨計畫負責人文珠。來源:社企流 )
(以立國際服務柬埔寨計畫負責人文珠。來源:社企流 )

更生人的曙光,他用愛實現餐飲夢

不到 30 歲就已創辦一家法國餐廳、兩家小販中心檔口的 Enoch Teo,從 15 歲時就投入餐飲業,19 歲進入法國餐廳,自此一頭栽入法式餐飲的世界。由於自己也曾誤入歧途,Enoch 深知徘徊於社會與監獄之苦,認為青少年前科犯本性並不壞,缺得只是有人引導並給予機會。因此,懷抱餐飲夢以及對更生人關懷的 Enoch 成立了 E&I Food Concepts 社會企業餐廳,將 35% 的員工名額留給更生人,提供為期 3 個月的職業訓練計畫,讓他們重新找到人生的歸屬。
除此之外,Enoch 特地砸重本,將餐廳打造成全自動點菜付款的運作模式,協助員工排除不必要的顧客糾紛。Enoch 也分享,他常利用下班的時間找員工吃飯,試圖了解他們最真實的想法,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競賽、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就感,對他來說,這些人都是他最重要的夥伴。
「餐飲業薪資待遇不高,想做這行的人越來越少,在我幫助他們的同時,他們也正在幫我實現夢想。」他在分享過程中不斷強調自己將對象視為夥伴,而非「被救濟者」,而這也是他經營社會企業的中心理念。
(新加坡 E&I Food Concepts 總監 Enoch Teo。來源:社企流)
(新加坡 E&I Food Concepts 總監 Enoch Teo。來源:社企流)

將心比心,弱勢不再是問題

論壇尾聲,有參加者好奇,弱勢團體組成異質性高,組織本身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蘇國禎分享,喜憨兒基金會在分配工作時,會先考量憨兒的個人能力,例如輕度障礙者較適合到門市工作,重度障礙者則轉介到相對應的照顧系統。Enoch 則說,在每次招募新員工時,他都會先和求職者聊天,等到關懷對象真正對工作產生興趣,才會開始進行訓練,即便最後不適合在公司內就業,也會協助他們找到另一份工作。
投身國際服務領域的文珠也表示,她透過田野調查,了解村民真正的需求,進而善用自身角色,協調外來志工與當地文化差異的衝突。傾聽、體貼和同理心,似乎是 3 個組織不謀而合的理念,也為弱勢就業提供了新的思維,讓關懷對象不只是受幫助的人,也能是一起改變環境的夥伴。
核稿編輯:金靖恩
2018 年社企流 iLab 年度成果發表小論壇,我們定義為「給下一個社企夢想家的備忘錄」,期望這場真實、有笑有淚的備忘錄,可以帶給不同領域的創新者一些啟發。點此報名參與

文章標籤

  •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明日亞洲」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明日亞洲」

    今日亞洲,正共同面臨許多未解之題,明日亞洲,如何用社會創新翻轉難題?
    高峰會聚焦「食農、銀髮、弱勢就業、綠能環保」四大議題,透過跨國、跨領域的座談研討,串起社會行動者的支持體系,讓產官學界與民間一同聚集,為明日的亞洲尋找改變的契機。更多詳情請見 明日亞洲 2018 亞太社企高峰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