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沂霖
面對不同的社會問題,各組織該如何發揮所長並互相合作,是政府、企業、社企與非營利組織皆會面臨的課題。主持人陳玟成開場直言:「跨界論壇邀請到來自不同部門的代表分享經驗與看法,主要希望透過對談與討論,讓大家了解不同部門間可以如何一起合作,並分享跨單位合作成功的關鍵。」

英國 CEIS 支持社企,連結政府之力打造社企生態圈
Gerry Higgins 現為英國經驗豐富的社會企業支持機構 Community Enterprise in Scotland(CEIS)執行長,也是「社會企業世界論壇」(Social Enterprise World Forum,簡稱 SEWF)的創辦人,長期發展與經營社會企業已超過 30 年的時間,並與英國或國際的政府、第三部門一起打造能夠支持社會企業的生態圈。
Higgins 認為藉由此次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與臺灣開啟對話十分重要,他表示,「一如我們(SEWF)致力於建立全球性的社會企業論壇 ,希望能建構網絡,讓來自各地的創業家彼此分享與交流。」

唐鳳:「政府應擔任串起彼此連結的角色」
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唐鳳,負責「開放政府」、「社會企業」與「青年諮詢委員會」等業務。一直以來,唐鳳持續推動開放運動,希望運用數位的力量,讓公家機構的各部門更順利地協作。
唐鳳提及,「社會企業是由民間開始,由下而上推動,政府在其中應擔任串起彼此連結的角色,把大家可以做的事情連在一起。」因此唐鳳也善用數位科技之背景,建置線上的社會創新企業登錄機制,讓社會大眾知悉其相關社會目的、產品服務及社會影響力等資訊。

企業來相挺,星展銀行陪伴社企成長
星展銀行自 2010 年起,就以陪伴「社會企業成長」為公益主軸,星展銀行(台灣)集團推廣策略曁傳訊處處長蘇怡文表示,星展銀行致力透過金融專業全力扶持社會企業,從倡議、培育及整合 3 方面切入,除了提供社企曝光、採購等機會,更提出將社企融入企業供應鏈的想法,讓社企與企業的合作更為緊密,使企業的員工、消費者等利害關係人,更加認識社企與其受益者。
蘇怡文提及:「社會企業用創新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一邊做好事也一邊賺錢,如果他們賺更多錢,就可以做更多好事,若星展來協助社會企業,便能加乘這樣的效果。」

社企界元老喜憨兒基金會,與企業合作助憨兒就業
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簡稱喜憨兒基金會)董事長蕭淑珍表示,因撫育腦性麻痺併有智能障礙的女兒,對弱勢朋友在社會的無助感同深受,故相邀一群志同道合的家長,在 1995 年成立喜憨兒基金會。
喜憨兒基金會本著「給魚吃不如教釣魚」的精神開立烘焙屋,更成功地將憨兒的能力與工作成果行銷到各地,喚起社會對弱勢朋友的重新認識與接納。提及跨界合作的關鍵,蕭淑珍認為,最重要的是合作的雙方要進行有效溝通,找到將彼此圈起來的繩子。

Facebook 擔任連結者,協助傳遞正向能量
Facebook 作為全球最知名的社交平台,臺灣及香港公共政策總監陳澍表示,Facebook 的使命為「連結世界上的所有人」,他們深信每一次的連結都能帶來正向能量,自 2016 年起,Facebook 開始推廣「全球公益日」,致力為社會企業以及非營利組織提供更多協助與資源,如開辦工作坊傳授社群經營之秘訣,協助社企更有效地傳達社會理念。
陳澍提及:「臺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因為有美麗的人,也最適合發展這種與人相關的社會企業。」

由下而上的社企推廣運動,讓政府與民間搭起合作橋樑
陳玟成也分享社企流的經驗,「社企流自 2012 年開始推動社會企業,常有人問『社會企業是否為解決社會問題的唯一解方』,其實,一個社會問題通常涉及的層面很廣,重點是如何用創新的力量,連動各界彼此合作。」
Higgins 以自己在英國推動社會企業的經驗回應,他表示,在起初大眾還未普遍認識社會企業之時,政府也未有相對應的政策,因此過去社會企業的發展並沒有很理想。
於是,Higgins 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夥伴成立聯盟,並派代表與政府溝通,開啟一場由下而上的社企推廣運動。「我們與政府首長一起發覺人民的需要,並由社會企業提出解方。」
對政府而言,他們看重的是社會企業對於社會問題與經濟成長等層面是否真的有所助益,Higgins 便進行社企考察,提出數據佐證,「調查結果顯示,社會企業有助於縮短貧富差距,在經濟成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身為政府代表,唐鳳認同 Higgins 所說,早在政府推動之前,民間就已經在發展社會企業了,「政府能做的,是幫助大家把彼此在做的事情看得更清楚,把那些看起來好像沒辦法互相合作的山頭連成山脈。」
而要能讓各界互相合作並「連成山脈」,則需要互相理解並建立信任,於是唐鳳推動「社會創新企業登錄系統」,以開放、透明的方式讓無論是政府單位、企業還是社會大眾都能更加了解社會企業。「登錄之後,所有人都可以更認識彼此,更知道社會企業的使命、服務和產品是什麼,進一步能在這個平台上找到互相結合的方法。」

企業 X 社企,跨界合作心法分享
喜憨兒基金會長期與大企業合作,擁有豐富的跨界合作經驗。董事長蕭淑珍分享:「20 年前,花旗銀行與喜憨兒基金會合作推出『喜憨兒認同卡』(提撥刷卡消費的 0.275% 給喜憨兒基金會),幫我們帶來許多資金。」此外,華碩也是喜憨兒基金會十幾年來的合作夥伴,出資為基金會建設烘培屋、提供憨兒更多工作機會。
蕭淑珍表示,跨界合作成功的秘訣,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先做好自己」,「要先將自己的事業做得很專業化、很安全又很美好,吸引企業跟你合作。」
而提及社會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蕭淑珍則再三強調「市場」的重要性,她表示,「喜憨兒基金會並非唯一一個做烘培的社會企業,該如何不斷擴張市場便一直是我們所思考的,於是今年我們與冷凍業者合作推出鮮凍食品,開創新的市場。」
企業代表星展銀行(台灣)集團推廣策略曁傳訊處處長蘇怡文則認為,未來企業與社會企業的合作模式,會慢慢形成一條供應鏈,如星展銀行將社會企業視作上游的供應商,當星展有辦活動、送禮品或教育訓練等需求時,便會直接找尋相關的社會企業購買產品或服務。
在企業與社企合作的經驗中,蘇怡文表示,社會企業背後的故事常常感動人心,然而,除了傳遞理念之外,在與企業溝通時也須清楚點出社會影響力,如此一來才有更大的機會成功說服企業合作。
最後,陳澍以 Facebook 兩大價值呼應跨界合作的關鍵,一是臺灣政府「Move Fast」(迅速行動),面對快速變動的世界,政府不能停下腳步,需力求高效,陳澍表示,在不斷創新與進步之下,「臺灣有非常大的機會可以作為亞太社會企業的模範生。」 接著陳澍鼓勵社會企業「Be Bold」(大膽突破),持續用創新解決社會問題,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唐鳳則分享自己最喜愛的一句話作結:「萬事萬物都有缺口,而缺口就是光的入口。」她表示,「我們在做社會創新就是去找到缺口,而社會企業就是成為那道光。臺灣擁有非常徹底的人權自由,能有更多能量去帶領整個亞洲。」
核稿編輯:金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