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Green Burial Council Photo Credit: Green Burial Council
編譯:黃思敏
大部分的人對於自己的後事也許不會想得太多,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綠色喪葬」組織與新創的出現,人們也開始意識到:「如何被埋葬」與「如何活著」同樣重要。
「當親屬往生後,那些需要爭取後事決定權的人們,通常會考慮較多的(喪葬)選項。」綠色葬喪委員會(Green Burial Council)的執行長Kate Kalanick表示。
現今人們有越來約多元的喪葬選項,以火葬為例,自從火葬於60年代被天主教會認可後,選擇火葬的人口持續穩定成長。
根據荷蘭2011年的一項研究,不同種類的喪葬皆對環境造成諸多影響,包括:碳排放、甲烷排放及土地使用等。然而,火葬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大約是傳統喪葬方式的一半。
(傳統的喪葬方式對環境造成許多長遠的負面影響。來源:River View Cemetery)
(傳統的喪葬方式對環境造成許多長遠的負面影響。來源:River View Cemetery

讓亡者成為森林的守護者

一間創立於2015年的美國新創「Better Place Forests(意譯:森林樂土)」結合了火葬來保育森林,團隊在北加州的海岸買了一大片紅木森林,並讓有意願的個人或家庭將骨灰安葬於此。
「我們的目標是找到這座城市附近最美的一塊土地,然後保護這塊土地。」森林樂土的共同創辦人Sandy Gibson表示。(同場加映:不讓「龍貓森林」成為逝去回憶:搶在財團前買下森林,他們守護故鄉長達半世紀
森林樂土不在森林裡建立墓園,僅在森林裡灑下亡者的骨灰。客戶花625美元(約2萬元台幣)就可以預訂一棵紅木旁的空地,或者花更多的錢替全家人買下一整棵樹。
其他新創組織則是發展出更高科技的喪葬選項,例如一間義大利的新創「Capsula Mundi(意譯:膠囊世界)」則是設計出可生物分解的蛋型膠囊來容納大體,膠囊埋入土中後可於上方種植樹木。雖然他們的概念還在研發階段,但即將先試行骨灰膠囊的版本。
(讓往生者的大體滋養樹木。來源:Capsula Mundi)
(讓往生者的大體滋養樹木。來源:Capsula Mundi

安葬亡者,別讓環境陪葬

同時,另一種「生態葬(natural burial)」也興起,與火葬不同的是,生態葬主張保留完整的大體。安葬亡者時,則不使用防腐劑、棺木或水泥葬坑等,提供人們同時保有傳統土葬與火葬部份優勢的選項。(同場加映:靠大自然吃飯:日本「里山500選」,替子孫存下自然資本
「綠色喪葬並不是什麼新事物,在美國內戰(civil war)前人們都是這樣安葬大體。然而內戰開始後,我們開始需要保存大體,讓往生於戰場上的男孩們可以被送回家鄉。」Kalanick表示。
生態葬除了致力於減少傳統喪葬過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外,也提供了更實惠的價格。根據統計,美國傳統喪葬費用平均落在7千至1萬美元(約22萬至32萬台幣),生態葬則是5500美元(約18萬)。
然而,火葬或生態葬都面臨了一定的困境。火葬時,燃燒遺體時釋放出的汞會污染空氣及土地,再者燃燒遺體也耗費大量的能源。而生態葬也須面對運輸、冷凍及安置完整遺體的成本,使其難以規模化地執行。
「有許多取代火葬的好方法正在發展中,我們非常支持這些想法,當他們成為市場標竿後,我們也很樂意採納。」森林樂土的共同創辦人Jamie Knowlton表示。
核稿編輯:林冠吟

社企流五週年論壇「為明日開路-社會企業的10堂課」開學啦!

社企流這5年來伴隨臺灣社會企業一起成長,我們囊括臺灣社企發展縮影,集結成10堂社會企業精華課程,邀請100位講者登台經驗傳承,希望與1000名關心社會企業發展的你,在7/8 & 7/9 與我們同行,攜手為明天開路! → 五週年論壇:為明日開路-社會企業的10堂課

文章標籤

  • 社企案例地球村

    社企案例地球村

    由社企流編輯群介紹世界各國社會創新案例,讓你不出門也知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