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林孟正、劉易軒
台北市為打造為綠色田園城市,由教育開始向下扎根,從104年開始,持續推動「小田園」教育體驗學習計畫。其中由建中開設的特色選修課「永續餐桌」,讓學生們走出教室,親自培育小田園。(同場加映:食農教育扎根 北市「小田園」明年突破300校)
根據田園銀行網路平台的資料顯示,「小田園教育計畫」目的是讓學生藉由農事體驗與實際操作,促進學生喜愛及認識在地糧食,以達到教育扎根之功效。
此外,學生也主動參與小田園規劃設計,例如種植百香果以裝飾老舊牆面、設計小田園解說大圖、自製驅鳥稻草人等。
建中小田園結合社會資源加入社區巡禮「探索動物園」,讓學生學習動物排遺及落葉堆肥的知識,並邀請樸門永續設計學會辦理樸門工作坊,教學生利用厚土種植進行褐根病土壤生態處理及落葉堆肥。
師生最後藉由校內家政課舉辦成年禮香草餅乾製作,舉辦以「食物」為主題的國際交流活動,分享都市農耕經驗,把人、食物、土地結合串聯起來,延續田園城市「永續餐桌」教育計畫。
學生也有遇到挫折的時候,像是在稻子結穗後,平時很少吃「大餐」的都市麻雀橫掃稻田。由於插稻草人阻嚇不了,又不想在稻田上方覆網,收割時,稻穗都快被麻雀吃光了,更能體會「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核稿編輯:黃思敏、林冠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