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在萬物皆可物聯的時代,透過高科技的技術,協助弱勢族群有更美好的生活,對於政府及社會大眾而言,應是一個不可推卻的社會責任。在台灣,領有視障手冊者近6萬人,但實際視障人口有將近19萬人,在都會區裡,處處可見高科技應用服務,然而符合視障者的無障礙設施及服務卻顯不足,故打造一個智慧型街道,讓他們可以放心在路上大步向前走,成為政府推動友善城市的當務之急。
為推動台灣智慧街道的應用服務,在經濟部工業局的指導與支持下,資策會產業推動與服務處以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理念,與「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合作,結合業者通過Apple認證之iBeacon微定位技術,及以Apple iOS Voice Over系統所開發公益用途之視障者語音報位服務-「友善城市科技微光服務」,讓視障人士透過科技輔具,能順利的在路上行走,猶如利用科技帶來的微光引導。政府期待能以此為起點,複製成功模式至其他領域,並進一步擴大更多智慧街道、友善城市的應用。
資策會資訊長戴豪君表示,二十一世紀的科技發展強調「以人為本」,資訊科技發展的首要目標在於滿足人的需求。以蘋果公司為例,iPhone手機以 VoiceOver 輔助軟體結合語音導航及定位功能提供盲人行動應用,在今年6月18日獲頒美國盲人基金會「海倫凱勒獎」,足見國際上科技化輔具的市場發展趨勢。
經濟部工業局主管表示,透過本次的場域合作模式,看到結合台灣資訊業者實力,共同打造友善城市環境、優化公共服務的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借助語音「報位」與「導航」功能,更可提升視障者行的安全性與自主性,進一步發展人性科技相關服務;將科技技術應用於解決人類問題,即是發揮其最大的效益。
台灣第一個戶外視障者的友善街道已然成形,智慧街道應用服務已與萬華區里辦公室、台北市西門國小、台大醫院北護分院,以及7-ELEVEN、NET服飾、全家便利商店、康是美、世運食品、台灣彩券、天強建設等單位合作,透過室內型及戶外防水型「服務定位器」的佈建,提供從康定路至西門捷運站1號出口(成都路)沿線的語音報位服務,並已透過實地測試與調整語音報位內容,精確提供行走資訊,從而發展為一體式無障礙服務,未來,若能將此成功模式複製、擴大至其它地區,台灣將離一個完整的友善城市不遠矣。
全文轉載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