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Margot RICHARDPhoto Credit: Margot RICHARD

文:瑞貝卡.韓德森(Rebecca Henderson)

告別股東價值的年代

今天,許多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根深柢固地相信,企業唯一的職責就是創造最大「股東價值」。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或許是推廣這個觀念最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他曾說:「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善用資源做提高利潤的事。」從這個觀點出發,不難看出為何有人認為關注長遠目標或公眾利益不僅不道德,可能還不合法,甚至是行不通。
無庸置疑,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是無情的,衡諸當前情勢,我們對股東價值極大化的執著極為危險。不只對社會和地球造成傷害,也對企業的健全構成威脅。
自 2015 年 12 月《巴黎氣候協定》簽署以來,全球化石燃料公司花了超過 10 億美元進行遊說,反對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用遊說來支持放任地球升溫的做法,短期內或許能創造最大股東價值,但從長遠來看這真的好嗎?
如果真的一心只在乎利潤極大化,那麼企業不但要哄抬藥品價格,還要把海裡的魚撈光、放任氣候失控、抵制任何足以增加勞動成本的措施(包括對教育和衛生的支出),還有我最喜歡講的——操縱政治的走向。
商業世界的思維並非一向如此,我們對股東價值的執迷是相當晚近的事。哈佛商學院第一任院長艾德溫.蓋伊(Edwin Gay)曾經說,該學院的宗旨是培養出「用正當手段賺取合理利潤」的領導者。直到 1981 年,商業圓桌會議還發布過一則聲明,當中提到:「企業與社會是共生關係,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對社會是否負責決定了它能不能長久生存,擁有既賺錢又負責任的企業,才有健全的社會。」(同場加映:不再是「股東至上」,更承諾與顧客、員工、社區共好——商業圓桌會議一年後,企業做得如何?

大眾期待企業負起更多責任

在一項調查中,每 5 位執行長中就有 4 位同意,「企業未來能否成長和成功,取決於是否找到以價值觀驅動的使命,並在利潤和使命之間取得平衡」,以及「賦予員工切身的使命感,讓他們有機會做更加以使命為導向的工作,不管對企業還是對員工都有好處,是雙贏的作法」。
這種轉變跟很多原因有關,肯定有不少企業是希望獲得良好的聲譽,或純粹只因為眼前這是有利的作法。有愈來愈多企業感到有必要表現出自己「有所作為」,也有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共同使命是推動轉型和成長的重要途徑。 這種變化背後的另一大原因,是近年有大量研究顯示, 企業若能真心追求使命,並實行高績效工作系統,通常結果會反映到財務表現上。例如,麻省理工學院學者珊妮普·湯恩(Zeynep Ton)的《好工作策略》(The Good Jobs Strategy)一書指出,好市多(Costco)、梅卡多納(Mercadona)等零售業龍頭因為重新設計營運模式,鼓勵員工持續學習和自主解決問題,所以表現優於競爭對手,給員工的待遇也比業界高出許多。還有其他學者以多年的數據和嚴謹的使命衡量方法,證明高員工滿意度加上以使命為導向的經營策略,可以提高股東總報酬率。
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使得企業愈來愈需要有使命感。 公眾的期望在改變,目前全球有 73% 人口期望企業解決當前人類社會的重大問題,千禧世代和他們之後的世代在找工作的時候,會積極尋找有意義、有使命感的工作。(同場加映:我要成為「力世代」!在工作中改變社會,開創職涯全新可能

善待員工、減少環境傷害也符合商業考量

針對重要課題進行對話固然重要,但我們能否證明,創造共同價值、善待員工和減少對環境的傷害,真的符合商業考量?當然可以。
就在此刻,全球有成千上萬的企業正在一邊解決社會和環境問題,一邊賺進幾十億美元。在美國,太陽能目前是 840 億美元的產業,僱用人力超過了燃煤、核能和風力發電的總和,而風力則供應全美 7% 的電力。印度剛剛取消了 14 座燃煤發電廠的計畫,因為太陽能的價格已大幅降低。2019 年,全球售出 200 萬輛充電式電動汽車,銷量持續呈指數成長。人造肉市場預計將在 10 年內達到 1400 億美元的產值。
然而,要重新想像資本主義,就必須重新想像所有的產業,不能只考慮有看頭的產業而已。到處都有企業聲稱會讓世界變得更好,因為不這樣的話,千禧世代就不願意替他們工作。但真有可以保護環境的商業模式可循嗎?一般的上班族和打工族,每天得面對職場的競爭壓力,面對同儕和老闆的質疑眼神,他們真能找到辦法重新想像資本主義嗎?即使是賣茶包也行嗎?答案常常是肯定的,重點是需要有同伴、有勇氣,還要組織有所覺悟。

你也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我能做什麼?」這是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無疑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我們很容易掉入一種陷阱,以為只有英雄才能改變世界。然而,現實世界不是這樣運作的,成功的領導者是眼見改革浪潮已風起雲湧,於是順勢而為。
美國的民權運動不是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的個人傑作,而是歷經成千上萬非裔美國人和支持他們的盟友幾十年的努力,大家不畏危險和艱苦,勇敢捍衛改革,運動才逐漸成形。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並沒有一手結束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而是在成千上萬人參與、幾百人喪命的 50 年奮鬥的基礎上,才一舉成功。
葛莉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 開始在瑞典國會外面為氣候變遷抗議的時候,只是一名 15 歲的學生,她說,氣候如果真的已經進入緊急狀態,為什麼我們卻毫無作為? 一年後,估計有來自 125 個國家的 160 萬名學生走出校園,參加了全球氣候罷課行動。我知道有一家跨國公司因此徹底改變了永續發展策略,因為員工都覺得公司的行為太愧對孩子。   你可以發揮重要的力量,可以做的事情也很多,且容我一一說明。

改變世界的 6 個步驟

一、找到屬於自己的使命
你最珍惜什麼? 你願意為什麼而戰? 什麼東西對你來說有至高無上的價值? 不管選擇做什麼,都要符合你內心深處的內在價值。
有一種尋找使命的途徑,是反思當代的重大問題在你人生當中產生了什麼回響,例如你曾經很喜歡一個地方,如今卻遭到徹底破壞。有些人是為自己的孩子而戰,有些人純粹是被強烈的正義感驅動。你如果還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麼、為何想要,不妨花點時間弄清楚想法。推動變革任重而道遠,使命必須跟你內心的熱情一致,才不至於讓你身心俱疲。
二、現在就做點什麼
下定決心少搭飛機、少開車,或盡量只買善待員工的公司的產品。做好住家保溫隔熱,如果有可能,在屋頂上裝太陽能板,或者向綠能供應商購買電力。計算碳足跡,估算自己對環境造成的損害,只要能力許可,盡量做出補償。勇敢邁出第一步,許多事自然接踵而來。(同場加映:10 分鐘完成全台第一個「永續素養大調查」
三、把你的價值觀融入工作中
創立一家懷抱不一樣的願景的新公司。我參加過很多次這樣的會議,會中大企業的主管們最後同意公司需要變革,決定性因素就是小本經營卻充滿熱情的新創公司對他們構成了威脅。諸如第一太陽能 (First Solar)和博隆能源(Bloom Energy)這樣的新創公司,讓成千上萬的人相信,再生能源和節能方案是有利可圖的,因而開啟整個嶄新的產業。
四、進入政府部門工作
倘若不先重建社會對各級政府的信任,我們走不遠。要實現這一點,政府部門裡要有聰明能幹的人,理解企業可以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只不過外部性需有合理的定價,企業力量也要有民主力量的制衡,社會才能繁榮興旺。
五、採取政治行動
我知道,這個說法會令人退避三舍,但這是絕對必要的。政治人物解決氣候問題的步伐慢得不得了,設法提高公眾壓力是絕對必要的手段。找一個你認同、積極採取政治行動的團體,加入他們。
有人會告訴你,做什麼都為時已晚了,或者這行不通的,或者事情永遠不會有任何改變。但不管任何時候都不會太晚,事情有可能變得更糟,升溫 6 度的世界遠比升溫 2 度的世界糟糕得多,會是一場浩劫。在改變開始加速以前,一切都會顯得太慢。在山崩地裂到來之前,一切看起來也很正常,只不過有幾顆小石子滾下山坡。 六、好好照顧自己,記得樂在其中
不要用世界有沒有被你拯救來衡量自己成功與否,沒有人能拯救世界,每個人只能做自己能做的。
本文摘錄自《重新想像資本主義:全面實踐 ESG,打造永續新商模》,欲了解更多請參考原書。
作者簡介
瑞貝卡.韓德森(Rebecca Henderson)是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暨哈佛氣候變遷專案小組共同主席,身兼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研究員、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名列 Thinkers50 (2015)「最具影響力的改造資本主義思想家」。她是當今研究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領域權威,也是引領企業組織變革和策略轉型的先驅人物,曾在MIT史隆管理學院教授組織創新長達 20 年。
哈佛商學院僅有 25 位「University Professor」(校級教授),韓德森名列其中,並獲頒「麥克亞瑟教授」的殊榮。她是 IBM、Motorola、思科、禮來、聯合利華、P&G 等財星 500 大公司的顧問,曾任生技醫藥公司安進、愛德士(Idexx)、聯合利華董事。
韓德森見解獨到、說服力強,她在哈佛商學院開設的「Reimagining Capitalism」課程,備受好評,也是本書內容的原型。書中精闢解讀她第一手見證的企業永續轉型案例,這些企業因爲轉向永續發展的思維,不僅開拓了企業的視野,更建立起顧客、員工和供應商的信任感和參與感,創造新一波成長曲線。

個人如何回應趨勢,成為掌握國際脈動的職場人才?組織如何注入永續思維,打造兼顧獲利與社會影響力的經營法則?即刻閱讀《全民的 ESG 入門課——跟大師學企業倫理,掌握永續趨勢》專題,從不同產業領導者及企業代表身上,一探各行各業的成功之道。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