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牛奶到香蕉,如果我們想要一個能夠永續發展的市場,該是時候給予我們的農民一個公平的價格了。當我們凡事尋求最低廉的價格時,消費鏈的另一端卻很可能是無法維持生計的家庭,儘管他們種植的可能是廣受喜愛的農產品。英國衛報最近報導了近幾個月來英國超商對牛奶的削價競爭,引起大眾對倫理消費的關注,也是公平貿易體系長期以來不斷致力的工作。
編譯:林子榆
(工人將香蕉用塑膠袋包起來防止蟲害。 Photo credit : 英國公平貿易基金會)
近幾個月,牛奶的價格在英國農牧業掀起了一番爭論,面對低成本零售業者如Aldi和Lidl之間的激烈競爭,英國主要超市為了生存,不得不競相壓低商品價格,牛奶便是被大砍價的商品之一,現在4品脫(約1.9公升)的牛奶只要89分英鎊(約台幣40元)就買得到。
(英國牛奶2011-2015農場交貨價格(單位:分/公升)Photo credit: Defra Statistics)
英國的酪農所處的艱難處境與發展中國家的香蕉農的情況類似,儘管香蕉是英國人最喜歡的水果 ( 英國每年花費逾七億英鎊,吃進五十億根香蕉),這些蕉農仍難以維持生計。國際公平貿易組織去年發起的「讓香蕉公平」( Make Bananas Fair )運動便強調了在過去十年間,英國超市內散裝香蕉的價格跌至原本的一半,而生產的成本卻增加成原本的兩倍。在厄瓜多、哥倫比亞與多明尼加共和國等地,許多香蕉農和工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長時間的工作仍不足以支持生活基本開銷,然而因為沒有什麼其他的選擇,他們只能繼續以種植香蕉維生。
(英國的「讓香蕉公平」運動要求英國超市(Asda和Tesco)上架更多的公平貿易香蕉。)
(Photo credit :英國公平貿易基金會 )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一分錢一分貨,一味地貪圖便宜只說明了我們若不是無知,就是不願意去思考廉價商品背後到底誰遭殃。到頭來,為便宜水果付出代價的是辛苦的蕉農。公平貿易組織呼籲英國政府為不公平的定價採取行動,同時也要求零售業者確保農民能夠免於這波價格戰爭的衝擊。
英國可能考量到即將到來的一般選舉,在國內外都積極地表現出有在聆聽農民聲音的樣子。今年一月在英國議會,首相卡麥隆認同可以做的還有很多,他說:「是時候確保食品雜貨法規裁決機構(Groceries Code Adjudicator)有實質的權力去徵收罰款,讓大家確實遵守規定。」身為獨立的監管機構,食品雜貨法規裁決機構(GCA)的重要職責便是確保超市公平地對待他們的供應商。 GCA 的第一位稽查員Christine Tacon在過去18個月中緊密地觀察零售商和他們的供應商之間的關係,最近發表了GCA第一份正式調查。
零售商管理是食品體系中重要的環節。食品零售商對於全球糧食永續發展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英國在2010年提出的「「雜貨商供給作業守則」(Groceries Supply Code of Practice)便是為了規範零售商的行為,避免供應鏈上不公平情形的發生,例如在最後一刻取消訂單。立意良善不夠,能夠貫徹執行才是重點,從四月起,如果英國超市違反雜貨商供給作業守則,GCA將會有權向它們收取最高達1%的營業額。
這些新的規範聽起來很有用,也的確如此。但是它仍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漏洞。目前GCA只能管制到這些大超市的直接供應商,但是大部份的農民並非直接將產品賣給超市,而是先賣給貿易商,貿易商再賣給超市。所以在現存的規範下,如果他們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並無法要求GCA協助他們。
- 英國衛報:Ever cheaper groceries are not in the public interest ,文章由公平貿易基金會政策和研究負責人Tim Aldred提供
-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 英國獨立電視新聞(I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