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 15 國講者齊聚臺灣史上最大社企盛會,為「明日亞洲」尋找改變的契機
首屆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明日亞洲」,由行政院、臺中市政府、社企流、喜憨兒基金會及以立國際服務共同主辦,星展銀行(台灣)、中華電信、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及台數科集團共同策動,於今日在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盛大舉辦,一同為明日的亞洲尋找改變的契機!
文:郭潔鈴
本次高峰會為臺灣史上最大的社會企業盛會,集結超過一千人的聽眾,橫跨 5 個場館,就「食農、銀髮、弱勢就業、環保綠能」等 4 大主題,共同探討「明日亞洲」的未來解方。
主持人社企流共同創辦人陳玟成表示,高峰會盼望透過多元形式,讓大眾認識社會企業如何改善社會問題又兼顧永續發展,邀請到來自 15 國、超過 30 位的重量級國際講者,透過主題演講、大師工作坊、電影欣賞、社企市集等形式,展現亞太社會企業的多元樣貌。

產官學界匯聚臺中,寫下臺灣社企發展里程碑

活動開場由九天民俗技藝團鏗鏘有力的鼓聲揭開序幕,點燃現場聽眾的雀躍之心;接著邀請到陳建仁副總統、臺中市市長林佳龍,以及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陳亮丞蒞臨現場致詞。臺中市市長林佳龍表示,今年初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甫開幕,顯現臺中重視社會創新的決心,他認為「用企業經營的方法解決社會問題,真的能創造雙贏。政府做為一個平台,能讓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社會創新的企業與團體產生很好的媒合。」林佳龍相信當政府抱持開放的態度,提供創新創業的機會,可以讓社會創意無窮。
(臺中市市長林佳龍顯現臺中重視社會創業的決心。)
(臺中市市長林佳龍顯現臺中重視社會創業的決心。)
本次高峰會的共同策動夥伴星展銀行總經理陳亮丞,一路以來扶持社會企業成長茁壯,他觀察道,「政府宣布 2014 年是社企元年,當時看到很多政府機關、民間組織,以及許多青年朋友的投入,使得社會企業在最近這幾年加速蓬勃發展,規模逐漸擴大,至今累積的能量已經可以跨入國際,與國際夥伴交流心得與經驗。」陳亮丞期待透過這兩天的高峰會,跨國、跨域組織之間能互相學習創新模式,共同解決區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社會問題。
(一路扶持社會企業成長茁壯的星展銀行總經理陳亮丞。)
(一路扶持社會企業成長茁壯的星展銀行總經理陳亮丞。)
樂見臺灣社會企業蓬勃發展的陳建仁副總統表示:「今天這場高峰會,對於臺灣來說是很重要的社會企業發展里程碑。社會企業用創新商業模式來解決社會問題,是社會重要的發展力量。」陳建仁相信當臺灣有越來越多的社會企業,共同解決臺灣的問題,將能促進更包容、更平等、更穩定的社會。
(陳建仁副總統樂見社會企業蓬勃發展。)
(陳建仁副總統樂見社會企業蓬勃發展。)

幸運小鐵魚創辦人 Gavin Armstrong:要將小鐵魚放進每一個人的鍋中

帶著笑容、腳步輕盈走上舞台的 Gavin,年紀輕輕已是一個跨國企業的執行長,長期致力於改善饑餓和營養不良問題的他,從學生時期就開啟這段創業的旅程。Gavin 於就讀博士生期間走入柬埔寨的鄉村,發現當地的婦女和小孩時常感到疲倦、頭暈,甚至會突然昏厥。深入調查後,Gavin 發現上述症狀背後的原因其實是缺鐵,且缺鐵竟是全球最大的營養不良問題之一。
「我們花了數十億的錢,卻讓情況更糟。」Gavin 強調,由於市面上的補鐵藥品大多價格昂貴,且會伴隨著令人噁心想吐等副作用,使很多人不願意食用補鐵藥品,因此 Gavin 盼望開發出更好的補鐵辦法。在柬埔寨進行一連串的田野調查與產品測試後,最終 Gavin 順利設計出一款價格親民、效果卓越的補鐵產品「幸運小鐵魚」,只要將這塊魚形狀的鐵塊洗乾淨,丟入含有酸性物質(例如檸檬汁)的料理中烹煮 10 分鐘,即可獲得成人每日所需的 75% 鐵質。
2016 年獲頒富比士「30 位 30 歲以下成功創業家」(30 Under 30)社會創業類別的 Gavin,正透過「買一捐一」模式擴大社會影響力,只要顧客購買一隻小鐵魚,位於開發中國家的人民即可免費獲得一隻,目前全球已有 78 萬人因此促進了健康,免於缺鐵之苦。
幸運小鐵魚的討喜外型,使得這項產品能夠更輕鬆地打入不同國家的市場。Gavin 自豪的說:「我們在全球 66 個國家都有販售小鐵魚,因為魚在多數文化中,皆象徵正面的意義,而且把魚拿去煮是直覺上很合理的事情。」
不過唯一一個讓 Gavin 踢到鐵板的國家就是印度,他分析道,由於印度大多數人都吃素,儘管小鐵魚本身的材質並非葷食,但是魚造型使印度人仍心存疑慮。為此 Gavin 又設計了一款同樣功能、全新外型的產品「幸運小鐵葉」(Lucky Iron Leaf),順利將印度納入市場版圖。
未來 Gavin 將持續研究缺鐵議題,成為補鐵領域的專家,「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在 2020 年向 100 萬戶家庭提供 100 萬隻小鐵魚。」最後,Gavin 也強調,不只有社會企業需考量影響力,只要是企業,都應在供應鏈中負起一定的責任,解決社會問題或環境問題,「只要你是企業,都能在營運中納入社會企業的元素,」Gavin 滿懷希望地表示。
(Gavin 想將小鐵魚放進每一個人的鍋中。)
(Gavin 想將小鐵魚放進每一個人的鍋中。)

銀髮

【第一場:銀髮照護】
銀髮主題的第一個場次,邀請曾於銀髮社福領域耕耘近 20 年,並於 2016 年踏入公部門尋求體制內突破的臺中市副市長林依瑩擔任主持人與講者,與另外 2 位居家照護專家,探討如何運用新創事業和照護實務經驗的力量,翻轉現今的長照困境。
對長照新制有深刻瞭解的林依瑩,認為新推出的長照跨專業整合服務,將改變過去照服員單槍匹馬上陣、專業無依的困境。有了整合性的服務,將使照服員的專業度提升、照顧負擔下降,照顧品質更為鞏固。林依瑩強調,「在高手如雲的長照年代,吸引許多年輕人,是很重要的長照榮景指標。」當跨界人才都願意踏進照護領域,將為長照帶來更多的加值。
來自美國的 Josh Bruno,曾因照顧家裡 93 歲爺爺的經驗,體會到照護者的兩難,因此他創辦了 Hometeam 居家照護服務,致力於培訓照服員,使長者獲得獨一無二的服務。 Josh 相信居家照顧不只需照看基本的生理需求,更應該是一種安全可靠、互動性高、且能為長輩製造歡樂的服務。
在臺灣,則有一名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的記者周傳久,長期投入長照訓練教學方法的研究,以及老人活動帶領的開發,現場也分享了各國值得學習的長照訓練模式。出身於媒體的他,盼望集結各方力量,在臺灣製作長照主題的電視節目,以提升民眾面對高齡社會的公民素養,讓每一個人在銀髮浪潮來臨之際能做足準備。
(周傳久(左起)、Josh Bruno 與林依瑩一同探討如何翻轉現今的長照困境。)
(周傳久(左起)、Josh Bruno 與林依瑩一同探討如何翻轉現今的長照困境。)
【第二場:社會設計】
為了因應高齡社會來襲,各式各樣針對阿公阿嬤族群的銀髮產品如雨後春筍般誕生,此場次在專注為銀髮相關組織及企業提供國際交流、培力與行銷服務的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楊寧茵主持下,邀請 3 位年齡從 15 歲橫跨到 65 歲的銀髮設計專家,激盪出銀髮產品的新火花。
曾任美國知名設計公司 IDEO 舊金山分公司副合夥人的 Gretchen Addi,不僅帶領 IDEO 成為銀髮領域的設計領導品牌,現在更於扶植銀髮新創團隊的社會企業 Aging 2.0 擔任顧問。年屆熟齡的 Gretchen,從自身需求出發,實現同理心的力量,致力於開發出最懂高齡需求的設計產品。
7 歲即著手研發創新銀髮產品的 Lily Born,則是因為身邊家人的需求,萌生極具創意的設計點子。她看見患有帕金森氏症的爺爺時常打翻茶杯,因此靈機一動,設計出一款有著三隻腳、不會翻倒的茶杯。小小年紀的 Lily,目前已成功利用群眾募資平台將產品行銷全美,更曾赴白宮向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展示產品,這段經歷鼓舞了其他的年輕女孩勇於追隨自己的熱情與夢想。
瑪帛科技的執行長顧偉揚,在創業前曾於長庚養生村擔任 3C 教學志工,超過 5 年的銀髮服務經驗,使他發現長輩使用科技的困難,以及內心深處渴望親友關心的需求。崇尚精實創業精神的他,透過遊戲的方式試驗產品可行性,最終開發出符合長者需求的「瑪帛任意門」電視視訊組,盼望透過銀髮族熟悉操作的科技產品,傳遞有溫度的服務,用電視拉近一家人的距離。
(顧偉揚(左起)、Lily Born、Gretchen Addi 和楊寧茵激盪出銀髮產品的新火花。)
(顧偉揚(左起)、Lily Born、Gretchen Addi 和楊寧茵激盪出銀髮產品的新火花。)
【第三場:第二人生】
俗話說人生 70 才開始,隨著平均壽命越來越高,越來越多銀髮族「退而不休」,開啟活力滿滿的第二人生。開辦臺中第一家整合長照服務的照顧咖啡館「有本生活坊」、同時身兼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教授的紀金山,將與 2 位致力於保障長者第二人生的講者,探討如何協助長輩活躍老化,度過充實的退休人生。
擔任香港長者安居協會創會總幹事的​馬錦華,帶領現場觀眾思考第二人生的意義,以及實踐美好退休人生的具體方法。馬錦華強調,退休前就應針對離開職場後的人生有清楚的規劃,並且需在生理、心理與財務等 3 個層面做足準備,包括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培養新的興趣或專長等建議,慢慢豐沛工作之外的生活,使退休人生既充實又有趣。
保德信人壽(台灣)總經理 Dylan Tyson,則致力於透過財務規劃與管理,使臺灣每個家庭獲得財務上的保障,以安心度過退休人生。Dylan 指出,臺灣人多半對退休人生抱持正面態度,期待退休後能定期旅遊,實現過往的夢想,因此更加需要確保財務無虞。 而 Dylan 任職於東亞地區之前,曾負責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的退休金風險移轉業務,成功將保德信打造為全球退休金風險轉移的領導者,有能力協助臺灣家庭擬定第二人生的財務規劃。
(Dylan Tyson、紀金山與馬錦華一同探討如何協助長輩活躍老化,度過充實的退休人生。)
(Dylan Tyson、紀金山與馬錦華一同探討如何協助長輩活躍老化,度過充實的退休人生。)

環保綠能

【第一場:永續能源】
在工業化時代後,大量的碳排放和垃圾讓環境與生態岌岌可危。面臨人口爆炸、能源短缺的處境,該如何尋找永續的能源使用方式?高度關注新創、科技、能源永續議題的立法委員許毓仁,與 3 位永續能源的專家,將一同討論能源危機的創新解方。
為了擴大綠能的普及性,馮嘯儒創辦臺灣第一個綠能群募平台——陽光伏特家,希望每位民眾都能輕鬆成為太陽能電廠的合夥人。過去若要在自家裝設太陽能板,往往需要寬廣的屋頂空間,以及為數不小的資金,陽光伏特家發想出創新的商業模式,民眾只要投資一片或數片太陽能板,就能與其他參與者共同投資陽光電廠,為永續綠能盡一份力。
2014 年創辦 DOMI 綠然能源的連庭凱,致力於利用商業力量解決氣候變遷問題,藉由協助客戶了解節能及創能的效益,來快速且大規模地推行低碳生活。不僅如此,DOMI 綠然能源更在 2014 年成為臺灣首家 B 型企業,並共同創辦了亞洲第一個 B 型實驗室,帶動臺灣 B 型企業的誕生,截至 2018 年 B 型實驗室已輔導了 21 間臺灣企業通過 B 型企業認證,一同為環境永續的美好未來而努力。
(連庭凱、馮嘯儒和許毓仁一同討論能源危機的創新解方。)
(連庭凱、馮嘯儒和許毓仁一同討論能源危機的創新解方。)
【第二場:循環經濟】
工業生產時代來臨後,大量的廢棄物產生,循環經濟要讓垃圾再次變成黃金,使資源循環流轉、生生不息。始終關注環保產業的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吳明機擔任此場次的主持人,邀請 3 位化廢棄物為創新產品的企業家分享成功心法,以及目前達到的成果。
在咖啡業界有超過 20 年工作經驗的 Saxon Wright,在自己最熟悉的行業中,看見每天有大量的咖啡渣被丟棄,因此他靈機一動,創辦 Huskee 公司,將咖啡渣「升級回收」成環保咖啡杯,不僅減少了咖啡渣垃圾,也減少了一次性的咖啡紙杯,讓咖啡在客人手中無限循環。
在春池玻璃擔任董事長特助與研發長的吳庭安,對資源再生、玻璃材料及文化藝術有獨特的熱誠與興趣。春池玻璃致力於回收廢玻璃,並將其再製成工業原料、環保建材或美麗藝術品,目前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廢棄玻璃回收業者,每年處理超過 10 萬噸的回收玻璃,是臺灣循環經濟之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的協理虞珊明與觀眾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將回收而來的廢棄寶特瓶,搖身一變成環保毛毯及紡織品,不僅如此,製作毛毯時產生的廢棄邊腳料也能重複再利用,不僅減廢還能賑災,促進更好的資源使用效率,並減少廢棄物,每個產品皆體現了循環經濟的精神。
(吳明機、Saxon Wright、虞珊明與吳庭安一同分享化廢棄物為創新產品的成功心法。)
(吳明機、Saxon Wright、虞珊明與吳庭安一同分享化廢棄物為創新產品的成功心法。)
【第三場:減塑消費】
近來減塑議題持續發燒,究竟應如何落實減塑消費,是許多人都關心的議題。擔任本場次主持人的黃正忠,曾任臺灣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祕書長長達 16 年、現任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是臺灣推動 CSR、綠色創新、社會責任投資的先驅,他將與 3 位減塑創意家,一同提出在生活中減少塑膠使用的創新方法。
擔任英國 One Earth Innovation 董事總經理的 Reed Paget,曾創辦英國知名的環境友善瓶裝水品牌 Belu Water,並將所有收益投入乾淨水資源專案。在環保意識尚未普及的年代,Reed 率先提出不用進口水,以降低運送中產生的碳排放,以及用玉米糖製成可生物分解瓶身等創舉。他相信做環保可以既賺錢又時尚,要用創意讓永續商品成為消費者購物的首選。
曾推出「竹牙刷」、「Pockeat 食物袋」等熱銷環保商品的簡仲威,從小的綽號是「撿垃圾」,是個非常在意塑膠垃圾的人,長大之後對塑膠議題的關注亦更加增長,因此創辦減塑品牌好日子 agooday,希望利用設計的力量,讓做環保變得更簡單、更便利,以最大化地減少生活中的一次性塑膠垃圾。
鴻明環保科技的業務副總張家禮,是「生物基」塑膠的研發者,這項新材料號稱品質與一般塑膠相去不遠,分解速度卻快上 10 倍,張家禮相信生物基塑膠未來有望逐漸蠶食石化塑膠的市場,從源頭為塑膠廢棄問題提出解方。
(Reed Paget、簡仲威、張家禮與黃正忠提出在生活中減少塑膠使用的創新方法。)
(Reed Paget、簡仲威、張家禮與黃正忠提出在生活中減少塑膠使用的創新方法。)

弱勢就業

【第一場:弱勢賦權】
在弱勢賦權領域深耕多年的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創辦人暨執行董事蘇國禎,於此場次擔任主持人,與來自新加坡和柬埔寨的 2 位講者,探討如何透過工作設計和賦權訓練,讓弱勢族群的人生逆轉勝。
擔任以立國際服務柬埔寨計畫負責人的文珠,是土生土長的高棉子女,大學時她兼職擔任翻譯,與以立結下緣分,和許多遠道而來的臺灣人一同進柬埔寨的村落作農、蓋房子、建教室。在臺灣人的努力付出,以及村民不斷努力改善自身生活下,文珠見證了村落的成長,並願意也付出自己的一份力,讓柬埔寨人用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不到 30 歲的 Enoch Teo,年紀輕輕已是 5 間餐館的老闆,他創辦新加坡 E&I Food Concepts 公司,致力於給予更生人工作機會,讓這群浪子放下屠刀、改拿菜刀,習得一技之長,重新於人生的路上再出發。
(蘇國禎、文珠和 Enoch Teo 探討如何透過工作設計和賦權訓練,讓弱勢族群的人生逆轉勝。)
(蘇國禎、文珠和 Enoch Teo 探討如何透過工作設計和賦權訓練,讓弱勢族群的人生逆轉勝。)
【第二場:婦女就業】
長期關心婦女議題的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常務董事黃淑英,擔任此場次的主持人,與 3 位致力於女性賦權的創業家,探討媽媽們如何透過職務再設計重回職場發光發熱、華麗轉身的故事。
菲律賓時尚品牌「Rags2Riches」的董事長暨創始合夥人 Reese Fernandez-Ruiz,幫助在地的女性工藝師用破布或廠商賣不完的庫存衣物,再製成手工編織的手提包等時尚單品,不僅環保,更能兼顧公平貿易精神,讓當地婦女逃離血汗工廠的壓榨,逐步脫離貧窮。
出身自日本的 Kenta Aoki,於 19 歲時發現柬埔寨的人口販賣問題相當嚴重,他認為要消滅人口販賣,需先將當地人民從貧窮中救出,因此 Kenta 決心投身解決這個狀況。2006 年 Kenta 在柬埔寨的暹粒成立了 SALASUSU 服裝工廠,雇用當地婦女,目前  SALASUSU 更計劃拓展產品規模、在日本開設零售店,並與聯合國相關機構或其他非營利組織合作,期望能持續改善當地人們的生活。
(黃淑英、Reese Fernandez-Ruiz 和 Kenta Aoki 探討媽媽們如何透過職務再設計重回職場發光發熱。)
(黃淑英、Reese Fernandez-Ruiz 和 Kenta Aoki 探討媽媽們如何透過職務再設計重回職場發光發熱。)
【第三場:創新教育】
主要研究兒童福利、非營利組織、家庭福利服務,現任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的馮燕,擔任此場次主持人,與 3 個提供量身打造教育服務的單位,共同探討如何為偏鄉孩童或身障人士設計一套完善的教育模式。
創辦教育組織 J.U.M.P 的 Euyhun Yi,深感偏鄉孩童的資源缺乏,於是集結哈佛學生的力量為弱勢孩子上課,盼望最大化這群孩子的潛力,不僅如此,提供課輔服務的大學生也能獲得專業業界人士的輔導服務,形成互相幫助的正向循環,漸漸弭平偏鄉的教育差距。
來自印度的 Neil Dsouza,創辦教育新創 Zaya Learning Labs,盼望促進偏鄉的科技教育。Neil 認為,科技教育不只是將電腦搬進教室,更重要的是擁有科技知識的師資,因此他設計雲端裝置,幫助偏鄉師生與全球的教育資源連上線。目前 Zaya Learning Labs 已有 6 萬名付費使用者,遍及 400 所位於印度及西非的學校,並計劃在 2020 年將服務拓展全球。
擔任若水國際執行長的陳潔如,從創投基金轉戰第一線,為了找出兼顧 Make Money 和 Make Meaning 的社企模式,若水曾日以繼夜地開發新服務,在捨棄了 29 種產品服務後,最後若水看準雲端產業的潛力,於 2012 年建立臺灣第一家社企型的 BIM 雲端建模團隊,未來更計劃用 AI 人工智慧和雲端服務,開創身障就業的新紀元。
(Euyhun Yi、陳潔如、​馮燕與 Neil Dsouza 共同探討如何為偏鄉孩童或身障人士設計一套完善的教育模式。)
(Euyhun Yi、陳潔如、​馮燕與 Neil Dsouza 共同探討如何為偏鄉孩童或身障人士設計一套完善的教育模式。)

食農

【第一場:食農教育】
「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隨著都市化的加劇,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越來越遙遠。為了重拾對土地和食物的熟悉感,近年來台灣越發重視食農教育,而長期關注食農與食安議題、擔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的賴曉芬,將與 3 位致力於食農領域的先驅,一窺各地掀起的飲食革命。
《一張六十億人都坐得下的餐桌》作者 Judy Wicks,在美國費城創辦一間咖啡廳「白狗咖啡」,在這間咖啡廳的餐桌上,有產地直送的新鮮蔬果、公平貿易的咖啡,還有用永續漁法捕獲的海鮮。這間小小的咖啡廳,是 Judy Wicks 進行食農倡議的起點,她持續為群眾引領無數個公民議題,串聯在地網絡,成功打造出兼具關懷與正義的在地經濟。
創辦印尼食農品牌 Javara 的 Helianti Hilman,致力於保存印尼的食物多樣性,她將豐富的在地食材與當下盛行的健康飲食潮流結合,把印尼食材行銷至全球市場。如今,Javara 與超過 5 萬名農夫以及 3 千名食物匠人合作,販售超過 600 項優質的天然手工食品,包含米飯、麵條、香料、油、鹽、蜂蜜等,成為印尼社會企業的領導品牌。
從事半導體與資訊業 20 餘年,在一場病痛之後,陳孟凱才意識到健康飲食的重要性。他於 2007 年在臺中成立合樸農學市集,是臺灣第一個常態舉辦的友善耕作農夫市集,並於 2014 年創建樹合苑,目標為透過社群培育食農人才,掀起一波波地飲食革命。
(Helianti Hilman、Judy Wicks、陳孟凱與賴曉芬一窺各地掀起的飲食革命。)
(Helianti Hilman、Judy Wicks、陳孟凱與賴曉芬一窺各地掀起的飲食革命。)
【第二場:友善通路】
曾創辦公平貿易品牌生態綠、擔任臺灣公平貿易協會理事長、現任立法委員的余宛如,將與 3 位致力改善小農現狀的創業家,探討如何透過友善通路機制突破小農現有的困境。
創辦泰國稻米品牌 Siam Organic 的 Peetachai (Neil) Dejkraisak,選用由泰國中央研究院研發的創新稻米品種 Jasberry Rice 供農夫種植,並提供小農有機種植訓練和微型信貸,讓與 Siam Organic 合作的農人可以獲得比平均高上 14 倍的收入。目前 Siam Organic 已與超過一千個小農合作,將健康美味的稻米銷至全球。
菲律賓青年 Everett Ubiadas,從小就生長在農業家庭,十分清楚農業發展的困境。看天吃飯的農民,若遇上天災往往損失慘重,因此 Everett 創辦「農業版群募平台」 Cropital,讓群眾和農民站在同一陣線,共享報酬也分擔風險,讓每個人都有能力直接協助改善農民生活。
毅然辭掉廣告工作、浪跡臺灣農村一年的金欣儀,將從土地獲得的感動,化成「直接跟農夫買」平台。金欣儀嚴選小農生產的農產品,刊登在平台上供消費者選購,讓年輕族群得以透過消費直接表達支持,一同惜土愛農。
(余宛如、Peetachai (Neil) Dejkraisak、金欣儀與 Everett Ubiadas 探討如何透過友善通路機制突破小農現有的困境。)
(余宛如、Peetachai (Neil) Dejkraisak、金欣儀與 Everett Ubiadas 探討如何透過友善通路機制突破小農現有的困境。)
【第三場:搶救剩食】
臺灣是美食之國,各處美食餐廳林立,但也衍伸出食物浪費的問題,多年來關注社企發展與剩食領域的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總監梁玉芳,與 3 位提出剩食創新解方的專家,一同討論如何減少食物浪費,將剩食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與 IKEA 合作,要在 3 年內減少 50% 食物浪費的數位秤供應商 Leanpath,其杜絕食物浪費副總裁 Steven Finn,多年來研究供應鏈,指導水資源安全、食物安全跟全球食物浪費相關的研究,並發展出一套創新的剩食紀錄與處理系統,協助產官學界更有效率地處理剩食。
臺中市環保局局長白智榮,則盼望以創新方法實踐環保,他引進全國首創的稻稈氣化發電技術,將外埔堆肥場轉型成綠能生態園區,打造全台第一座生質能源廠。此舉不僅能有效處理農業廢棄物,農民還可以將綠電轉售給台電,創造環保、農民、經濟發展多贏的局面。
社會企業鄰鄉良食的創辦人譚景文,曾與臺灣大型量販店通路家樂福合作推出「醜果雪酪」冰棒,與十幾位農民合作,從產地直接收購賣相不佳的醜蔬果,製作出果肉含量高達 60% 的水果冰棒,直接地減少了農業剩食,並提供消費者支持臺灣本土農業的機會。
(譚景文、白智榮、Steven Finn 與梁玉芳等剩食創新解方的專家,一同討論如何減少食物浪費。)
(譚景文、白智榮、Steven Finn 與梁玉芳等剩食創新解方的專家,一同討論如何減少食物浪費。)

大師工作坊

【巧妙抓住粉絲的心:如何善用臉書強化社群關係?】
當過小編的人一定能體會,粉絲團乏人問津時就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慮,Facebook 演算法改變時又像大地震一樣手足無措,Facebook 代表吳子敏於高峰會現身解惑,分享各種實用工具與眉角,幫助有志從事社會企業的人士將粉絲專頁經營得更加出色,以擴大社會影響力。
(Facebook 代表吳子敏分享各種社群實用工具與眉角。)
(Facebook 代表吳子敏分享各種社群實用工具與眉角。)
【當一個說故事高手:如何讓媒體幫助你傳播理想?】
想為自己的社會企業爭取曝光,卻不得其門而入?長年關注與報導社企發展的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委員暨聯合晚報總編輯范凌嘉現身說法,傳授企業與媒體合作的全方位攻略,講述經營不同媒體平台時所需要的亮點與素材,協助社企善用媒體傳聲筒的角色,將好理念散播得又廣又遠。
(范凌嘉傳授企業與媒體合作的全方位攻略。)
(范凌嘉傳授企業與媒體合作的全方位攻略。)
【活下去才有影響力:社會企業永續發展關鍵為何?】
社會企業不只要具備改變世界的好點子,也需發展可永續的商業模式,才能使社會影響力持續滾動。全方位支持社會創業者的中國公益孵化器恩派(NPI),其副主任丁立擔任主持人,與 4 位企業發展已具一定規模的經營者,包括幸運小鐵魚創辦人 Gavin Armstrong、Javara 創辦人 Helianti Hilman、成立短短 3 年就賣出 200 萬罐小農鮮奶的鮮乳坊共同創辦人林曉灣,以及為亞太 15 個城市提供無障礙服務的众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林崇偉,一同探討社會企業的永續發展關鍵為何。
(丁立、林崇偉、Helianti Hilman、林曉灣與 Gavin Armstrong 一同探討社會企業的永續發展關鍵。)
(丁立、林崇偉、Helianti Hilman、林曉灣與 Gavin Armstrong 一同探討社會企業的永續發展關鍵。)
第一屆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在精彩的主題演講、4 大議題 12 場平行論壇以及 3 場大師工作坊的熱烈討論之下,在高峰會首日為觀眾帶來豐富的觀點。
明日將由用瓶裝水掀起綠色革命的英國社會企業家 Reed Paget 揭開序幕,帶來永續環保的深度討論,並將邀請各國社會企業專家與生態圈代表,進行跨域與跨界之研討,下午更有以輕鬆有趣的方式探討社會議題的電影欣賞以及大師工作坊,豐富的內容將於明天登場,敬請期待。
核稿編輯:金靖恩
主題演講、平行論壇、社會創業大師工作坊、社企電影欣賞以及夏日社會企業市集,5/5 & 5/6 邀請你一同為明日亞洲提出解方! 點此了解更多高峰會資訊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