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Moyan Brenn (CC BY 2.0)Photo Credit: Moyan Brenn (CC BY 2.0)
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 It is just not evenly distributed yet.
  • William Gibson
以上引述的是著名科學小說作家威廉·傑布森(William Gibson)非常著名的一句話:「未來已經降臨,只是分佈尚未均勻。」
進入2015年,歐盟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經達到60歲,到本世紀中葉,預計歐盟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年齡超過60歲。歐盟現已成爲全世界人口老齡化程度最爲嚴重的地區。有鑑於此,歐盟已經把人口政策當成是重中之重的政策,並且曾把2012年定爲歐盟活齡頤樂年,以增進跨代共融(Year for Active Ageing and Solidarity Between Generations)。
再看看香港,目前香港有七分之一的人口年齡超過六十歲,預計到本世紀中葉,這一數字將攀升至三分之一。這樣一個巨大的人口結構變化是前所未有的,伴隨着這一人口結構變化,除了有極大的挑戰之外,還有巨大的機遇。
Good Lab 致力於發掘正在發生的這類社會創新的機遇,以下這篇短文將嘗試針對這一問題抽絲剝繭,發掘箇中潛在機遇。

老年意味着什麼?

史丹佛大學長壽研究中心(Stanford Center for Longevity)主任 Laura Carstensen 教授通過多年的研究得出一個社會情感選擇理論(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這一理論講的是時間維度對於目標的影響。當人們把時間看作是開放的事物的時候,人們的目標通常都是準備性質的,例如,做資料收集、體驗新奇事物、拓展自己知識的寬度。而一旦人意識到時間是有限的,人們的目標會集中在那些可以實現的東西上。後者更關注的是情感,尤其是會通過調節情感狀態來獲得最優的福祉(well-being)。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人們會因爲年齡之差異,他們對於選擇什麼人來陪伴自己會有不一樣的答案。年輕人更容易選擇一些能夠給他們帶來新的信息的夥伴,例如一本書的作者,而老年人則更願意與能夠給他們帶來情感上的滿足的人一起,例如最好的朋友或者是家人。這樣的時間維度不是恆定不變的,所以那些患有絕症的年輕人或者是那些參與實驗被要求試想自己正準備要搬到一個全新的地方居住的年輕人,也會更多關注情感因素。與之類似,假如老年人被告知醫學的進步可以給他們帶來更長的壽命,他們也會更願意去做一些獲取新知識的事情。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人生七十古來稀」,所以七十歲也被稱爲古稀之年。但時到今日,隨着現代醫療的發展,活到七十歲以上早已不是什麼奇跡了。而隨着年數的增長,一個人在有生之年可以做什麼這一命題也會重寫。而Carstense教授上述這一研究結論就顯得尤爲重要,因爲它關乎我們怎麼看待生命的問題。《紐約時報》早前更發表過一篇文章,探討老年是否只是一種因心態不同而產生的現象。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已經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這一問題,並且開始思考這一現象背後所隱藏的機遇。《華爾街日報》去年就曾刊載過一篇文章,文章講的是,你所理解的關於老年的概念都是錯誤的!

老年新市場

作爲一個企業,怎樣才能設計出能夠同時滿足不同年齡層用家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而且要讓新興的一代老年消費者感到興奮?政府和非牟利團體在促進這樣的創新過程中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
世界經濟論壇也有一個專門探討老齡議題的委員會,他們正在向私人企業介紹一套緊貼時代的商業理念,這些理念講的是企業如何可以利用老齡化的機遇帶來更大的商業成長,而老齡化的議題被關注程度即將會與環保、反貪以及推進政府透明的努力並駕齊驅。
麻省理工大學有一個專門探討如何爲老年人提供針對性產品設計的實驗室,叫AgeLab,該實驗室的主任 Joseph Couphlin在一本新書 The Upside of Aging 裏就提到一個關於21世紀老年市場的坐標體系:
(這個圖講的是隨着老齡化進程之加劇,在私人部門以及公營部門出現的新機遇)
X軸代表的是「誰提供服務」,從左到右分別是私人機構和公營機構。而Y軸所代表的是「誰來埋單」,從下到上分別是私人和公家。
仔細觀察這幅圖,我們不難看出有四類新興市場成爲老年服務的巨大潛在市場:
  1. 扶弱市場(supporting market), 主要是幫助老弱病殘的人士解決生活基本問題。
  2. 基礎設施市場(enabling market),主要是交通、社區、住房等對老人更加友善的基礎設施。
  3. 生活方式市場(lifestyle market),主要是指老人通過新的科技等來表達自我的市場。
  4. 社會影響力市場(social impact markets),主要是指老年人利用自己的時間和智慧來服務社會的市場,比如Encore Career就是最佳代表。
過往,人們一提及老年市場,通常只是想到以上Joseph Couphlin所講到的第一類市場,亦即扶弱市場(supporting market),但是,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另外幾個同樣重要的市場。以下我們將簡要介紹這幾類市場的潛在機遇。
首先是基礎設施市場(enabling market)。這個市場主要是政府的工作,但也有越來越多私人企業在進入。
很多時候老年人不是沒有能力消費,而不是無法很容易去到他們想去的地方,像「鑽的」這類私人企業就很好地填補了中間的空缺。再有是生活方式市場(lifestyle market),香港也有一些科技企業看到了這一市場空缺,開始研發這一方面的產品。例如有一家叫Medisen的新創企業就專門研發一些認知訓練產品,讓認知障礙症患者也能透過手機程式以及電視與家人保持緊密聯繫。最後是社會影響力市場(social impact market),在今年一月於香港會展中心舉辦的「Technology for Smart Ageing City」研討會上,我們也看到由謝家駒博士創立的新社企「社創新動力」(英文名是Social Impact Fellows)之誕生。該社企模仿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非常著名的領導力項目 Advanced Leadership Initiative,目標是找到香港本地已經退休或者即將退休並且心有餘力的人士,讓他們走到一起,思考如何開啓自己的第二個可以對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力的事業。
即使是在企業內部,有一些較有遠景的公司也開始推行一些新的公司政策,以促進跨代合作和團結。這樣的公司爲了挽留經驗豐富的老將,會專門設計一些激勵措施,在獲得年長員工青睞的同時也不至於引起青年員工的反感。而大力推行這樣一種age-friendly政策的公司也會使得公司裏的年輕人可以較有彈性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而不必單純考慮沿着傳統的職業階梯往上爬。德勤公司合伙人同時也是人力資源專家的Jeff Schwartz認爲,過去那種讀一個專業,找一份好工作而後力圖晉升的思路現在已經行不通了,現在這個年代更需要的是一種「serial mastery」,也就是能夠在不同的領域之間自由馳騁的能力,只有這樣人們才能保持靈活,並且隨時可以面對全新而且無法預期的變化。
以上所述這是正在發生的老年市場之冰山一角,這一市場的創業者在哪裏?也許你也有機會成爲其中一員。我們稍後還會陸續送上系列報道,歡迎大家關注。
全文轉載自The Good Lab

文章標籤

  • The Good Lab(好單位)

    The Good Lab(好單位)

    好單位為香港領先的社會創新顧問,智庫與實踐並重。我們有志於推動社會各界的協作,聚焦香港最為棘手的社會議題,共建解決方案。通過以人為本的設計和跨界別協作,開創一個可持續發展和更好的未來。 網站:www.goodlab.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