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po共乘平台 提供出門另一種選擇
生命力新聞╱記者張佑任、郭庭伊(2014年12月19日)
出門厭倦了等公車、搶車票了嗎?現在有一個新的方式,他是共乘。由台大國企所畢業的吳敬庭創辦的Carpo共乘平台,提供全台灣民眾共乘的媒合,不論是要到桃園機場,或者到墾丁度假,只要上網,就可以方便且快速的享受共乘。

上學不便 萌生共乘想法

居住內湖的吳敬庭說,以前要通車去台大很麻煩,搭捷運比較省錢但要花四十分鐘至一個小時,開車二十分鐘就可抵達學校,但油錢不便宜又要付停車費,於是他有個念頭,如果開車去學校,住在附近的同學一起搭乘並幫忙分擔油錢,是不是比較方便?
後來吳敬庭到內湖科學園區實習,發現內湖科學園區有一共乘制度。只要登記到共乘的佈告欄中,願意讓同事搭乘自己的車一起上下班,就可以優先申請停車位。他認為,共乘制度讓原本打算開車的人可以共乘一部車抵達公司,不僅省錢、解決停車位不足的問題,還能夠藉此認識原本不熟的同事,更重要的是,原本容易塞車的內湖科學園區,因為汽車數量降低,漸漸的解決了塞車問題。

網路社群蓬勃發展 搭上創新創業潮

吳敬庭說,共乘其實不是新的理念,一直以來都有人在執行,而且在二〇〇七 年時,台灣早已出現共乘網。當他就讀台大國企所,開始想做「Carpo」這個計畫時,剛好是智慧型手機的市占率與社群網站正在快速成長的階段,於是他想將共乘與社群網站、智慧型手機做整合。
吳敬庭說,自己最初是不會寫程式的,一開始他拿著自己的計畫書在學校裡找會寫程式的人加入,卻發現會寫程式的人在校園內很搶手。碩二寫完論文後,自己開始學習寫程式,也跑去修資工系的課,在資工系上找到幾個願意合作的夥伴。
後來,吳敬庭參與了台大的創意與創業學程,並在一次的聚會上分享了自己對於共乘平台的點子,並找到幾個人願意加入他的團隊一起工作。資工系的同學和創業學程的同學是最初與吳敬庭一起創立團隊的成員。
Carpo一開始鎖定的客群是原本就有共乘習慣的人。網站大致完備以後,他們邀請原先就在BBS或論壇上刊登共乘文章的人來試用,因為這群使用者原先就有共乘的理念,而網站使用者從最初的原有客群,隨著時間逐漸擴張。

方便使用 安全不打折

Carpo共乘平台目前僅提供台灣地區的共乘媒合服務,使用模式非常簡單,使用Facebook登入會員,輸入簡單的個人資料,就可以刊登共乘資訊。只要填寫路線、提供的座位量及自訂的說明、金額,即完成刊登。
吳敬庭提到,共乘有兩個比較常見的問題,第一個是安全性,因為有許多人會害怕與陌生人搭車。另一方面則是方便性,最初的共乘都必須透過網路刊登,使用者要花時間在論壇或網站上找尋與自己路線、時間相符的對象,相當耗時。
Carpo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安全性方面,因為使用Carpo要經由Facebook的帳號進行登入,在註冊時,也需在Carpo上輸入個人檔案,所以當使用者在Carpo平台上找尋共乘對象時,也可以看到刊登者的Facebook,並且透過Carpo提供的個人檔案,就可以大略檢視對方是怎麼樣的人,藉此過濾掉使用者覺得不佳的共乘對象。
方便性方面,Carpo開發了Android系統的APP,讓使用者可以運用APP更快地進行搜尋以及瀏覽,並且隨手就可以發佈共乘資訊,若有人想一起共乘,用手機直接聯繫也比電腦快很多。

設立共乘專區 方便快速瀏覽

與其他共乘網站不同的地方在於,Carpo的搜尋方式是使用經緯度而非地名,當使用者輸入地名後,Carpo會直接轉換成經緯度,再透過位置找尋附近的共乘資訊,改善大家使用地名習慣不一的問題。
在網站上,Carpo還另設共乘專區,提供較多人會共乘的地點方便搜尋,包括桃園機場、新竹科學園區、內湖科學園區等。
吳敬庭說,去年洪仲丘案爆發時,中南部有許多人要北上遊行抗議,因此Carpo平台也特別設立洪案共乘專區,讓使用者快速瀏覽包車北上的資訊,也因此網站使用者的數量倍增,伺服器還一度當機。

共乘新商機 貨物共載

吳敬庭經營Carpo時發現,有一Carpo使用者刊登共乘資訊,要從宜蘭運送椅子到屏東,該使用者開放貨車的其他空間讓人載運貨物,再自行到他家領取。
吳敬庭發現,共載貨物的方式比共乘所要考量的因素還要少,還要簡單媒合。他將此概念和原本Carpo結合,開發一個新的程式「Q-BOX」,提供共同載運貨物的媒合,創立一個更新的共享模式。
吳敬庭說,從以前就對「共享經濟」著迷,這也是他持續開發共乘及共載的平台的信念,因為共享,能夠使社會上許多事情更有效率地進行,這是Carpo背後的信念。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
延伸閱讀
人生不設限,用想像與創新來改變世界!
台灣Carpo的故事讓你驚豔嗎? 現在就報名社企流三週年論壇 看見更多全球社會企業風起雲湧的以愛創業!
社企流三週年論壇:堅持的力量,報名請點此

文章標籤

  •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新聞網站:http://www.vita.tw。粉絲專頁:http://goo.gl/st2w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