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大趨勢╱安德森 零使命的社企行動家
經濟日報╱楊珮玲(2014年11月.20日)
一本書改變了一個人。一個人改變了一個企業。一個企業改變了一個行業。聽來像是電影中才有的戲劇性情節,卻發生在雷.安德森的真實人生中。
在永續環保概念已漸普及的今天,營利企業把部分企業事業項目用於著重永續環保活動並不罕見,例如將部分盈餘撥做支援外部環保活動經費等。基本概念都是不影響本業原本運作模式的前提下,盡社會貢獻責任。

來自一本書的啟發

但如果原本是一般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要有多少勇氣、毅力和行動力,才可能下決心將已成型上軌道的公司全面改變成百分百的社會企業?
安德森在1973年創建英特飛公司,原本年使用數十萬噸以上的石油,是重度仰賴石油的傳統尼龍地毯製造商。
由於市場需求大和經營得當,成立20年左右就大幅擴張版圖,銷售網遍及全球110多國,也成為上市公司。
既有事業模式看來推行得十分順利。當時公司剛好也因應客戶要求,開始檢討所謂永續環保概念推行的可能性和方式,但絕大多數企業的標準就是「配合法令」,很少有企業會想多花心力來更進一步推動相關措施。
但在1994年,安德森與他人生最大的改變相逢, 從此他的人生和他創建的企業,開始了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道路。一切的起源都來自一本書。

落實永續環保經營

當時他碰巧讀了既是創業家也是環保主義者提倡者保羅.霍根(Paul Hawken) 所著的《商業的生態學(ECOLOGY of COMMERCE)》一書。書中以各項實例和數據說明,受到人類商業行動和生活影響,地球的生態受到極大衝擊。
例如美國中西部每年有相當於澳洲大小的農地變得不能耕作;而動植物滅絕速度是產業革命前的一萬倍等。
安德森形容,「唸完當時,就像是一箭穿心的震憾」。 他認為如果身為大企業者沒有親自領頭大幅減少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我們的子孫將是最大受害者。
他決心不只說還要做,毅然決定全面更改公司的信念和營運重點,以成為世界首個全部採取永續環保方式的企業,提出當時前所未聞的目標,希望在2020年達到有害氣體零排出量和零廢棄物的「零使命(Mission Zero)」。
當年安德森宣布這個目標時,讓全公司員工目瞪口呆。
但他們知道安德森是言出必行者,唯一的方法就是全力去找到達成目標的可能性並徹底執行。從設計、維修、製造、輸送各個環節都全部進行根本改變。
他們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所有資源和再生能源,如何利用科技將廢棄物再生為新產品,如何用最環保的運輸工具和方式運送貨品,如何建立有永續概念的辦公室和居住社區,最終目的希望達到高效節能並有高生產力的多贏目標。
但路途走來不是一帆風順。在早期永續環保概念尚未廣為人知時,客戶常不能理解使用這些環保新產品的重要性和好處,也因此早期銷售量曾一度受到相當影響。
但安德森深切了解改變本就不是易事,重要的是持續努力,並從顧客觀點提供其又實用又環保的高品質服務式。

大幅削減能源消耗

例如他們後來首創業界的地毯出租服務,十年回收半永久性再利用。又如開發利用玉米或麻中的植物纖維而不是石油做原料來製造地毯,既省能源又不失舒適感。
從新策略正式開始實施的1996年開始到2013年為止,英特飛製造每單位產品時所需能源減少了近四成,目前使用的能源中有三成五是再生能源,每生產單位的溫室排放氣體減少了七成以上,近五成原料為再生原料或生化原料,每生產單位所需使用的水資源減少八成三,須土埋的廢棄物減少了九成四。
但即使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幅削減,公司銷售額有增無減,盈利成長兩倍,廢棄物處理成本還減少了4億美元以上。
安德森在2011年去世,但公司領導階層繼承其永續環保路線, 他的家屬也成立安德森基金會,繼承其志。
當初安德森提出「零使命」概念時,有些人認為他是唱高調的夢想家,但夢想不一定會成真。但安德森不氣餒,他相信企業家要有為下一代留下美好未來的責任,而創新能讓夢想成真。他的堅持,正為盈利企業全面轉型社會企業創下新的里程碑。
(作者是專欄作家,曾任美日國際金融機構專事行銷與國際事業企畫。長期旅日,現居美國。本專欄隔周四刊登)
全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