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父母之手,非外勞不可?
不久前,我到台北的成功國宅去拜訪一位朋友,離開他家時是下午四點左右,社區的走廊停滿了輪椅,旁邊站著都是外勞。歇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們眼神空洞、彼此間沒什麼互動,倒是外勞們操著異國語言嘰嘰喳喳、煞是開心。
這一幕在我心中深烙下哀愁和衝擊。

台灣老人長照 過度依賴外傭

外籍看護工仍是台灣目前唯一大量的長期照顧服務之提供者來源;根據勞動部的統計顯示,截至去(2013)年底,台灣已引進超過21萬的社福外籍勞工,其中印尼籍占近八成(79.6%)、超過16萬人,但隨著印尼經濟改善、國內需求增溫,印尼政府已宣示,將分階段減少輸出印傭,並於2017年全面終止出口,(相關新聞請點此)。這對長期依賴印傭、急速老化的台灣家庭而言,危機叢生!
台灣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嗎?當然有。
以本地人力的培育而言,29個學校目前已設有老人照顧相關科系共計35個。這幾年下來,共有9萬多人受過培訓,而考取照顧服務員執照者也有兩萬六千多人,但真正進入職場就業者卻不到 8,000人。 我們的社會不需要照顧服務員嗎?不,市場需求與日俱增,因為如果不需要,台灣就不會每年引進20萬外勞大軍來幫我們分擔照顧的責任… 那麼,為什麼供需之間會如此失衡呢?
長久以來,台灣社會對照顧服務員的刻板印象其實跟幫傭阿姨差不多,認為他們是沒有一技之長的婦女、二度就業的選擇。雖然近年來,學校廣開科系招收學生,政府也建立證照制度提升此一職業的專業性,還有許多學會和民間機構開設培訓班訓練人才,但整體來說,這依然是一個非常重要、但卻未受到重視的行業。
工時長,薪水低,回饋少,誰願意投入?

All in One  弘道倡走動式照護

為了改變社會對照顧服務員的觀感,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正全力推動「All in One走動式照顧服務」,而執行長林依瑩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正名」,把傳統稱為居家服務員的這群人賦予「照顧秘書」之專業職稱,「因為他們的工作內容其實很多時候不在居家環境整理、清潔打掃,而需要很多專業知識,怎麼照顧慢性病人,甚至用藥,或提供有品質的陪伴。」
在薪水、工作內容和員工福利上,弘道也努力提供照顧秘書優於社會預期的條件。讓她們不再是領政府補貼的時薪制居服員,而是「固定月薪兩萬九、月休六、七天、朝九晚六、超時就算加班費。」
弘道更跳脫舊式的居家、封閉模式,採走動式服務,亦即,仿效北歐先進國家制度,在各縣市,(目前,新北市、臺中市、高雄市已推出服務),推展新型態的「走動式」照顧服務;讓受過專業訓練的照顧秘書/助理,赴有需求的長輩或身障者家中提供「短時間、多次數」的客製化服務,服務內容依照各家庭的不同需求彈性調配,透過「巡迴走動」的方式讓長輩可以在熟悉的居家環境中,接受最適合的服務。
(弘道照顧秘書為長輩送餐)
弘道也成功吸引許多學校才剛畢業的「年輕美眉」來加入這個產業,希望透過年輕人的投入,不僅改變大家對於這項職業傳統的刻板印象,也注入活水、帶來新氣息。 「我們做這些,無非是希望替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找到工作的尊嚴與榮譽感。唯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才願意投入,這個行業才會有前景,未來才會有希望,」林依瑩憂心地說。「我們如果不趕快把這塊做起來,將來台灣人老了,真的沒人照顧。」
從事老人福利工作17年的林依瑩每天接觸的都是老人家,她的擔憂絕非空穴來風。

長照、就業雙贏  本籍照顧秘書取代外傭

台灣已經是高齡化社會,11年後,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亦即,每5個人中就有一人超過65歲,屆時超過75歲以上的人口推估有179萬人,占高齡人口將近四成(37.7%),人口結構劇烈變化所帶來的照顧人力缺口之大,完全可以想像。
所幸,林依瑩生性樂觀,總是能從危機中看到轉機,她深深覺得「這可以是解決台灣青年高失業率的一條路。」但「如果不改善目前的就業條件和社會觀感,年輕人不會願意投入。」所以,從走動式照顧的照顧秘書來開始改變,正是她實現願景的第一步。
其實不只是年輕人,這樣的政策變革也可以改善中年人的就業情況。
過去主要在偏鄉提供急難救助的張榮發慈善基金會就發現,與其只是發放救濟金給需要救助的對象,還不如幫他們找到可以賴以為生的工作,而培訓照顧服務員正是一個雙贏的選擇。以屏東縣為例,該縣須受照顧的65歲以上人口約占13.8%,高於全台平均值,但長期照護人力資源短缺,於是,張榮發基金會與畢嘉士基金會聯手辦理「照顧服務員增能計畫」,今年辦了七梯次,協助130人取得照顧服務員資格,更重要的是也為110名在職人員提升服務技能,希望能因此增加薪資收入。
(病房上課實況)

耕耘長照  關懷弱勢 張榮發基金會戮力培訓人才

張榮發基金會總執行長鍾德美表示,他們「每年訪查近萬件社會救助申請,其中一位陳先生,原先是領急難救助金,但受過照顧服務員訓練後,現在已經是三地門鄉的居家服務員,除了家裡不用再領補助外,也讓一個行動不便的鄉親得到專業、貼心的照顧。」他強調,辦增能訓練計畫,可以做到「給魚吃,教釣魚,送釣竿」的精神,同時解決偏鄉老人、行動不便者的照顧需求。
一位參加張榮發基金會培訓班38歲的李女士也分享說:「起初照顧阿公阿嬤,要把屎把尿,自己會頻頻洗手,但克服心理障礙後,覺得很有意義。且照顧服務員比原來工作有彈性,可以兼顧家庭,錢也比較多,也訓練自己的耐心、同理心,現在開車,看到老人會等他們慢慢通過,更重要的是給了受照顧者尊嚴,覺得能做這個工作很自豪。」
張榮發基金會更進一步與台東聖母醫院合作,贊助講師和訓練人員來台北參與由美國、日本、丹麥、以色列和香港等各國專家主講的國際論壇,學習最新的觀念與知識,「他們是園丁,我們希望講師們參與這些活動,藉由他們的學習引進國內、外最新的知識和觀念,讓培訓工作更上層樓。」
(照顧服務員增能計畫結訓典禮大合照)

文章標籤

  • 銀享無國界

    銀享無國界

    銀享全球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銀享全球」)是一家為銀髮相關組織提供國際交流、培力與行銷服務的社會新創企業(social start-up)。銀享全球的創立理念來自兩個概念:「活躍老化」和「在地安老」,為了落實這兩個概念以因應全球人口快速老化的趨勢,我們希望創造國際化平台,以工具加速知識的分享,鼓勵並協助台灣銀髮健康照護產業業者提供更好的安老養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