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創辦社會企業?有請「社企育成組織」幫你打怪升級!
文:林子豪
想要創立社會企業,除了要有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的好點子之外,也必須配合足夠的執行力才有機會成功。社會企業在營運面基本上與一般企業無異,也會遭遇相同的挑戰;如果沒有清楚的財務預算和管理、務實的營運及行銷計畫,或確立適合的法律地位,往往會成為企業成長的絆腳石,甚至使企業陷入困境。
這時,一些社企育成組織就扮演了重要的輔導角色,它們主要提供資金、顧問、網絡、培訓等服務,協助社會企業啟動、擴張或轉型。其中,英國的UnLtd(讀為unlimited)是全球最大的社企育成組織之一,從2000年成立以來每年發起多個獎項,並已培育近千名社會創業家。
近日,在台灣的社企流也順利取得UnLtd授權,於2014年7月成立台灣版的UnLtd—社企流iLab社會創業育成計畫。為因應台灣產業需求,第一期的「Try It創意試驗」分為農業環境和弱勢關懷兩組,並在2014年9月從70位報名者中選出12位「iLab實驗家」(按此觀看專案簡介),可獲得為期半年的種子基金、主題培訓、導師輔導、顧問諮詢、資源連結等服務。(編按:目前「Do It創意行動」得主名單也已出爐!)
(社企流 iLab 「Try It 網絡相見歡」活動照片/圖片來源
另外,社企育成的風潮也在2014年同時吹到了紐西蘭。紐西蘭內政部與一家民營公司聯合出資,為Ākina基金會建立名為Launchpad的社會創業育成計畫,並在去年9月選出11組社會創業家。Ākina基金會將提供為期半年的主題培訓,希望能與顧問群共同為創業家找到永續的商業模式。以下將為讀者簡單介紹各組提案內容:
  • ARCO:由三位建築師與設計師組成,計畫在偏遠地區開拓木製家具的微型市場,並開班傳授木工技術給當地年輕人提供就業機會。  
  • CareEd4Barnardos(一家幼兒機構)與永續企業委員會合作,希望能為雙職父母提供0到13歲、有彈性且可負擔的兒童照管服務,讓弱勢家庭的雙親可以安心工作。  
  • Food, Farms and Freshwater:由律師和農夫組成,為所有妥善處理污水的畜牧農場開發一套認證標章,並向農人宣導能對環境永續的汙水處理方式。  
  • Kiwi Optical:以「買一捐一」的模式為基礎,希望能為太平洋區與紐西蘭的貧困家庭提供免費眼鏡,並預計在紐西蘭中小學校設計一套驗光計畫。  
  • Ora:為有效提升在高危險性工作場所的勞工安全,研發一款手機App可即時測試工人的多項安全指標,如專注力、記憶力、平衡感等。  
  • Patu Aotearoa:觀察到紐西蘭原住民的肥胖率逐漸升高,他們想創立一個專為原住民打造的連鎖健身計畫,以毛利文教導團體健身課程並融入原住民的文化習俗。除此之外,他們希望以「流動式」的教練,利用公司、學校、或毛利聚會所(marae)的空間開課,便可讓市區外的原住民也能受惠。  
  • Rate My Flat:開發一個租屋經驗的分享平台,為租客提供更透明的房屋資訊,如隔熱保溫性能和各項房屋健檢數據等。  
  • Take My Hands:團隊在發現紐西蘭有許多淘汰的義肢都被丟棄,因此他們與開發中國家的非營利組織合作,進行義肢與其他醫療器材的「媒合」服務,希望能造福當地有需要的人,幫助他們自立並提升生活品質。  
  • The Wellbeing Game:起初為一款提升人們幸福感的網路社群游戲,鼓勵使用者實行並記錄五項作法:聯絡家人朋友(Connect)、注意周遭環境(Take Notice)、學習新事物(Keep Learning)、為他人付出時間或金錢(Give)、和運動(Be Active)。實驗結果獲得許多好評,現計畫成立社會企業,為大型公司舉辦促進身心健康的工作坊。  
  • Thought-Wired:以腦波技術為主發明的大腦感應頭帶,為協助重度身障患者透過腦波控制電子產品,使他們更容易與外界溝通。目前計畫與顧問群籌備更完善的營運及行銷計畫,並籌募足夠資金來進行下一階段的量產。  
  • Wilding & Co:松樹在紐西蘭屬於外來森林物種,且繁殖迅速,現已侵入紐西蘭許多自然植被,並開始破壞原有生態。Wilding & Co計畫透過砍伐年輕的松木來控制松樹擴散,而砍下的松木可提煉松油,並加工成其他香精和清潔用品,用以抵銷砍伐的成本,目標成為自給自足的社會企業。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 編輯室報告

    編輯室報告

    由社企流編輯搜羅整理台灣社會創新、永續相關的即時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