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郭芝榕(2016年2月24日)
「每100個社會創新點子,只有一個能穩定營運、持續發展!」社企流創辦人林以涵這樣說。隨著社會企業的概念逐漸在台灣深耕,開始有越來越多人投入社會企業的發展,然而致力投入社會企業的創業者,往往不知道如何發想社會創新點子,甚至進一步設計商業模式。
社企流從2014年開始決定投入新創社會企業育成計畫iLab,引進英國最大的社會企業育成網絡UnLtd(un-limited),此育成模式已授權至全球52個國家。iLab支持在規模成長前的社企創業者,提供種子獎金、諮詢輔導、交流媒合、串連外部資源網絡等服務。鎖定提供有想法但還要市場驗證的人和已創業的創業者,提供兩大獎勵項目「Try It創意試驗」和「Do It創意行動」,第一屆結合星展銀行和新竹物流,已支持了18位想改變社會的社企創業者。
從2016年開啟為期三年的第二屆iLab計畫,招募星展銀行、保德信人壽、永齡慈善基金會及策略夥伴研華科技企業支持,提供財務金額、風險管理和科技創新等創業資源,擴大規模支持44位新創社企創業者,並結合業界的社會企業導師,建立更完整的社會企業育成網絡。三年期間一共會有三次Try It創意試驗徵件計畫和兩次Do It創意行動徵件計畫。
社企流iLab計畫
(圖說:社企流結合大企業支持社會創新,圖左起為星展銀行集團、保德信人壽、永齡慈善基金會及研華科技創新中心。圖片來源:社企流。)
星展銀行(台灣)集團推廣策略暨傳訊處處長蘇怡文指出,亞洲社會企業生態系統雖正處於起步階段,但有越來越多的關注與資源投入,星展銀行已與六大市場的社企專業中介組織合作,希望能鼓勵更多社會創新點子。
由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所成立的永齡慈善基金會也支持iLab計畫,永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郭守正表示,除了永齡基金會的資源之外,三創育成基金會也可協助iLab社會企業創業者進軍國際,旗下三創數位生活園區也可為社會企業創業者提供市場驗證、媒體曝光、活動場地等資源。
2016年,社企流iLab計畫也有台北市政府提供資源,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林崇傑指出,iLab成立實體空間,從虛擬走向實體,政府對創新創業的精神是民間先行、政府支持。
社企流iLab計畫
(圖說:社企流iLab計畫首波已培育18位社企創業者。圖片來源:社企流。)
第一屆iLab社會企業團隊的社會創新項目如下:
鄉喚返鄉資訊交流平台:讓青年能夠留鄉或是返鄉生活,改善農村人口結構與生活機能,並從中實現自給自足的夢想。
禾餘麥酒:以台灣在地生產的雜糧作物,釀造具有高經濟價值的精釀啤酒,創新產業鏈及恢復台灣作物的多樣性。
無形的禮物:推廣送經驗禮物,帶給受禮人有別於收受實體禮物的感受。
六創農家:積極在上林社區推動農業六級化,重塑現行農村產業,解決農村老化所帶來的問題。
葉食台灣:葉使用在地葉材製作一次性健康食器。
街遊:培訓街友成為導覽員,帶領遊客一探台北另一面。
Mata Taiwan:透過網路線上內容策展、線下部落培力與活動參與等方式,讓大眾關注原民文化。
哩想飛行:透過「閒置哩程兌換機票」的方式,讓欲出國比賽、表演卻苦無資源的夢想家能透過此平台完成夢想。
青年啟蒙計劃:透過經驗傳承接棒給年輕學子,強調「實作」經驗,為夢想追尋奠定紮實基礎。
城市浪人:以遊戲化挑戰賽帶領青年探索自我、參與社會,目前已有兩千人參與計畫,解決年輕人生活缺乏方向感的問題。
Kaxa知識哩程:以網路學業提示為作法,連結問方、答方與獎勵方,創造出「知識哩程」,建立公益行為市場機制,在電商平台被認證流通。
i-AIM陪你走出去:讓視覺障礙者更方便獲取資訊,讓弱勢族群擔任擔任協助視障者的中介者,實現資訊、教平權、工作平等的願景。
直接跟農夫買:推動直接跟友善小農購買農產品,解決農產非計畫性生產、農藥濫用、勞動力流失等問題。
呷米共食廚房:讓友善環境餐廳作為解決農民銷售困境、支持永續農業、改善民眾健康的載體。
穀得食務所:以B2B方式成為產地與餐廳的橋樑,透過「產地到餐桌」資訊透明的供應鏈,減少食安問題,提供外食族、餐廳業者一個安心、安全的食材新選擇。
好食機農食整合:推動社區菜市長計畫,解決農食分離體制下的不正義、資訊不透明等議題,集結社區人力與資源,形成共同購買網路。並輔導小生產者加工,解決小型農產加工者的難題。
閱讀:四年來在FB社群累積八十萬粉絲,後來成立公司,將閱讀用更有趣的方式呈現,傳遞閱讀的力量。
瑪帛:與親人拉近距離的電視視訊系統,又推出「瑪帛金孫」服務,讓專人陪伴長者聊天,照顧長者的心理需求。
全文轉載自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