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怡臻(2014年10月20日)
「給他們魚,不如教他們使用釣竿」。福山農莊社會企業七年來努力在福山部落推動「教富計畫」,改善許多部落家庭的經濟環境,近年將逐步轉型採企業化經營,將產品行銷出去,提升都市人認識、支持商品的機會。
新北市烏來的福山部落是台北失業率最高的地方,全村僅600多人,當地的福山國小也是台北唯一「純」部落學校,學生全來自原住民家庭,但因經濟條件低落,孩子往往只讀到國中或高中,就無法繼續升學。一位當地的村民說,「孩子即使考上好學校,也常礙於住宿費用、交通往返不便等原因中斷學業。」
七年前,福山國小校長黃美玲意識到事態嚴重,決定不再續任,開始號召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福山農莊社會企業,並推動「教富計畫」,期待藉此改善部落的經濟,進而資助孩童繼續升學。
福山農莊經理楊涵婷表示,「教富計畫」透過教導原住民種植有機作物,再把作物直接販售給認同理念的消費者,將所得利潤留在部落裡。另外,福山農莊也和銀行合作「優惠存款」,鼓勵家長儲蓄,讓孩子不必再因貧窮或家庭問題而輟學。
計畫開始第一年,福山農莊說服九位原住民參與種植,卻不幸遭遇病蟲害,加上天公不作美,面對沒有收成的情況,參與的原住民感到洩氣,紛紛又回去做零工。但福山農莊的團隊沒有放棄,持續專研耕作技巧、說服部落村民。終於在隔年交出好成績,收成明顯增加,吸引了更多村民自願投入栽種工作。直到2009年,桃園復興鄉山區的另一個泰雅部落比亞外加入了這項計劃。
隨著福山農莊逐步成長,楊涵婷說,在分工方式上,目前仍由黃美玲駐守部落專心耕種、輔導弱勢的原住民家庭,而其他成員則負責對外尋找企業支持,將福山農莊的產品與理念行銷出去。
為此,今年福山農莊開始在連鎖超市設櫃,楊涵婷說,讓消費者購物更便利,也希望藉此提升都市人認識、支持商品的機會。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