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怡臻(2014年9月24日)
台灣首家登錄創櫃板的社會企業多扶事業,五年前,曾因堅持提供專業服務、不接受政府補助,而被誤解為詐騙集團。執行長許佐夫昨天說,有了櫃買中心的創櫃板機制,投資大眾對社會企業的營運模式會更有信心。
談到募資困難,許佐夫回憶,因為他自己不具備商管背景,缺乏相關資源與經驗,一路上卻獲得櫃買中心許多支持,從被認為租車業,甚至是詐騙集團,到今年與故宮簽約,每月提供身障參觀。他說,企業走入資本市場、有了股票代號,是絕佳的宣傳方式。
櫃買中心副總林瑛珪表示,扶植中小企業,是櫃買中心的重要政策,「為別人服務,收穫的一定是自己」。他說,企業登錄創櫃板後,隨著公司資訊透明化,不僅大企業願意提供陪伴與輔導,年輕人也更願意加入這些公司,有助推動青年回鄉與在地農業發展。
零壹科技董事長林嘉勳指出,社會企業介於共產主義、資本主義之間,一個理想、完美的制度,有社會使命的企業,再經過櫃買中心認定,更能說服投資大眾信賴。但他提醒,若政府真心認為社會企業重要,就應減輕政府在社會福利上的負擔,提供更多專業諮詢,讓業者無後顧之憂,才能扶植社企發展。
許佐夫補充,在執行效率上,大眾能夠容忍社福團體,卻無法容忍公司行號拖延,登錄創櫃板後工作量大增,卻也因此被迫成長;登錄創櫃板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一分使命感。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