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社企流的讀者大家好,歡迎收看12/30 - 01/12的社企新聞懶人包,本篇跨年度的懶人包內容非常豐富,為大家歸納了以下五個社企焦點:
在「創新無障礙」中,可以看到創業家們將科技或設計創新運用於身心障礙者的服務、生活及就業上,讓周遭環境成為無障礙的友善空間。
「社企新平台」介紹幾個社會企業,雖然它們各自有不同目標,如閱讀推廣、責任消費與永續農業,但同樣都利用網路的力量,建立傳遞理念或運作的平台。
「在地社企」則是介紹台灣一些在地社區型的社會企業,包括花蓮孩子們的五味屋、南投竹山的小鎮文創、以及台中的共同創業小基地。
最後「其他社企相關新聞」,讓我們看看除了以上,還有哪些新奇的案例、特別的人物及精闢觀點吧!
社企焦點1:創新無障礙
2014-01-04
「友善台北餐廳APP」是由交通大學乑社會企業團隊所開發,全世界第一套身障人士專用的友善環境行動調查工具。「友善台北餐廳APP」幫助身障者或老人家在台北嚴選「友善餐廳」,從門口寬度、桌子高度與環境細節都加以評估。目前已調查了台北500家餐廳,接下來還希望拓展到其他縣市。
除了解決輪椅族「吃」的問題,「多扶接送專車」也解決行動不便者的出門難題。創辦人許佐夫不惜重金添購昂貴的配備,破除復康巴士的限制,接送老人、孕婦、幼兒跟身障者,現在也推出無障礙旅遊,讓身障朋友「行」得方便,可以隨時隨地出發到想去的地方
2013-12-27
5% Design Action活動發起人楊振甫,因深感生活周遭弱勢族群的不便,在社群網站上號召懷抱同樣夢想、擁有相想同理念的各領域設計師,組成將夢想化為現實的DreamVok團隊,進而發起5% Design Action計畫。該計畫想提倡的是每個人每天只要花5%的時間和力量,就能用即使少許但連續的效力來改變社會。
而計畫中「台北友善好餐廳創新服務設計」活動,則是分別針對銀髮族、孕婦、攜幼的父母、視障者、聽障者、輪椅使用者在用餐時所會遇到的不便進行設計,許多創意發想未來也預計與知名餐廳合作施行,將造福為數眾多不少的行動不便者。
2013-12-30
以打造無障礙空間及推廣通用設計為核心精神,由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Foundation of Universal Education,簡稱FUDE)所舉辦的通用設計大賽,去今年已邁入第8屆,平均每年都有高達800件的作品參賽。歷屆得獎作品如可辨識水溫的紙杯「Who’s Cup」、左右手慣用者都能方便使用的餐具「美好時光」、傷殘者能輕鬆使用的毛巾「Clear淨」等作品,讓企業主看見學子們的創意與商品化的可行性,也讓通用設計的精神與需要獲得正視。FUDE更時常舉辦教育講座,與日本、挪威等國家進行交流,讓台灣的設計與創意被世界看見。
2014-01-02
食品加工達人「薑博士」李尚祐,雖然曾經被騙負債,但仍立志行善,。近來更成為脊髓損傷者開設的非營利社會企業—「好日子商務網」的友善供應商,以低價供應專利技術乾燥的生薑、水果乾給「好日子」,希望以實際行動支持公益,為脊損傷者打造一個友善職場環境。
「好日子商務網」全由脊損傷友所建置,而這些脊損者全都是「新生命資訊服務公司」的員工。「新生命資訊服務公司」創辦者林進興本身也是脊損傷友,他認為脊損傷友雖行動不便,但他們的大腦沒有受損,透過訓練仍可勝任企業電子商務、官網維護、客服及APP設計。透過推出全由傷友建置的「好日子商務網」,他們希望能推廣以「消費代替捐贈」的觀念,助脊損傷友自立。
社企焦點2:社企新平台
2014-01-05
臉書專頁「閱讀」,擁有幾十萬粉絲,除分享文章外,也分享生活點滴。幾次在粉絲專頁上的貼文,引起網友廣大效應,並促成實際行動後,創辦人鄭俊德決定將「閱讀」轉為社會企業,「將閱讀的力量轉為公益的力量。」
不依賴商業廣告、置入性行銷做為收入來源,鄭俊德未來打算將「閱讀」設立為網站,彙整讀友蒐集的資訊,包括法律救援、求職諮詢等,並將推出「閱讀推廣計畫」,陸續舉辦閱讀路跑、網路文學獎、公益閱讀等活動。未來,他將和一票熱愛閱讀的臉友到各企業舉辦讀書會,讓閱讀成為「員工訓練」之一,所得則成為「閱讀」經費來源。
2014-01-07
您是否想過買東西也能改變社會問題?「社會企業」商品逐漸成為消費新趨勢!udn買東西與17support公益電子商務平台近日聯名合作,網羅台灣在地各社會企業、庇護工場、友善小農、公益團體等社會事業體系的好商品,期盼以故事透明化生產過程,讓消費者因為了解而接受,改變台灣的被動式消費習慣。
udn買東西真正的聰明消費應該是要讓你花的錢,一點一滴的讓社會變更好。購買公平貿易產品,不但確保生產者的利潤不會被層層剝削,消費者也能因為合理交易而買到品質有保障的商品,利人又利己。
2014-01-04
久豐農場創辦人熊國筌是宜蘭當地最年輕的農夫,從小就對農業有很強的使命感。大學四年的園藝系課程,讓他確定自己對農業的熱忱,而退伍後接觸到有機農業,更讓他立定心志改變台灣的農業,搬至宜蘭,在2009年創立了久豐農場。
他強調台灣農業的根本問題有兩點,其一是許多農民不懂得因應每種農作物去做害蟲防治,其二是天氣因素。其實運用有機除蟲的方法,就不會對人體、蔬果、土地有危害,他認為正確的除蟲方式是現今農民最需要被傳達的訊息。天氣也是影響收成的重要因素,須保持樂觀心情,評估狀況後再繼續努力。
台灣農業面臨的最大困境是沒有年輕人願意投入農業市場,導致農業人口老化,於是他透過部落格分享的方式,希望讓更多年輕人學習效法,利用策略聯盟的方式解決有機農業產、銷量不穩定的情況。
社企焦點3:在地社企
2014-01-28
花蓮縣壽豐鄉的「五味屋」成立4年,由東華大學教授顧瑜君推動,專賣各地捐贈的二手物資,是社區假日最熱鬧的地方。
除了熱心的學生志工外,社區小孩都是小老闆,每個孩子都有一本「點數存摺」,透過服務社區或達成個人目標等方式努力存下點數圓夢,過去便曾有孩子透過積點,完成環島夢想。
「成了小老闆,有了責任人人都變得不一樣」工作人員說。五味屋的出現改變大多是單親、隔代教養和外籍配偶的孩子生活,以單一價值看,孩子的成就或許不如人,但只要有幸福感,五味屋就值得繼續下去。
2013-12-31
位於南投縣的竹山鎮的「小鎮文創」,長年專注於結合當地資源與外部專業人力,促進竹山產業及觀光的發展。創辦人何培鈞大學時與竹山結緣,因對竹山文化的疼惜,他在退伍後買下一座當地的廢棄三合院,改建為台灣最美的民宿-「天空的院子」,同時翻新鄰近的建築與古道,讓來竹山的觀光客能久待探索。
同時他也協助當地的米麩店、打鐵行等店家開發伴手禮,更開發出「幸福腳步便當」,強調「一個便當,扶植在地三個行業」,選用在地食材,並在包裝上結合竹山棉被店傳統的花布及竹簾店家的廢材。
但偏鄉小鎮極缺人才,因此何培鈞進一步推動「打工換宿」,讓大學生們進駐竹山發揮專長與創意,另外更提供免費住宿及友善的創業環境鼓勵在地創業,也不時分享「小鎮文創」的資源與經驗,如今已打造出獨特的經營模式,為青年與小鎮間提供持續彼此關懷互動的解決方案。
2014-01-06
「共同工作空間」,是一種新興空間型態,概念為是提供個人工作者多元共享空間,同時能其他人相互交流,而位在臺中的「好伴(Happen!)」便是其中之一。
在臺中出生、成長的邱嘉緣與張珮綺,大學時在一門社會學實踐課程結緣。畢業後因懷念故鄉的好天氣及生活步調,也想將當時課程中的熱情繼續延伸,因此決定回到家鄉,並拿出從小存下的積蓄開始打造「好伴」,期待讓空間資源、不同領域專長的人成為好夥伴,使好的事情在這裡發生,並對社區、社會有所助益。
由70年老房子「白律師事務」重新整修的「好伴」,目前採日租/月租方式,提供旅人出差紮營或遊牧進駐,另外也常舉辦活動介紹中區文化及建築,吸引年輕人回流。雖然創業路上仍有許多障礙要克服,但對嘉緣、張珮來說,「走在為實踐心中理想生活而努力的道路上,是幸福的!」
社企焦點4:創櫃版追蹤
2014-01-03
出席「創櫃版啟用典禮」的行政院長江宜樺表示,創櫃版與行政院自由、創新經濟的雙主軸關係緊密結合,能強化台灣充沛的經濟活力。江揆也指出,台灣資本額介於100萬到5000萬的「微型公司」高達企業比的80%,而這正是台灣的特色。因此,為因應青年人在創業初期的各種需求,政院以政策手段包含經建會國發基金、金管會提出創櫃板等措施,都是協助微型企業能在起步階段獲得溫暖的支持。
創櫃板上的公司包括文創、生醫與社會企業,這是前所未見的多元平台。未來金管會將繼續提出更多政策,讓微型企業籌資更順利,並幫助國家經濟發展。
2013-12-31
櫃買中心規劃的「創櫃版」已於今年1月3日上路,不僅讓資本市場從上櫃公司、興櫃市場,往下延伸到創櫃版、創意集資平台,建構多層次的投資架構,也讓資本額介於100萬到5,000萬之間的50萬家微型創新企業,都能透過投資人的協助來擴大經營規模,促進企業發展與就業機會。
櫃買中心指出,微型企業登錄創櫃板,也能提升公司知名度,有利於招募優秀人才、拓展行銷通路。創櫃板也開了社會企業類掛牌的首例,社企相關公司可來創櫃板掛牌籌資,用營利或非營利組織經營。
未來,櫃買中心將與文化部、農委會、經濟部及國科會等相關部會合作,讓「創櫃板」的企業更多元化。
2014-01-06
政府為扶植微型及小型企業成長,於近日成立「創櫃板」,讓各企業能透過集資擴大規模,並藉由公設聯合輔導機制,提升公司的治理與會計內控制度,成為未來上市櫃公司的潛在來源,使台灣經濟持續成長。
此次創櫃板有許多來自不同產業的公司,包含電子產業、生技醫療、農林漁牧、文創產業以及社會企業等,產業屬性比目前的上市櫃公司更多元。
櫃買中心董事長吳壽山指出,創櫃板與上市櫃興櫃不同,投資人只有公司法跟民法的保護,不受證交法保障,因此限制一般投資人1年認購金額不得超過6萬元,避免風險過大。
社企焦點5:其他社企相關新聞
2014-01-09
社會企業混合社會和商業手法,以創新為基礎來解決社會問題,帶領企業從「股東資本主義」進入到的「公益資本主義」新領域。社會企業目標在解決社會問題,而社會問題常隨著國家地區的不同而有差異,例如美國要面對貧富差距、教育差距和飲食健康課題;日本則與少子高齡化、環境、健康或創造就業等問題居多。
隨著社企的興起,以支援社企為目的的創投、顧問公司或協會組織等也顯著增加,但社企仍面臨社會認知不足、資金調度困難、難吸引留住人才、稅務會計和法律支援不足等問題。可幸的是,多年來已有不少成功典範,因此系列專欄將介紹美日社企在不同領域的成功範例供讀者參考。
2013-12-28
起源於巴西的劇作家,由萬佩萱執行長於2009年所成立的「台灣被壓迫者劇場推展中心」(Centre of Theatre of the Oppressed, Taiwan,簡稱TO中心),希望透過戲劇的方式,使弱勢者察覺自己受到了壓迫,並將感受、情緒以及故事表現出來,不僅提供弱勢者一個發聲的管道,也讓其他人能夠感同身受。除了在全台各地舉辦工作坊外,TO中心關懷的對象從青少年、婦女、新移民等逐漸擴大,未來計劃朝同志議題努力,也希望針對心理諮商師、社工和非營利組織工作者進行種子師資培訓,讓被壓迫者劇場能深入社會各個層面,協助個案面對創傷與困境。
2014-01-12
來自台灣的黃婷鈺,求學時期就對國際人道救援議題感興趣,2006年從政大畢業後,毅然前往泰緬邊界投入難民教育。從短期志工到長期專案執行人員,在泰緬服務四年間,她協助難民學校營運,擔起與當地部落團體、各國非政府組織協調溝通的重責大任。
離開第一線志工後,黃婷鈺赴英攻讀博士,研究國際難民議題,近兩年也回台義務擔任「泰緬公益旅行團」領隊,帶領眾人走訪當地部落、學校與手作坊。為了深入幫助當地,她與朋友成立「奇姆娃手作坊」社會企業,販賣緬甸婦女的手工製品,部分收入回饋當地社區做為重建經費。數年來黃婷鈺秉持「在能力範圍內,做自己可以做的事」,默默為這些難民朋友盡一份心力。
2014-01-09
行政院在三年內投入三十餘億元規劃「輔導青年創業專案」,旨在積極鼓勵創業青年投入新農企業、文化創意產業及社會企業,運用青年創新及創意能量,建構青年自我實現的環境。
江揆表示今年台灣應以全民拼經濟為優先重點工作,尤其重視青年創業與創新,因為這是因應長期景氣波動與挹注經濟活力的重要關鍵。為整合部會間的創新創業措施,政委馮燕邀集相關部會成立「青年創業工作平台」,以強化資源橋接分享及串接機制,讓青年可運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及時查詢創業資訊,協助青年排除就業障礙,以發揮資源整合綜效。
目前各部會已推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專貸款」、「青年創業及啟動金貸款」、「創業天使計劃」等措施,導入銀行融資、天使基金及創投,三年內投入經費約三十億元。
(本文由林梵音、劉禮瑄、劉易軒、林孟正、曾彥菁、邱辳溱、鄭皓升、林羽璇、金靖恩 共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