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的糧食保障政策,連美國議會都組隊觀摩
編譯:繆葶 編按:本文由兩位作者共同撰寫,Khalid Bomba為衣索比亞農業轉型部門的執行長;Dan Glickman為前美國農業部長,現任Aspen Institute Food Security Strategy Group(註1)常務董事,本文為作者第一人稱撰寫。英文原文:The Ethiopian Approach to Food Security
2013年,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美國議會代表團-由Aspen Institute所組織的23位包含民主和共和兩黨成員,前進撒哈拉沙漠以南-衣索比亞,親眼見證當地政府是如何執行現代化的農業及小農耕作、建立起政府部門間的合作模式,以解決衣索比亞數百萬居民的食物安全議題。 根據估計,在某些特定季節裡,衣索比亞有超過300萬居民缺乏安全穩定的食物來源,意即一年之間,每10位居民中就有1位缺乏足夠、安全且營養的食物來源(Food Security,食物安全議題涵蓋生理以及經濟層面,包含食物的充足性、取得難易度和相關運用),這也使得衣索比亞成為有著嚴重食物安全議題的非洲國家之一。然而在2013年,基於經濟學人中的全球食品安全指數(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註2),由世界糧食獎(World Food Prize,註3)將衣索比亞認定為於糧食議題上改善最多的國家。在我們為下個世紀的食物議題尋找解決之道的此刻,衣索比亞的糧食計畫將是提供各國政府、領導者的重要參考之一。 對於衣索比亞而言,要建立安全食物的來源,除了氣候之外,食物營養、基礎建設、教育程度以及財政面的改善也是嚴峻挑戰。然而衣索比亞成功地降低了當地的極度貧窮人口,從2000年的55%降到2011年的29.6%(數據由世界銀行(World Bank)定義);近年也降低了國內人口在國際貧窮線下的比例,由2012年的77.6%下降至2013的66%,每天平均的食物供給增加了117大卡,這代表著足以供給全民的食物來源愈趨充沛。另外以2007年美國的食物供給狀況來作比較,在美國,每人每天可以獲得3,700大卡的能量。 一切成果應歸功於在農業發展上的大膽政策以及相關支持性專案。衣索比亞設立農業中心以訓練6000名農業發展的技術人員,並提升道路密度、讓各大行政區域能夠完整連結,同時也計畫增加灌溉面積,並將電力覆蓋率提升至75%。 為了改善小農生產力較低的狀況,政府也投入農業的研發工作(特別注重於種子多樣性以及農務實作)、高品質原料(如肥料和種子)的取得性,以及拓展小農知識傳遞的網絡。 在參訪衣索比亞農業轉型部門(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gency,ATA)時,我們得以一窺衣索比亞的成功經驗:透過創新、跨部門的合作方式增加產量、強化市場連結,並為處於風險中的農民啟動財務防護措施。 由於地理因素造成小農難以整合,對於市場議價能力較低、較難進入市場,這些小農們經常遇到的困難,ATA也進一步提供足以提高生產力的技術,以確保小農們足以透過販售產品換取到相對應的報酬。 為了完成這項挑戰,衣索比亞政府傾力支持農民協會與合作社的成立,使其能以商業模式運作;同時透過衣索比亞商品交易組織(Ethiopia Commodity Exchange,註4)的建立,讓農民們得以取得即時的市價資訊,改善過往價格資訊不透明的問題。 鑒於傳統農業社區的脆弱天性、重複發生的乾旱以及其他無法預測的天氣狀況,衣索比亞政府致力於提升農業社區的韌性,像是打造生產安全網計畫(Productive Safety Net Program,註5),由超過10個政府部門以及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共同出資,提供當地失業者工作機會以加強地方基礎建設,這個計畫也是透過國際間協作的力量,進而改變地方發展的實例。 由於衣索比亞發展出的在地創新策略,國際間從中找出能夠規模化的有效系統,並透過國際團體的參與在各地實行。目前已有許多國家運用相同的模式進行運作,坦尚尼亞便是其中之一,目前正透過於2011年成立的Southern Agricultural Growth Corridor of Tanzania(SAGCOT,註6)實施相關計畫。 Aspen Institute’s Food Security Strategy Group便是參與此類計畫的國際組織之一,我們有幸能參與其中。這個由全球跨部門領導人組成的組織,目前正透過找出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例如市場導向的合作、食物安全與其他重要議題的結合,以及最佳的溝通途徑等方式,努力將這些基礎的解決方案規模化。在2013年時,此組織曾在摩洛哥召開相關會議,接下來也計畫在羅馬、中國等地進行會議,以期為這些國家發展出一套可行的策略。 長遠而論,我們必須了解的是,全球目前遇上的社會議題,像是食物安全這種複雜的議題,永遠不會有能夠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因此應當著重於建立起一個以地方性為要角,同時具有連貫性、以數據為基準且清晰的創新策略。這一點也不簡單,要發展出公、私單位間的跨部門夥伴關係需要很長的時間;然而這樣做的成果將潛力無窮。以衣索比亞的案例而言,這類的投資不僅能確保全球食物安全議題的未來,同時能建構出有效的行政架構與建設,未來在處理各項社會議題挑戰時將不可或缺。
註1:Aspen Institute Food Security Strategy Group為一國際性論壇,鑒於糧食議題的複雜性,以及在國界、人道、市場和環境等各種嚴峻的考驗,透過來自政界、學界以及私部門的專家學者,期待對於食物安全議題產生跨國家、跨領域的合作。 註2: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全球食品安全指數,評量各國食物的經濟可承受性(affordability)、可得性(availability)以及品質(quality)三大基點,建立28個指標來進行排名,目前有109個國家在指數名單中。更多關於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可見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 - Aspen Institute Italia。 註3:World Food Prize,世界糧食獎為國際之於農業部門設立的最高榮譽,為表揚對於糧食的充足性、營養性做出重大貢獻者。 註4:Ethiopia Commodity Exchange(ECX),為改變傳統農業市場而產生的創新組織,衣索比亞政府為主要支持者,服務對象涵括生產鏈中所有的角色,從農人到消費者。 註5:Productive Safety Net Program,係為了使衣索比亞偏鄉地區在面臨食物安全問題時,能夠減低衝擊、提供相對應策略,並達到食物自給自足而成立的專案。 註6:Southern Agricultural Growth Corridor of Tanzania,透過多元組織合作的夥伴關係,快速發展地區的農業潛力。起源於2010年的世界經濟論壇非洲高峰會,投資夥伴包含農人、農業組織、坦尚尼亞政府以及私部門。

文章標籤

  • 史丹佛社會創新評論

    史丹佛社會創新評論

    史丹佛社會創新評論(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為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所成立之實體雜誌與線上網站。其目的在透過跨領域知識分享,促進公、私、非營利部門發展出創新方案來解決社會、環境、與經濟正義問題。雜誌每一季發行一次,社企流會於每季完整翻譯一篇文章、摘要翻譯數篇文章,分享美國社會創新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