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元年 用資本主義解社會問題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2014年6月2日)
行政院本月底將推出三年期「社會企業行動計畫」,鼓勵青年放膽投入社會企業,以資本主義手段解決社會問題。據了解,政院傾向先上路再立法,盼催生更多具有善念與台灣特色的「企業型社企」或「非營利組織(NPO)型社企」。
一般企業存在目的是為了追求最大獲利,社會企業則強調以商業手法解決社會問題,利潤不必最大,但也要足以讓社企可永續經營、活得下去。在馬總統520演說宣示要鼓勵青年投入社企後,政院積極催生社企行動計畫,盼定調今年是「社企元年」。
負責督導社企行動方案的行政院政務委員馮燕表示,未來三年期的計劃,將由勞動部與經濟部分頭催生NPO型社企與企業型社企,政府將提供一整套的育成輔導與創業資源,鼓勵青年投入。國外社企存在目的,多是協助貧窮線以下的窮人翻身,台灣社企除了扶貧外,還將鼓勵投入銀髮事業,與縮小城鄉差距等。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創新中心副主任施淑惠解釋,NPO型社企與企業型社企最大不同是,NPO對於社會問題與需求多能充分掌握,但需加強「生產、行銷、人資、研發、財務」等企業經營方法;企業型社企則相反,需要政府協助勾勒對社會問題與需求的了解。
據了解,江揆近期已允諾幫忙「找錢」,力挺國內青年投入社企,全案盼下半年上路。
全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文章標籤